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56|回复: 9

留守儿童安全谁留守 别让乡村成被安全遗忘角落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2-6-1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的安全感往往来自故乡的可靠后盾,那曾经是我们天堂般的精神家园。然而,“天堂”如今正失去往昔的宁静。诸多触目惊心的连环大案,都发生在曾经如田园诗般的乡野。每年快进入夏季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儿童溺水的事件发生,每个孩子都承载着家庭的未来和希望,突然失去孩子的伤痛,父母撕心裂肺的痛哭,那些不该凋零的花朵,让我们在扼腕惋惜的同时,不禁要思索,到底是什么带走了这些孩子?谁该来负起监管这些孩子的责任。保护好农村留守孩子和他们的生命,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儿童“留守化”突出乡村不应成被安全遗忘的角落
  诚然,城市化、城镇化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然而,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使这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呈现得更为突出和棘手。此前,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它带来的经济困境,比如农村土地抛荒、农民高龄化、农业孱弱化倾向;现在,深层的人文困境与社会管理困境则更加令人忧心。
  ===那些不该凋零的花朵===
  湖北5名12岁女孩同时溺亡双胞胎母亲一夜哭白头
溺水示意图 制图/晶晶
双胞胎姐妹舒琴舒婷的妈妈在家里欲哭无泪。
  前日下午4点左右,孝感市孝昌县季店乡发生一起惨剧,5名年仅12岁左右的女孩在季店河中溺水。直到晚上7时许,5名孩子才被打捞上岸,经现场120急救医护人员检查后宣告死亡。
  据了解,5名溺亡女孩都是季店中心小学的学生,其中舒婷、舒琴为双胞胎姐妹,2000年6月出生,读小学6年级,季店村人;叶梦琴,2000年2月出生,吕叶村人;马赛琴,1999年2月出生,马店村人;胡蓓蓓,女,2000年1月出生,雷河村人。
  江西宜春一家5名留守儿童溺亡古稀老人痛失5孙
孩子的爷爷奶奶痛不欲生
  在距宜春市区80余公里的一个偏远小山村,一位年已72岁的老农王久寿的家门前,摆着五口临时制作的简易棺木,里面静静地躺着他五个年幼的孙子和孙女。“我真没想到,五个孙子孙女一走就没了……!”王久寿老人和他的老伴坐在棺木前痛不欲生。昨日还是活蹦乱跳的五个孩子,瞬间就殒命于村后的一口水塘。这是6日下午,发生在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塘溪村璜溪组的一件震惊四方的悲惨事。5名溺亡的儿童分别是:王宝兰(女11岁)、王宝婷(女11岁)、王心满(女10岁) 、王意族(女10岁) 、王玉波(男6岁)
  王有福讲述了五个孩子遭遇不幸的情景。那是在6日15时左右,他听到诊所前有人大声呼喊:“不得了,王久寿家的几个孙子孙女全掉进水塘里没见回来了……”听后,他马上锁了诊所的门,直奔村后的水塘。来到水塘前,他看见王久寿和老伴也赶到了,正在对着水塘大声哭喊。另有几个村民撑着船在水塘里打捞。
  广东化州数百人搜救4名被洪水冲走儿童未果
消防官兵使用冲锋舟进行救援
  20日中午,茂名化州市宝圩镇仓板村委会有五名学生在村外小桥上上被洪水冲走。其中一名三年级的女生被群众救起,另外四名学生(三女一男)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找到。当地数百名干部群众仍在开展搜救行动。
  钟朋标救起的女生叫小茵(化名),是宝圩镇仓板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透露,四名失踪学生分别是仓板小学一年级和学前班的学生。小茵说,事发当天中午12时许,他们八个人结伴去上学(这和有关部门的材料说八人是结伴去看洪水不一样),但是途中走到一个叫响水桥的小桥时,发现洪水太猛,无法过桥,就原路返回。可是回到村边的小桥时,他们站在桥上看洪水。“我们才站了一会儿,不知道怎么的,感觉头脑一片空白,就掉进了河里。”小茵说,当时的雨势很大,但并没有接到学校停课的通知。
  ===“留守儿童”的安全由谁留守===
  留守儿童安全困境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的安全困境,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重视并加以解决,会导致更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5个如花生命的逝去,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家庭难道不该彻底反思一下,是什么让孩子走向了那条吞噬生命的水塘?是什么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悲剧?自己为留守儿童的安全尽到责任没有?
  野麦子一样成长的留守儿童
  在此背景下,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灵,成为一些媒体和舆论人士的共识,《日记》就是这样一本反映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一图书,它放弃了对大环境的追问,打开孩子一扇扇柔弱的心门,让人们看到他们的情感需求,听到他们最单纯的愿望。200多篇日记读下来,他们表达的最大愿望,无非是希望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游戏,需要亲人来充实他们本不应该如此空荡的童年生活。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谁来监护孩子的安全?
  另外一方面就要说到监护,谁来监护孩子的安全问题,当然是他们的父母,但是孩子的父母这个时候在外面打工是由自己的爷爷奶奶这一辈在监护他们,那最重要的父母的监护,这一环是缺失的。我们来看一个相关的统计数字,这个是2008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里面说有34%的人是家长,只是有时会注意预防孩子发生意外,还有8%的人明确表示根本就顾不过来,一些农村大龄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他们也处在无人监管自行其是的状态,很容易侵害他人,或者受到侵害,留守儿童的这种溺水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
  留守儿童之死与城市化之痛
  对于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来说,他们已经是城市的一分子。但是与户籍绑定的孩子义务教育问题始终是未能突破的瓶颈。农民工子弟小学虽然条件简陋,但是终归可以让孩子不受留守之苦,可是种种乱象也让各大城市提心吊胆。因此,赋予留守儿童平等的教育权,随迁入读公立学校方是治本之策。对农民工来说,在城市里找不到归属感的不仅仅是教育领域,医疗、养老等很多方面都享受不到与本地市民同等的待遇,就算在城市里有了新家,仍然有着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痛楚。
  ===各地各部门携手行动===
  各地各部门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好事解难事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通过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一些地方性条例中,都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特殊权益保护做出明确规定;
  ――国家和一些地方的“十二五”规划,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纳入其中;
  ――户籍制度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北京宣布将启动户籍改革试点,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将向居民统一户籍登记管理制度过渡;广东省推出居住证“一证通”制度,探索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新机制。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多专家吁筑“三位一体”安全成长网络
  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工作,近年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由于从小疏于管教,加上社会诱惑增多,部分留守儿童逐渐沾染上沉迷游戏、赌博甚至吸毒等恶习,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相关人士和专家指出,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数量,加上农村地区控制体系弱化,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今后一段时期,留守儿童罪数量或呈进一步上升态势。
  ===因为有他们===
  两临时工教师守护29名留守儿童曾凌晨紧急家访
  记者了解到,因为送医院及时,老人现在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赶回来的家人对两位老师千恩万谢。可两位老师都说“没什么没什么”。在他们看来,既然学生叫自己一声老师,那自己总要尽到一个老师的责任。49岁的王芝英,已经做了26年的山村教师。“虽然我进不了正式的教师编制,可毕竟还有一千多元的工资,端了这个饭碗,拿了这笔工资,就得有责任心,这二十多个孩子我当孙子养,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链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6/01/009348722.shtml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2-6-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称留守儿童安全问题趋重 暴露教育监管滞后
5月20日,广西宾阳县、临桂县一天之内接连发生两起儿童溺水事故,5名儿童不幸身亡,而与广西接壤的湖南省长沙县,也在这一天发生两起儿童溺水事件……
  频发的儿童安全事故让人们痛心的同时,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儿童安全该如何有效保障?
  心痛的儿童溺亡事故
  记者从广西、湖南等地了解到,随着南方地区进入汛期,池塘、水库、河流等成为安全隐患点,仅5月20日一天就发生多起儿童溺水事故。
  5月20日,广西临桂县凤凰村3名在河边玩耍的小孩溺水身亡。目击群众称,曾在9时左右看到失踪小孩在河边玩耍,当日下午3时左右还在河里游泳。直到晚上,有村民发现小孩衣物在岸边,却不见小孩踪影。在当地消防官兵的帮助下,3名遇难小孩的遗体被找到。经了解,3名小孩的年龄分别为8岁、10岁和12岁。
  同一天,广西宾阳县武陵镇李化村两名10岁女童到一个山塘水库玩耍时,为营救一名落水男童,先后掉入水中,最终因溺水不幸身亡。
  5月20日下午,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蓝天新村一名11岁学生在浏阳河游泳时溺水昏迷,幸亏被同行的同学及时救起,经过紧急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但同日这个镇里发生的另一起溺水事故,却有儿童身亡。当天下午,黄兴镇金艳村两名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女童发生溺水事故,附近村民闻讯后立即下河营救,其中一名女童不幸死亡。据了解,这个孩子是一名留守儿童。当地居民介绍,由于留守儿童多,每年夏天村里的孩子都聚在一起野游,溺水事件时有发生。
  儿童安全事故为何一再发生?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估计,我国18岁以下流动儿童数量已达3800万,且在持续增长。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专家祝益民介绍,在我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以上,溺水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因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记者了解,儿童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安全隐患点多,儿童自我安全意识不强,以及社会监管体系存在漏洞是造成当前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一位负责人介绍,随着夏季到来,学生涉水、游泳等行为增多,溺水事件随之增多。统计显示,近几年来,儿童溺水死亡事故多发生在脱离家长监护和学校管理时段,其中双休日、节假日、放学后为孩子溺水事故最为集中时段。
  专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审判长欧阳文说,留守儿童大多为“隔代教育”,只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却大多忽略沟通交流,更别提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屡屡发生的儿童安全事故暴露出当前学校相关教育和社会监管仍显滞后。
  儿童“安全网”亟待补上
  相关人士指出,儿童溺水事故频发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建议进一步完善监护和教育体系,编制一张儿童健康成长的“安全网”。
  首先,努力筑牢家庭防线。专家认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肩负安全教育责任,安全教育并非一味采取堵的方式,还应考虑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建议家长在节假日、周末多带孩子参加活动。
  针对当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专家建议,在外务工父母在关心子女生活学习的同时,要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沟通中。
  其次,学校应进一步突出强化安全教育。广西博白县黄凌镇初级中学校长唐辉林说,学校每学期会开设一些安全教育讲座,并定期举办演练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
  祝益民认为,应有针对性地在学校开设安全知识教育讲座,比如溺水事故发生区域多在农村,可在农村学校开设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医生可与学校、社区联动,讲授并现场演示急救常识。为避免孩子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应熟悉儿童发生溺水、骨折、烫伤等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置方法。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搭建社会网络。湖南省儿童医院危重病医学教授胥志跃建议,野外游泳场所应当设立警示标志,加强安全设施保障。政府适当增加供放假学生选择的运动场所、降低运动场所收费,为学生提供进行安全锻炼的场所。
来源链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6/01/009348594.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2-6-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之困如何解?
 这是一个将近5800万的特殊群体“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留守儿童”问题再一次引起社会关注。
  他们到底面临着怎样的生存状态?这些祖国花朵的未来在哪里?新华社记者专门就此进行采访调研。
  亲情缺失让“留守儿童”很受伤
  这是个两难的抉择,亲情的重要性,为人父母自然知道。但如果不外出打工,只守着一亩三分地,怎么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怎么赚钱供孩子读书?
  5月6日,江西宜春市塘溪村的5个“留守儿童”在水塘洗澡因无人看管溺水身亡,最小的只有6岁。全国妇联的一份报告显示,仅2008年,全国就有两万名青少年死于意外事故,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留守儿童”。
  溺水、车祸……“留守儿童”因监管不严、亲情缺失等造成的悲剧事件时有发生。但面对在亲情和生计之间的抉择,大多数农民工还是选择了后者。
  “妈妈,我恨你。我不要新书包,我不怕被你打,我只要你回来……”农民工陈九英无意中看到女儿的日记,“心在滴血,却又不得不远离孩子,到城市里谋生。”杨九英一语点出农民工的无奈。
  安徽省芜湖市妇联主席陈怡说:“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无爱的环境下,就会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懂如何去爱。如果不予以关爱,他们成长起来后会带来许多衍生的社会问题”。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认为,亲情割裂、父母监护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营养不良、学习成绩差、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最大负面因素。
  “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
  全国妇联副主席赵东花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并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
  “城镇化、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历史上一些国家是通过迫使农民破产的方式来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而我国则是在保留农民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通过农民进城务工来实现的。”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留守儿童”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
  据全国妇联调查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
  “各地的统计口径不一样,‘留守儿童’的实际人数可能超过官方公布的数据。”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国琪说,“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已经发展成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决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实际上,无论是农民工输出地,还是农民工输入地政府,都在承担着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的责任。
  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农民工输出地政府通过建设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则通过户籍改革甚至立法来保障农民工子女与城里的孩子享受同等教育权利,让更多孩子能与在城市务工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最好的成长就是与父母在一起。王开玉一直倡导农民工以家庭为单位迁移到城市,“这当然有很多现实困难,不仅需要农民工转变观念,更需要输入地政府做出更多的努力。”王开玉认为,如果形成农民工以家庭为单位迁移到城市的趋势,“留守儿童”问题的拐点将会出现。
  解“留守儿童”之困需多方合力
  如何才能给“留守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们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寻求答案
  公安部门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民政部把困难“留守儿童”作为农村低保工作的重点……
  记者在江西安福县裕元制鞋有限公司了解到,每年暑假,这个拥有5000名工人的鞋厂都要开设“安亲班”,把职工的孩子接到厂里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吃饭难、伙食差问题,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安利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青苗营养计划”,自2011年6月启动以来,在中西部6省市建成300所“青苗营养厨房”,让15万名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农村寄宿生吃上营养餐。
  “在农村解决温饱肯定没问题,农民工进城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改变下一代的命运。”王国琪说,但是以牺牲子女家庭教育为代价过于沉重,相关部门应帮助农民工提高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的自觉性、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正确对待务工挣钱和养育子女的关系。
  家长是监护子女的第一责任人,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相关专家呼吁,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提供保障:一方面,输出地政府要通过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另一方面,输入地政府要通过建设公租房、农民工公寓让农民工及其子女能在城市栖身,并建好学校等配套设施。
来源链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6/01/009348678.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2-6-1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查显示超过一成留守儿童三年没见过父母(图)
资料图

  一项针对京沪粤等城市新生代打工者的调查显示,超过一成留守儿童三年没见过父母;而今即将或已经成为父母的他们为避免下一代重蹈覆辙,七成人愿意放弃城市工作机会回家乡陪孩子长大。
  蓝领招聘网站大谷打工网日前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五城市新生代打工者共计7100余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北京1410人。统计显示,80后、90后新生代打工者相当一部分人都有留守儿童的亲身经历。25%的北京受访者表示父母都曾外出,32%表示父亲外出打工,5%表示母亲外出打工;只有不足四成受访者表示,自己童年时父母都没有外出打工。
  让人尤为心酸的是,13%的来京新生代打工者表示,最长至少三年没见过外出打工的父亲或母亲;有29%的受访者表示,与父母分别时间在1到2年;55%表示在一年以下;另有3%的受访者表示分别时间为2至3年。他们当中,三分之一的来京务工人员是由祖辈带大的,近四成人是由父母中未外出的一方带大,两成人是由其他亲戚带大,另有一成受访者表示没有看护人。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他们,四成人自认为变得更自主独立,也有三成人表示变得孤独忧郁,还有人承认容易交到坏朋友或者受欺负。
  值得欣慰的是,近七成的北京新生代打工者表示愿意放弃城市工作,以免让孩子重蹈自己“留守儿童”的覆辙。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据媒体公开报道,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来源链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6/01/009348518.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2-6-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乡村“野草莓”怎样有春天
 倘若任由留守儿童在乡村“野蛮生长”,缺少父母关爱、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可能引爆接踵而至的各种社会问题
  “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的好日子。可是,在江西宜春塘溪村的王家,有5个孩子再也过不上儿童节了――相约去采摘野草莓的他们,在水塘中溺亡,父母在外地打工,祖父母年迈,这个家的未来骤然崩塌……
  据央视报道,农村儿童的群体性溺亡事件时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监护,有如散布原野的“野草莓”。当孩子们接近危险时,无人提示,乏人搭救。威胁他们的,还不独是水与火的无情,更有心灵上的情感荒漠,他们对社会、对家庭、对父母都有严重的疏离感,甚至从极度的亲情饥渴中生出恨意。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已经十余年了。儿童节在即,这样的忧困不断跑上报纸的版面,跑进电视新闻的画面,逼视着我们:还能继续漠视留守儿童的生存困境吗?儿童节一过,“野草莓”们会不会继续散失天涯,走出公众视野?
  在谈到孩子的话题时,媒体通常更热心关注的是,小升初拼抢、小胖墩儿现象、高校自主招生等,集中于城里孩子“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而不是农村“野草莓”们的基本生存困境。倘若任由这些“野草莓”在乡村“野蛮生长”,缺少父母关爱、缺乏安全感的他们,会不会引爆接踵而至的各种社会问题:失学、失业、失婚,家庭失和、犯罪率上升……
  教育公平是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基点。乡村大量留守儿童面临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失衡,人生上升的空间逼仄。其责任不在他们的父母,而在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对乡村的多取少予。这造成了城乡人力资源、教育资源、社会保障的巨大反差。对乡村儿童来说,暂时处于底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的成长过程带来的安全感缺失、反社会倾向,更有城乡二元结构侵蚀着他们向上的希望。
  在这样的严峻现实中,有没有更好的渠道,给“野草莓”们输送物质和精神的养分?让父母返乡显然不现实,那么,从教育入手是否可行?借着教育投入占GDP超4%的承诺在各地渐次实现,不妨由政府牵头,大力巩固并改善乡村教育,大幅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多种方式鼓励城市富余的人才资源向乡村教育流动,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和希望。
  当下,农村学校营养午餐的试点正在进行,乡村学校的盲目撤并也得到反思。改善留守儿童的困境,我们在寄望于政府的同时,同样寄望于乡村学校和老师,他们是孩子们的文明之光和情感之烛。当年,叶圣陶、陶行知等大师级教育家,都曾身体力行从事乡村教育;不少县、乡的中小学校长,曾是当地颇受礼遇的社会贤达。今天,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乡村教育的条件和质量,对于点亮“野草莓”的人生希望,至关重要。(作者:李泓冰)
来源链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6/01/00934849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2-6-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一国际儿童节”特别寻访:留守儿童调查(图)
奶奶踩着三轮车奔波在接送留守的孙子上学的路上。 苏章 摄
5月18日,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八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裴钰玲(右)忍不住向老师吐露对父母的思念。她所在班上的25个学生中,有22个是留守儿童。新华社记者 郭晨摄

  因为孤单,与在家相比,他们更喜欢待在学校。“学校里热闹”、“有同学们可以一起玩”,他们几乎是脱口而出。
  因为渴望,他们盼望假期。尽管在父母那里,大多时候是一个人待在小小的出租房里,但能闻到爸爸妈妈身上熟悉的味道,“晕车也要去”,这是孩子们的回答。
  因为思念,电话与照片是他们的寄托。在家的日子里,他们会不经意地望向客厅的那部电话,会翻看床头那本已经磨旧的相册。瞅着桌上那张全家福,他们会千百遍地念叨同一个问题: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直击留守儿童问题
  湖北,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为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素质、改善农村面貌,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湖北每年外出务工创业人数保持在800万左右,由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近期,我们走进一个个留守儿童家庭,倾听孩子们及监护人的心声,与镇村干部、学校老师交流座谈,感受这些留守儿童的苦与乐。
  1.留守的背后——是主动还是无奈的抉择
  人们普遍认为城乡二元制度是孩子们被留守的根本原因。走访中,我们感受到除了制度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正在左右和影响着父母们的选择。
  从有利孩子成长的角度看,最理想的状态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能就近读书,一家人其乐融融。但现实是,流动子女往往只能就读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学校和质量较差的中小学,没有当地户口不能就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等制度壁垒阻碍着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权益的实现。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在不断改善。综合这些情况,不少家长开始倾向于将孩子留在家里读书。
  村里孩子留守,大致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一直在农村就读的。这类留守儿童中以女孩居多。对于弟弟跟随父母是否羡慕此类的问话,女孩回答说,还好,因为弟弟很调皮,整天在那里哭,爷爷奶奶管不了他。在大人眼中,女孩比较听话,留在家里放心些。第二种情况是,曾经有过短则半年、多则三年跟随父母在外读书经历的。提及这段经历,孩子们是愉悦而自豪的,但问及两地求学的优劣时,孩子们咕哝道,与在老家读书差别不大,平时接触的同学是随父母外出打工的子女,跟当地人几乎没有交流。在孩子眼中,外出读书的记忆更多是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快乐时光。如果说前两种孩子的留守多少带有无助和无奈的话,第三种情况则略有不同,表现在孩子的父母多是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些孩子的留守多少带有长辈们主动选择的成分。至于孩子今后的去向,呈现分化的迹象,有的是仅学龄前阶段在家留守,有的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均在家留守。村里的干部说,与前两种留守子女相比,这类孩子是比较幸福的。孩子被主动留守,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爷爷奶奶,年龄普遍在50岁左右,是农村中精力相对旺盛的劳动力。这部分人在年轻时接受了中小学教育,算是农村中的文化人。电视、电话的普及,也使他们眼界比较开阔。在当地村干部看来,年龄、知识结构上的积极变化,使得这些监护人能更好地担当起对留守子女的监管责任。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使乡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村民比以往更容易接受新观念,更乐于接受新事物。当地人认为年轻人进城寻梦,老年人应该支持他们。走访中,我们感觉到年轻的爷爷奶奶普遍比较自信,强调从精力与经验上来说,自己比儿子儿媳能更好地尽到监管责任。
  ⒉身为父母的两难选择——实现个人价值与履行父母职责
  当前,农民工群体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新生代农民工正成为外出务工的主力。和上一代农民工生存型发展需求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更多源于自我发展需要,他们渴望通过奋斗得以在城市立足,安居乐业。城市对他们来说是归宿。与此同时,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访谈中,当我们问某一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时,他答到“爸妈出去玩了”。孩子的解释是,爸妈回家后也经常在外玩。这表明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习惯了外面的生活,而回家后也继续着在外的生活方式。
  这是不是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家庭观念淡漠了呢?也不尽然。应该说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同样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与未来。但自我发展需求的驱动、远离子女外出打工的现实,使他们在个人价值实现与履行父母职责上难以求得平衡。调查中我们遇到这样两家人:A家的两个儿子与媳妇都在外地打工,将两个七、八岁的孩子托付给老人照看。出于孩子心理健康、学习辅导等因素的考虑,他们曾经商量留一位母亲在家,另一家付千元报酬,结果媳妇们都不愿回家照看小孩。而在同村的B家庭中,夫妻俩起初都在外打工,但考虑到孩子学习的重要,留下妈妈在家照顾孩子,现在孩子母亲在镇里打一份工,租房专心陪孩子读书。这两个案例生动地说明了农民工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以及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但是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使他们在留与不留的抉择中处于两难境地。
  3.留守子女的隔代教育——溺爱还是责任心
  鉴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管教这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民工大都会通过尽力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创造良好求学环境来弥补。择校热、租房陪读的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较为普遍,而这在某些人眼中成为溺爱的表现。特别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多给人负面印象。每当留守儿童出现逃课、迷恋上网等偏差行为时,总有人习惯性的用隔代教育来解释,并将责任简单地推到为了晚辈无私付出的老人身上。走访发现,老人骑三轮接送孙子(女),租房子陪读等看似溺爱行为的背后,反映的是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责任心。
  一方面,出于对孩子父母托付的负责。在中国,老人对孙辈的疼爱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它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血脉亲情之中。与其他祖孙亲的疼爱不同的是,对于这些老人而言,照顾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压力更大,尤其是在1-4岁。怕出事、怕没法向孩子的父母交代是他们的一个共同担心。访谈中,类似的话语经常提及,一位老人直言道,孩子中午在学校吃不放心,一是吃不好;二是小孩年纪小,连碗也不会洗。所以他提出在学校附近租房,由奶奶照顾孩子生活。“现在都一个小孩,总得把他照顾好,不然不好向他们的爸妈交代。”
  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的经历使父母深感教育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也影响了老人,使他们对待孙辈教育十分重视。换言之,城里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通过在城市务工的父母传递给了老人,并逐渐影响着他们对待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为了使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们费尽心思。部分家境较好的人家主动出击,通过择校的方式为孩子争取较好教育资源。这种择校热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每天早上6、7点和下午4点,从村里通往镇上的路上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骑着小三轮,后面坐着1个或2个小孩,这是老人们在接送孙子(女)上学。对他们来说,这种方式既方便又安全,深受大家欢迎。一些老人甚至特意去学三轮,其中包括一位61岁的老奶奶。她的儿子与媳妇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出去打工,每年过年才能回来一次,照顾小孩的重任全落在了老人身上。老人年轻时连自行车都没骑过,如今为了孙子专门去学骑三轮,每天早晚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从村到镇的路上。出于对孩子父母托付的负责,对孙辈未来的殷切希望,照顾留守儿童的老人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们的上述行为与其说是溺爱,不如说是责任心驱使更为恰当。
来源链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6/01/00934848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2-6-2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守儿童是 农民工心中的“慌” 据报道,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一项针对京沪粤等城市新生代打工者的调查显示,超过一成留守儿童三年没见过父母;而今即将或已经成为父母的他们为避免下一代重蹈覆辙,七成人愿意放弃城市工作机会回家乡陪孩子长大。
  不可否认,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面积向城市转移的今天,全国有近5800万留守儿童散落在广大农村各个角落里,不少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生自长。由于长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些留守儿童性格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由于长久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失却了畅通的倾诉渠道,有些留守儿童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甚至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为艰难。加上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导致不少孩子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流落街头,甚至走上犯罪之路;有的不幸被拐骗或利诱,成为血汗工厂的童工;有的遭遇溺水、车祸等意外事故,生命之花过早凋谢。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最好的成长就是与父母在一起。可是,因为面前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户籍的限制,使他们在父母打工地,难以安放下一张小小的书桌。这群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只能与父母骨肉分离,留守农村。
  近年来,年年在喊“用工荒”,岁岁却是“民工慌”。农民工慌什么?除了慌工资待遇和权益保障之外,更慌留守在家的儿女教育、安全没有保障。既然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那么,城市就应该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接纳他们的子女入城读书。要知道,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接受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破除户籍制度对他们入学的限制,以居民身份和年龄作为登记入学的依据。其实,户籍与学籍脱钩并不存在技术问题。关键是,政府是否具有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决心和勇气。
  此外,部分地方正在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的政策引导,也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张西流(湖北 公务员)
来源链接:http://bjyouth.ynet.com/3.1/1206/02/715240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2-6-2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留守化突出 乡村不应成被安全遗忘的角落

在村庄“空心化”、老人“空巢化”、儿童“留守化”现象突出的乡村,迫切需要建立长久有效的治安防范体系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故园之思。故乡在哪里?中国人的故乡大多在乡村,那里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温存旖旎,也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壮阔清奇,更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安逸踏实……“君言不得意,退守南山陲”、“礼失求诸野”——国人的安全感往往来自故乡的可靠后盾,那曾经是我们天堂般的精神家园。

  然而,“天堂”如今正失去往昔的宁静。诸多触目惊心的连环大案,都发生在曾经如田园诗般的乡野。

  云南省晋宁县晋城镇多人莫名失踪,经公安部介入,悬案得以告破,原来是一个刑事惯犯趁着乡村路僻人稀,对至少11名男性实施暴力侵害。此前,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乌蒙乡乌蒙村也发生过6人死亡、1人失踪的特大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同样是藉村中只有妇孺、殊少男丁之际趁机作案。近期破案的还有广西全州县犯罪嫌疑人陆某行走乡村,持刀威胁单身农村中老年妇女,抢劫、强奸竟达百余起。稍早,还有安徽临泉县一农民在17年间涉嫌强奸上百人,受害人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被侵犯后往往不敢报案……

  随着中国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村民自我防范与官方治安联防能力都在不断削弱,那些心怀歹念的人在唯余妇孺的空虚村庄,如入无人之境,宁靖和谐的乡村成了被安全遗忘的角落。于是,受害人连环失踪竟乏人过问,妇孺被侵害达上百起才引起重视。

  城镇化大潮席卷乡村,意味着中国人文地理的重塑。无数留守儿童与城里打工的父母两地悬望,意味着亲情流失与堪忧的农村未来,青壮年的离土离乡意味着土地抛荒,乡村学校大量撤并意味着人文教化飘离乡村……如今,乡村安全感的消解,让人担心农村基本安全保障的防线也面临失守的危险。

  广袤农村中暴露出的治安问题警示我们,在村庄“空心化”、老人“空巢化”、儿童“留守化”现象突出的农村,迫切需要加快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建立长久有效的治安防范体系。在治安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的同时,应该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村级治安联防,还必须强化打击和防范犯罪力度,为亿万农民创造安全的生活空间。

  诚然,城市化、城镇化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然而,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使这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呈现得更为突出和棘手。此前,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它带来的经济困境,比如农村土地抛荒、农民高龄化、农业孱弱化倾向;现在,深层的人文困境与社会管理困境则更加令人忧心。

  乡村不仅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更是中国发展的重心。重心不稳,国人会失去最后的安全感。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巩固农村的安全防线已经刻不容缓。
来源链接: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305754-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2-6-2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战士 于 2012-6-2 07:58 编辑

通讯:山西:山里娃的儿童节
过了闻名遐迩的雁门关就是历史上的“塞外”了,山西神池县就坐落在这个常年刮风的地方。做为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千元的时候建国以来只有五个年头。
   和志愿者们到来太平庄中心校的时候,孩子们正在小操场举行“六一”联欢会。简单、朴实的节目引起阵阵掌声。
   随着孩子们来到宿舍,简单而整齐。五六个一年级的小孩住在一张大床上,旁边一位老师彻夜守候。由于厕所较远,晚上孩子们只能在宿舍方便,一个大大的尿桶摆放在角落。
   来自太原工业学院的志愿者李星飞已经来这里好几次了,他告诉记者,每次来孩子们都是穿着一身衣服。每上十天课,他们可以回家一次,但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孩子们只能等天暖雪融才能回到山村里的家。据了解,离得最远的孩子,家已在百公里之外。
   由于缺水,孩子们平时洗漱只有有限的热水。而锅炉供热不足的缘故,冬天只能一栋楼一栋楼的供热。平日里,孩子们几天才能吃上一顿米饭,大部分时间都是烩菜和馒头。
   “这里的塑胶操场、教学设备都是好心人捐的。”该校校长李壮说。
   大部分为留守儿童       校长李壮介绍,300多个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单亲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和孤儿。长期的亲情缺失和贫困的生活环境令他们压力巨大。
   在午后的恳谈会上,志愿者们为孩子们的遭遇落泪。六年级学生李敏,1岁多时母亲难产而死,后父亲离家出走,10年来没有音讯。她自小由奶奶抚养长大,而如今奶奶已经70多岁高龄,疾病缠身。
   小鹏(化名),七年级。父母离异后,母亲带他改嫁。然而患有精神病的母亲最终出走离他而去。如今小鹏由毫无血缘关系的继父抚养,生活窘迫。
   据记者了解,如李敏、小鹏(化名)这样遭遇的孩子不在少数。李壮说,考虑到他们的境遇,学校已经免去了学费、书本费,并在生活费上给予一定的补助。
   关注被拐妇女遗留儿童       见到小李竞的时候,他正坐在一边看着同学们化妆。教室里孩子们大声笑着,为即将开始的“六一”儿童节演出做准备。李竞只是看着,默不作声。
   在这所有很多不幸的孩子们中间,以李竞为代表的十几名孩子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另类”。
   多年前,山村里的父辈们为了娶到媳妇,从人贩子手里买到了他们的亲娘。待产下后代,孩子们的母亲选择了偷偷离开,永不相见。
   “我见到他的时候就是这样,不爱说话,上课都不敢举手,交流时只是简单的‘嗯’‘啊’回应。”做为李竞的帮扶对象,大学生刘胜男告诉记者。她说,走进李竞的宿舍,床上只有统一发的垫子,没有床单,枕头里胡乱塞着衣服充置。
   在李竞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他的父亲李如生,一个典型的山西矿工。在家徒四壁的家中,李如生说,十年前一场事故让他只能拄着拐杖走路。出事一年后,他来自四川的媳妇走了,抛下了四岁的小李竞和一个女儿。
   据神池县太平庄中心校的校长李壮介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山里有一股“买媳妇”风气,当被拐妇女被解救或离开后,遗留下了这些孩子们,有的甚至不知道亲生母亲是谁。由于家境贫寒的较多,他们目前是学校重点照顾对象。
   大学生和留守儿童的牵手       太原工业学院的大学生爱心帮扶队是山西省高校首支纯粹由大学生组成的爱心帮扶队,这是他们第四次来到这所小学。志愿者们和这里70多个孩子组成帮扶“对子”,从生活、学业、情感上和这些特殊儿童交流。
   在路上,志愿者们都自豪地说“我的孩子”,等见了面记者才知道他们之间的情谊。而孩子们流泪,紧紧相拥、寸步不离,就像看到了亲人一样。
   董方玲是该校材料工程系的大三学生,她和她的“孩子”从2011年11月相识,中间联系从未间断过。在恳谈会上,她抱着他流泪;在食堂,他给她擦嘴。小男孩对她表现出一种亲人般的依赖。
   “我有个和他一般大的弟弟。但我弟弟比他幸福。他们的经历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而且可以看出,他们真的需要我们。”董方玲说。
   这个儿童节,志愿者们和留守儿童的温馨场面随处可见。他们在一起交谈、游戏。记者看到,孩子们和志愿者们在一起,笑得很欢。
   心理专家:特殊儿童的关爱不仅仅在儿童节       来自太原工业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田月明老师本次专程来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她说,幼时特殊的经历、母爱的缺失造成了这些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爱和获取爱,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心思细腻。他们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最近有报道称,目前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5800万人,逾一成三年没见过父母,他们需要这个社会给予关爱。”田月明还强调,这种关爱并不只是在特殊日子前来“作秀”,也并不是单纯用物质来表达,多关心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和情绪变化也很重要。
   提及被拐妇女遗留下来的儿童,田月明表示,他们的遭遇与孤儿们相比更具特殊性,心理阴影不及时消除有可能携带一辈子,对以后的人生之路影响很大。他们表现出的沉默说明缺少安全感。老师、志愿者要多和他们进行人际互动,让他们学会表达,用欢乐慢慢消除心理障碍。
   如今,令志愿者们担忧的是,他们目前的情况还没有能力实施太大的物质帮助,而很多帮扶对象面临升学后无钱继续学业的困难。他们说,这些山里的孩子以后的路还太漫长。(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涛 发表于 2012-6-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有关部门关注留守儿童,我们志愿者的能力是有限的,希望有关部门关注,不想再让杯具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4 11:00 , Processed in 0.04497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