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5|回复: 0

街头乞讨该不该同情?海口市民:强讨强要令人反感

[复制链接]
上海月月 发表于 2012-2-2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梭于车流中的乞讨者,令人同情,也不免为其安全担心。(记者 陈元才 摄)


    海口网2月27日消息(记者 李银)在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乞讨者,他们当中不乏真正的困难者,但也有一些好逸恶劳,甚至被人利用的人,不惜编造各种令人心酸的遭遇,假扮成各种弱势人群,以博取市民的同情,骗取钱财。面对各类乞讨者伸过来的手,你怎么看?会怎么办?
    街头乞讨,该不该同情?
    乞丐,是以乞讨为生的人的统称。旧时,乞丐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当时把乞丐叫做“花子”,北京土话也叫“打闲的”。这路人相当复杂,有成群结队的,也有单独行动的。时至今日,真正的乞丐已经非常少见,但在街头,偶尔还是能遇到一两个乞讨者,或身前铺一白纸,写明乞讨缘由,或用粉笔字直接写在地板之上,立于闹市人流密集之地;或身负幼儿,穿梭于马路车流之中;或身负布囊,逗留于沿街食客餐桌……
    面对这类群体,你心情如何?记者通过QQ、微博、手机短信等方式,与近50名网友进行了互动。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持麻木、轻视或者讨厌的态度,37%的人持中立态度,仅3%的人表示了同情(见图示1)。
    可见,行乞者只能博得为数不多的人的同情心。市民张松说:“我见过大多数的乞讨者,有手有脚,能说会跳,完全有劳动的能力。即使是那些看上去残疾的乞讨者,电视报纸里也曝光了很多回,大多数也只是骗人的幌子,对于这种人,不需同情。”张松的看法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人的心声,但至少也说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真实想法,面对形形色色的乞讨者,普通人难以分辨真假。
    “坦白地说,现在看到街头这类乞讨者,我是很少给钱的。”市民王智觉得,给钱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对于真正困难的人,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不是困难的人,反而助长了其懒惰的行为,影响社会风气。
    王智遇到过这样一次经历。前段时间,他去解放西新华书店买书,在书店门口见到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面前摆着一张纸,写到他是外省一名大学生,姐姐身患重病,家里疾苦,本想来海口打工,可是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请好心人给他5元钱,让他买几个馒头吃,打个电话回家,让家人来接他。“当时我就给了他10元钱。谁知我逛完了街回家时,又在另一商场门口见到他,依然是那张纸,依然是那些内容。”王智说,“我有种被人忽悠的感觉。”
    王智认为,有一些人确实是因为遭遇意外,需要别人帮助,但可以求助社会救助机构或者警察,而不是满大街去乞讨。

(数据仅供参考)


    可怜还是可恨?
    今年元宵节,市民韩伟和女友从东方广场购物出来。突然,女友惊叫一声。韩伟转身一看,一名衣着褴褛的小女孩拉着女友的衣角,嘴里一个劲地叫着:“阿姨,行行好吧!”韩伟连忙掏出1元硬币,小女孩这才放手。
    有类似遭遇的市民大有人在。周婷和好友有一次在一家饭馆吃饭,一位约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手拿着一个杯子,冷不防将杯子伸到她面前,周婷看了一眼,没有理睬。谁知,老人并没有离开,而是更加靠近一步,嘴里还念念叨叨。最后,周婷只好从包里摸出1元钱给老人,才得以好好吃饭。
    韩伟说,这些人本来令人同情,但他们的举动却令人反感,强讨强要的乞讨者更是让人惟恐避之不及。
    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吴川认为,最近一段时间来,解放路上的乞讨者不断增多,这些人有碍市容市貌。
    今年读大三的学生刘智告诉记者,对于街头的乞讨儿童,她有种矛盾和复杂的看法:“总能见到乞讨或者卖艺儿童的身影,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刘智说,街头乞讨儿童的形成,有很多复杂的原因,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关怀。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乞讨者置若罔闻,甚至斥责、侮辱乞讨者?他们讨点钱真的很不容易,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放弃尊严?那些好逸恶劳的人可能会选择出卖良心、为非作歹来换取金钱,却不会走上行乞这条路。毕竟,做乞丐更需要勇气,也更辛苦。不是人人都愿意做乞丐的,乞讨者只要不偷不抢,不出卖灵魂与肉体,哪怕是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赚点钱,也无可非议。”市民朱珊说。
    今年67的吴晴芸阿婆说,她最怕见到别人伤心,“对街上乞讨的,如果是小孩、老人、残疾人,我都会递上几元钱。尽管现在有人说,许多乞讨者是装的、骗人的,但一看见那些人可怜的样子,我还是忍不住。我想,如果乞讨者是真的有困难,我的帮助多少会有点用”。吴阿婆认为,不管怎样,人都不应该丢掉同情心。

(数据仅供参考)


    真真假假,如何分辨?
    街头乞讨是真是假,你能分清吗?面对形形色色的乞讨,你会给予帮助吗?记者就此在南亚广场街头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
    调查的结果与网络互动的结果类似,66%的人表示不会轻易给予这些人帮助,24%的人表示会看情况决定,只有10%的人表示,不管怎样,都会给予帮助。
    “这种人太多了,每天都能遇到,开始的时候看到了都给,现在不会轻易给了,毕竟咱也不知道他是真是假。”市民李秋菊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
    “这明显是骗局,尤其是把小孩或者老人放在那里躺着,实在太缺德了。”李秋菊气愤地说,“希望有关部门来管管,看看他们到底是被逼无奈还是故意骗人?”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乞讨者宁愿浪迹街头,也不愿寻求社会救助机构的帮助。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表示,救助站在履行救助职责时也经常遭遇尴尬。因为目前实行的是“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强制流浪乞讨人员接受救助。所以在具体管理中,救助站没有限制乞讨流浪人员人身自由的权力,如果对方拒绝救助,救助站只能耐心劝导而不能强制给予救助。这样就造成很多乞讨人员仍然长期流落在街头。另一方面,很多乞讨人员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接触救助站宣传的机会较少,因此有些根本不知道救助站的存在与职能,如果没有足够的宣传和劝导,他们很难主动走进救助站。
    该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在不能辨别真假乞讨者的情况下,可以试探地问他们愿不愿意去救助站,如果被拒绝,八成可能是职业乞丐。如果你很有善心,也可以帮忙拨打110报警电话或将情况直接反映给救助站(66270512),这些人一般到了派出所和救助站,经过甄别,最终也会现形。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市民应该清醒认识到,这些职业乞丐并不是真正需要社会援助的对象,要彻底让职业乞丐离开城市,仅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社会各界必须一起行动。所以,遇到令人质疑的乞讨者,最好不要给钱,不要被职业乞丐所利用,更重要的是,不要让社会形成好逸恶劳的恶习,这才是真的行善。

给不给钱,市民都有自己的看法。


    四类乞讨人员:
    海口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流浪乞讨的人员成分、乞讨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他们多数并不是因生活没有着落而乞讨。综合来看,目前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大致可分为四类:
    职业型
    一些贫困地区的村民早有外出乞讨的“习俗”,家中有田不种,有活不干,专门到大中城市以乞讨为生。
    违法型
    流浪乞讨人员中不少聚集成团伙、帮派,划地为营,强讨强要,甚至组织、欺骗、胁迫、利用未成年人或者残疾人乞讨。一些流浪乞讨人员,在乞讨时,经常顺手牵羊,偷盗公私财物。在一些繁华街道,经常发生驾驶员在应付乞讨人员时,车上的包或财物被偷走的案例。
    临时型
    一些盲目来海口找工作的人,因找不到工作,而所带的钱已花光,不得不就地乞讨。
    求助型
    一些外地来海口打工的人员,人生地不熟,突遇抢劫、抢夺、诈骗或其他突发事件,所带盘缠用尽,只好向路人求助。http://www.cqn.com.cn/news/xfpd/szcj/dflb/53781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4 03:41 , Processed in 0.04028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