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平川听说儿子许常松走失后已改名叫做程文武,急忙让记者把这个名字写下来让自己看一眼。本报记者 马杨 摄 能找到孩子,许平川仍然有些不敢相信,他喜极而泣(左边是他的小儿子)。 原标题:阜阳男子与儿失散25年 两家同在网上寻亲意外确认关系 祖孙俩去陕西,只回来一个人 今年58岁的许平川家住阜阳市阜南县公桥乡许楼村,夫妻俩都是农民,育有5个子女。昨天中午,记者在合肥见到了他。他个头不高,面容清瘦,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 1988年4月,许平川的老父亲带着孙子许常松前往陕西省宝鸡市的妹妹家走亲戚。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趟探亲之旅竟成为老人永远的痛。4月30日早晨,爷孙俩在宝鸡市下了火车。一转眼,孙子不见了。爷爷四处寻找,也不见踪影。 “可能是父子连心吧,当时我有不好的预感。”许平川说,1988年5月1日早晨,他一起床就跟妻子说,他感觉到儿子丢了!当时他顾不上穿鞋,赤着脚前往县城接老父亲。果不其然,在阜南县城,他看到了只身一人的老父。 老人临终前留下一句对不起 许平川告诉记者,许常松是长子长孙,老父生前非常疼爱。但是孙子是跟着自己出门时弄丢的,老人陷入深深的自责。“他天天念叨着常松的名字,不知道跟我说了多少次对不起。” “我安慰他,孩子已经7岁了,只要不出意外,应该还活着。但是不管用,他吃也吃不好,睡觉也不行。”许平川说,老人日渐消瘦,2年后郁郁而终。 “快不行的时候,他躺在床上还攥着我的手跟我讲对不起。老人走了也不安心啊!”许平川哽咽起来。 没有照片,寻遍人海终不得 虽然极力安慰老父,但许平川夫妇心如刀割。因为家里困难,他们从来没有给许常松拍过一张照片。茫茫人海,该如何寻找? 从1988年到1990年,许平川四去宝鸡、两上西安寻找爱子,最长的时间在西安一家工厂里住过3个月,终究无功而返。 “有一个老乡说在西安一家医院附近看到一个小孩有点像,我赶紧过去,天天在医院门口等,都没有看到过,很伤心。”许平川长叹一口气。 虽然寻找无果,但“许常松”三个字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家。“想得慌啊!他妈妈都不知道哭过多少回了。”许平川说,每年除夕,妻子都会多端一碗饺子上桌,这是专门为许常松留的。 “大哥走丢的时候我才四岁,对他没什么印象。每年过年的时候,我妈都要多端一碗饺子,感觉很心酸。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吧,无论到哪里,都割舍不了。”许平川的二儿子许继强说。 两地同寻亲,竟是一家人 “他是一个捣蛋孩,不过很聪明很可爱。”许平川说,他不知道多少次梦见过许常松,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了,会不会被欺负。一想起儿子,他总是忧心忡忡。“我跟几个小孩说过,等你们长大了,也要去找大哥。在我有生之年我想再看到他,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今年上半年,许家老三许继彩在一家寻亲网上发帖寻找大哥许常松。巧合的是,在同一家网站上,一位名叫“程文武”的男子也发文寻找亲生父母。二人提供的走失地点、时间等信息相近,这一情况引起了网站工作人员的注意。 “9月份,我接到了阜阳市公安局的电话,通知我和孩子他妈去做抽血比对。”许平川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许家寻亲之事也引起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关注。10月28日,陈士渠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确认“程文武”就是当年的“许常松”:“1988 年4 月30日,安徽阜南县7岁的 许常松随爷爷到陕西宝鸡亲戚家被拐,其爷爷因此2 年后病逝……经公安机关采血比对,程文武就是25 年前被拐的许常松……” 走失后他幸遇好人,如今已为人父 昨日记者也联系上了走失25载的许常松,如今他叫“程文武”,在浙江工作,已经结婚并育有一个3岁的儿子。 “我记得好像是在早上,在宝鸡火车站,走着走着就和爷爷失散了。等反应过来,已经找不到爷爷了。”程文武说,后来他遇到了在火车上卖小吃的养父母,被他们带回了河南。 “当时他们有30多岁了,没有生孩子。来到了河南后,对我也很好。”程文武告诉记者,因为时间太长,对老家的印象已经模糊不清。 “我知道我不是他们的亲生孩子,所以也想找到亲生父母。发帖前和养父母商量过这个想法。大概6月份发的帖,3个月后,接到了让我去做DNA确认的通知。”程文武说,当初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竟然让他多年的心愿成真。 昨日,程文武从浙江赶回河南,下午2点多一家三口前往北京与亲生父母相认。对安徽老家的一切状况,包括爷爷的过世,他并不知情。 握着写有儿子名字的字条,他哭了 “ 你们联系上他了? 真是我儿子吗?他现在怎么样?”得知记者联系上了失散多年的儿子,许平川不敢相信。 当记者告诉他,当年的许常松现名叫“程文武”时,老人再三询问,是哪三个字,能否写给他看。记者撕下一张纸,将“程文武”三个字写在纸上,并把字条递给他。 他紧紧地攥着字条,看得出神。突然,两行眼泪从长满皱纹的眼角滑落。攥着纸条的手颤抖着,连说:“好,好,好。” “你抱孙子了!很快都可以见到了,应该高兴才是。”记者不住安慰。许平川笑了起来,用衣襟擦拭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