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47|回复: 1

[调查探讨] 担心外出不安全成孩子"门禁" 你家孩子是"宅童"吗?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3-8-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日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称,中国4-16岁儿童少年中,13-16岁的孩子上网比例最高,约有93.2%的孩子上网。7-9岁和10-12岁孩子的上网比例分别达到58.6%、77.1%。
    时值暑假,丰富的户外活动正与孩子们渐行渐远。记者调查发现,在南宁,暑期家有“宅童”的情况并不鲜见。暑假“宅童”现象的出现,家长担心孩子外出玩耍的安全成为重要原因。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让孩子告别“宅童”生活,过上更有意义的假期生活?
    “网络暑假” 傍上电子产品 “宅童”现象普遍
    家住南宁市江南区的10岁男孩小华,从学前班开始就接触网络,上网看动漫成为爱好,成为每天足不出户的“宅童”。暑假,小华妈妈黄女士开始时不时地给儿子下“限网令”:“每天上网1-2小时就差不多了,我还担心他会染上网瘾,成了近视眼。”没有太多时间管孩子的黄女士认为,暑期把孩子送去兴趣班更有意义,“但孩子不愿意,我也不想强求”。
    5岁的含含也是个“宅童”,喜欢玩“连连看”小游戏、看动画片。叶女士对女儿每天抱着平板电脑的暑假生活虽然无奈,却没过多干预,“只能提醒她适可而止。”而同样是5岁的馨云和馨雨小姐妹,暑假里不再像以往上学的周末一样去学兴趣班,宅在家里玩手机自拍上了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孩子五六岁开始就已接触并熟悉的电子产品就是手机,手机游戏容易令他们着迷。10岁左右的孩子,对网络世界的认知多停留在“可以网购、看动漫、挂QQ、玩游戏”等娱乐层面。孩子们表示,他们每天谈论的话题都是网上时新的游戏、动漫。也有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暑假不是把孩子留在家里就是继续送去兴趣班,所以很多孩子也就与网络和电子产品“交上”朋友。   
    “安全门禁”    让孩子到户外活动  家长们提心吊胆
    “宅童”现象也有无奈的原因。“暑假不用上课”,是孩子们喜爱暑假的共同声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孩子们也想在暑假里走出家门,找伙伴寻乐子。
    比起在幼儿园兴趣班里学舞蹈和画画,馨云馨雨姐妹俩除了玩手机自拍,更喜欢暑假到公园坐旋转木马、看喷泉,甚至是跟家人到超市采购。“可是爸爸没空带我们出来玩,今天带我们出来的是姑姑。”孩子的姑姑梁女士对带孩子出门玩耍感到力不从心:“她们还小,最怕被人贩子拐走,带出来也不敢给她们玩大型的游乐设施。”在南宁市人民公园手绘泥塑的摊位前,姐妹俩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姑姑却哄着劝着把她们带走,“我在一旁干坐着等她们,多无聊”。
    暑假里,黄女士几乎每天都要和婆婆一起带孩子到人民公园玩上一阵,不过她很操心:“最担心的就是孩子走失了,再就是怕遇上人贩子。公园里的游乐设施对孩子来说,也还有安全隐患。”每次孩子出门,有两个家长一起监护,黄女士才放心一些。
    “变堵为疏” 多些“亲子游” 让宅童突破“门禁”
    家长们出于安全问题的担心,成了暑期孩子走向户外亲近自然的最大“门禁”。那么,如何将安全问题考虑周全,“变堵为疏”让孩子在暑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避免其成为网络“宅童”?
    南宁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杨春成表示,孩子年纪小,不能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很容易染上网瘾。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作用很重要,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点,多给孩子表扬,因为很多孩子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肯定才去网络中寻找表扬的。
    孩子对家人有天然的依赖和安全感。专家建议家长,用“亲子游”的方式来陪孩子过暑假,是言传身教的好时机。
    “亲子游”小贴士
    暑期南宁周边景点推荐:
    园林:南宁人民公园、南湖公园、南宁动物园、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九龙瀑布群森林公园、广西药用植物园
    自然:弄岗自然保护区、六景泥盆系剖面自然保护区、西津湖风景区
    山水:大明山、龙虎山、明秀园起凤山、青秀山、宁明花山、虾泉绿水江漂流、三里洋渡、凤凰湖、民歌湖
    古迹:顶蛳山遗址、镇南关起义遗址、广西民族文物苑
    古镇:扬美古镇、芦圩古镇
    展馆:广西科技馆、广西民族博物馆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3-8-17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暑假里,你家孩子是“宅童”吗

据桐庐消防报料,8月4日晚,江南镇严坞村水库一13岁男孩去水库游泳,不幸溺水。当地公安、派出所、消防联合当地群众迅速展开搜救行动,于当晚12时成功打捞上岸,但小男孩已无生命特征。

  另据日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称,中国4~16岁儿童少年中,13~16岁的孩子上网比例最高,约有93.2%的孩子上网。7~9岁和10~12岁孩子的上网比例分别达到58.6%、77.1%。
  时值暑假,丰富的户外活动正与孩子们渐行渐远。调查发现,在桐庐,暑期家有“宅童”的情况并不鲜见。主要由于家长担心孩子外出安全问题,但如此一来,变相剥夺了孩子原本应该快乐的童年,而孩子宅在家里玩电脑,沉迷游戏更令人担心。
  傍上电子产品 “宅童”现象普遍
  家住瑶琳镇的10岁男孩小华,从学前班开始就接触网络,上网看动漫成为爱好,成为每天足不出户的“宅童”。暑假,小华妈妈黄女士只好给儿子下“限网令”:“每天上网1~2小时就差不多了,我担心他会染上网瘾,成了近视眼。”没有太多时间管孩子的黄女士认为,暑期把孩子送去兴趣班更有意义,“但孩子不愿意,我也不想强求。”
  5岁的含含也是个“宅童”,喜欢玩“连连看”小游戏、看动画片。叶女士对女儿每天抱着平板电脑的暑假生活虽然无奈,却没过多干预,“只能提醒她适可而止。”而同样是5岁的馨云和馨雨小姐妹,暑假里不再像以往上学的周末一样去学兴趣班,宅在家里玩手机自拍上了瘾。
  在走访中发现,大部分孩子五六岁开始就已接触并熟悉的电子产品就是手机,手机游戏容易令他们着迷。10岁左右的孩子,对网络世界的认知多停留在“可以网购、看动漫、挂QQ、玩游戏”等娱乐层面。孩子们表示,他们每天谈论的话题都是网上时新的游戏、动漫。也有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暑假不是把孩子留在家里就是送去兴趣班,导致很多孩子与网络、电子产品“交上”朋友。
  孩子的“门禁”:户外活动有风险
  “暑假不用上课”,是孩子们喜爱暑假的共同声音。据了解,其实孩子们也想在暑假里走出家门,找伙伴寻乐子。
  比起在幼儿园兴趣班里学舞蹈和画画,馨云、馨雨姐妹俩除了玩手机自拍,更喜欢暑假到公园坐旋转木马、看喷泉,甚至是跟家人到超市采购也是开心的。“可是爸爸没空带我们出来玩,今天带我们出来的是姑姑。”孩子的姑姑梁女士却表示,带孩子出门玩耍常常会力不从心:“她们还小,最怕被人贩子拐走,带出来也不敢给她们玩大型的游乐设施。”在桐君花园手绘泥塑的摊位前,姐妹俩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姑姑却哄着、劝着把她们带走,她说:“我在一旁干坐着等她们,多无聊。”
  暑假里,黄女士几乎每天都要和婆婆带孩子去公园玩,不过她很操心:“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磕着碰着。”每次孩子出门,有两个家长一起监护,黄女士才放心一些。
  亲子游:让孩子快乐多一点
  家长们出于安全问题的担心,成了暑期孩子走向户外亲近自然的最大“门禁”。那么,如何将安全问题考虑周全,“变堵为疏”让孩子在暑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避免其成为网络“宅童”?
  县教育局关工委负责人表示,孩子年纪小,不能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很容易染上网瘾。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作用很重要,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点,多给孩子表扬,很多孩子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肯定才会沉迷网络。
  孩子对家人有天然的依赖和安全感。专家建议家长,用“亲子游”的方式来陪孩子过暑假,是言传身教的好时机。
  乐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6-16 13:14 , Processed in 0.03985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