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13|回复: 1

[寻亲线索] 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仍然较为完整地保存着从1951年到现在的婴儿收容和送养档案

[复制链接]
小秀才555 发表于 2012-12-1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提示]

  无锡市长江北路98号的社会福利中心里,仍然较为完整地保存着从1951年到现在的婴儿收容和送养档案,这一本本页面已经发黄了的档案中,记录着寻亲者身世的秘密。昨天记者带着众多岛城寻亲者的嘱托,走进了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保管档案的工作人员翻开这些宝贵的记录,上面写着当年被收容的孩子最初被发现的地方,这短短的几个字是很多寻亲者们回家的希望。

  青岛寻亲者来得多

  昨天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3楼办公室,见到了社会福利中心办公室主任李焱,据她介绍,几乎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寻亲者,到社会福利中心查找自己的资料,其中青岛的寻亲者已经不知来过多少人,找过多少次,他们中有些人凭借着当年登记簿上的信息,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当年孩子从无锡社会福利院里被领养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他的养父母经济状况比较好,直接带着单位或者当地民政部门开的介绍信,到无锡来领养孩子,另外一种则是将孩子成批送往北方。”谈及当年送养孩子的状况时,社会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称,当时无锡周边地区发生了严重自然灾害,很多孩子被父母无奈送走,刚开始社会福利院收容的孩子比较少,收养人的姓名住址都有详细记录,但后来收养的孩子数量猛增,孩子被成批用火车送往北方的河南和山东等地,有些地方的民政部门对领养人做了登记,但也有些地方的领养人不愿意留下信息,造成部分档案残缺不全。

  当年档案较完整

  “我们这里的档案算是保存比较齐全的,当年的原件已经出现破损和字迹模糊,现在看到的都是复印件。”在社会福利中心的档案室里,负责档案保管和查询的工作人员王女士给记者找出了近20本档案记录本的复印件,分为婴儿收容登记本和婴儿领养登记本,婴儿收容登记本上详细记载着当年被送入儿童福利院孩子的编号、出生日期以及被发现的地点,而婴儿领养登记本上则详细记载着编号、孩子的生日,领养人的地址、领养人的姓名和领养日期。王女士称,现在社会福利中心里保存着从1951年到现在的大部分婴儿资料,但因为年代久远,还是有一些珍贵的档案遗失了,其中包括1957年10月份到1960年初的婴儿领养登记本和1953年上半年、1956年全年到1957年上半年的婴儿收容登记本。

  王女士称近年来被收容的孩子取名时大部分都姓无锡的锡,而当年因为孩子实在太多,每个孩子只能有个编号。当年的无锡社会福利院究竟收容了多少个孩子,工作人员从没有统计过,但记者看到每年被收容的孩子都是从1号往下排,本子最厚的几个年份这个编号已经排到了6000多号。

  信息越全越好找

  “寻亲者必须提供一些相关信息,我们才能从数量庞大的档案信息中,找到他们当年的档案。”工作人员称,寻亲者可以从当地派出所调出自己的户口迁移证,姓名一栏都记录着当年的编号,根据这个编号很容易就能找到寻亲者在社会福利中心的档案登记,从中可以找到自己被捡到时的地址,或者是当时捡到寻亲者的派出所。如果寻亲者不能提供这个编号,就需要寻亲者提供领养人的姓名、地址、领养日期等详细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查找到寻亲者的编号,从而进行下一步查找。寻亲者提供的资料越详细,寻亲者就会更容易找到自己当年被送往社会福利院时的资料。按照工作人员教授的方法,记者只用了3分钟,就帮今年第一个向早报求助的李女士找到了她的资料,上面写着当年她是被迎龙桥派出所发现,并送往无锡社会福利院的,而她被发现时的位置,就应该是当年迎龙桥派出所并不大的辖区内。

  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的李主任表示,社会福利中心永远是这些当年孩子们在无锡的家,他们欢迎这些“无锡老乡”回家看看,也愿意竭尽所能帮助寻亲者找到自己的资料,寻回他们在江南的根。

  【链接】

  《江南晚报》加盟

  早报寻亲团队

  记者在无锡采访时,联系了位于无锡市学前东路1号的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在办公楼4楼记者见到了《江南晚报》民生热线部的裘培兴主任,并将26名无锡寻亲者的资料交给了他。他表示《江南晚报》多年来也一直在做寻亲方面的报道,希望这一次与早报合作,能够将青岛的无锡籍寻亲者南下寻亲的情况报道出来,尽《江南晚报》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些寻亲者早日找到自己的家人,实现他们回家的愿望。

  【预告】

  下一站:

  如东县民政局

  今天早报记者江南寻亲先遣队将前往南通市如东县民政局,并联系当地媒体和寻亲志愿者,为寻亲者们查找当年的寻亲档案。如果您是当年从如东县被送往青岛的寻亲者,请将您的详细个人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18653280551上,早报记者将根据这些信息,为您寻找线索,您还可以关注青岛早报官方微博,了解早报记者的详细行程。

  多亏他,才有了这些资料

  今年69岁的于浩,曾在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干了20多年的办公室主任,在他即将退休时,他发现自己保管多年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批被送往北方的无锡孩子资料已经开始破损,他用了很长时间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复印,将原件妥善保管起来。几年来当年被送往他乡的孩子大量返回无锡寻根,于浩保存的这些资料也有了用武之地,截至目前有近100名寻亲者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我先干了20多年的老师,上个世纪80年代才到无锡社会福利院工作,并没有亲身经历当年社会福利院收容婴儿的事情。”来到于浩的家里,这名69岁的老人回忆称,当初这些寻亲档案是有办公室专人保管,并想办法帮助这些孩子寻找亲生父母,但后来随着大家生活好转,送孩子的事情越来越少,但也没有家庭想要找回孩子,专门负责此事的老同志退休后,保管孩子档案这个岗位被取消,这些看起来毫无用处的旧档案不知道归谁管理,当时担任办公室主任的于浩接过了档案,默默保存了20多年。

  “第一次的寻亲潮出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有很多中年男女从全国各地到江南寻亲,其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上海孩子,其实他们大部分都是从无锡走出去的。”于浩称,这些寻亲者找到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查找资料,很多人没有地方住,没有钱吃饭,于浩就把这些人请回了自己只有四五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当时小屋里的床上、地上、甚至走廊里,到处都躺着寻亲者,于浩将其中一份资料的复印件带回了家里,供这些寻亲者翻阅查找,还经常带着他们到周围乡下寻找线索。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黄飞 见习记者 王世锋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楼主| 小秀才555 发表于 2012-12-1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6-18 16:29 , Processed in 0.03942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