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0|回复: 2

[一般新闻] 精神病人医院走失铁警在铁轨上救下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3-12-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网专题:精神分裂免费治疗势在必行
  红网长沙12月6日讯(通讯员 朱红梅 贺建辉)53岁的孙某因伤住院期间,精神病复发,穿着内衣从医院出走。家人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寻找未果。5天后,铁警郭名飞在巡查铁路线时,发现了满头是血正坐在铁轨上晒太阳的孙某,当即将其背下并送回家。
  12月6日11时许,邵阳车站派出所邵阳北警务区民警郭名飞陪同邵阳市经济信息委员会干部,在邵阳北下河线专用线进行铁路设备设施检查时,发现有一老汉正坐在K2+300M铁轨上晒太阳。走近一看,发现他蓬头垢面,满头是血,神情呆滞,上身穿着白T恤、蓝色棉毛裤。此时,邵阳北站开往下河线专用线的货物列车正在调车作业,车轮轰隆隆的声音已清晰可闻。54岁的老民警郭名飞顾不上该男子全身脏污,二话不说,上前将其背出股道,转移到安全地带。面对民警的询问,老汉却一言不发。
  郭名飞连忙从附近村民中借来脸盆和毛巾,打来热水,帮孙某清洗伤口和面部。洗干净后,郭名飞这才发现这名男子正是走失多日的孙某,外号“八爷”。
  原来,现年53岁的孙某是湖南新邵县小塘镇人,现在邵阳火车站旁经营一家小饭店。12月1日上午,因和他人发生纠纷斗殴致头部受伤,被送往邵阳市中西结合医院住院治疗。不料,当天晚上,曾有精神病史的孙某精神病复发,穿着内衣就从医院走失,一直未归。家人焦急万分,四处寻找,已在邵阳市内张贴了数千张寻人启事。随后,郭名飞租车将孙某送回了家。看到孙某平安归来,其妻称郭名飞是她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并说:“要不是郭警官及时发现,老孙不被火车撞死也会被冻死。”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3-12-7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潍坊智障妇女医院内迷路 救助站帮她找到家人
原标题:真情救助,智障妇女终回家
  智障妇女医院内迷路,在救助站人员的照料和帮助下找到家人
  11月23日,在安丘市人民医院内,有一名四处徘徊闲逛的妇女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经过询问,人们发现这名妇女精神有点不正常,报警后民警将其送往安丘市救助站,救助站工作人员将其安置好,并前后多次帮她寻找家人,都未果。期间该妇女还突发哮喘病住进了安丘市立医院。后来经过救助站工作人员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她的家人,母女团聚。救助站在了解其家庭经济困难后,再次施以援手支付了全部医药费。
  智障女医院徘徊不停
  民警将她送到救助站
  12月1日上午,记者从安丘市立医院了解到,这名妇女是11月23日被人发现的。据当时在场的人员介绍,11月23日,有一名看着精神不是很好的妇女一直在人民医院里东游西逛,整整一个上午她一句话也不说,也不回答别人的问话,只是在医院的楼内楼外不停地到处走动。
  一名在医院停车场附近摆摊的摊主告诉记者,11月23日早上7点多她出摊时,就发现了这名妇女,当时就觉得奇怪。后来问她话时,才发现她思维混乱,说不清楚自己是哪里人,也说不清楚她来医院干什么。担心这名妇女出意外,好心的群众报了警。
  安丘市东关派出所的民警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对这名妇女进行了询问。该妇女对民警的问话也回答不出来,除了简单地重复民警的话和用外地口音不停地说“是呀,是呀”之外,什么都说不出来。无奈之下,民警将她送到了安丘市救助站。
  安丘市救助站的张主任接待了这名妇女。常年从事救助工作,张主任有丰富的救助经验。为了打消这名妇女对陌生人的恐惧,张主任先给她端来一杯热水,并刻意放低语速、面带着微笑问她话,慢慢地和她熟识,以便打听到她的亲人和家庭信息。张主任从该妇女的摇头和点头情况判断她还没吃饭,于是安排食堂为她做了一碗肉丝面。吃完饭后,这名妇女慢慢放松了警惕,眼中也少了许多紧张和害怕,对张主任的问话也开始有了积极的回应。她说她丈夫姓李,是修车子的,有个女儿叫苹,除此之外,再没有提供出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为了早日找到她的家人,张主任把她送到了安丘市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打听她的家庭信息。
  精神病院突发哮喘
  全力抢救转危为安
  “经过我们检查,这名妇女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根据她的病情,我们安排了专门的医护人员对她进行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调理一段时间后,应该会恢复的比较好,到时候就能问出她家在哪儿了。”12月1日,在安丘市精神病院,副院长王磊告诉记者。
  张主任告诉记者,送到安丘市精神病院的第三天,他从该妇女很不清晰的回答中听出了她家是李家庄的,但并没有说清楚哪个镇,她丈夫在中医院十三楼打针,还有个女儿叫苹,对这个“苹”字她说的最为清楚,但对于丈夫得了什么病,她还是说不清。
  张主任便打印了这名妇女的照片,与安丘市中医院取得了联系,打听到在中医院十三楼确实有个安丘市景芝镇李家庄的病号住过院。不过,该病号不是男性,而是一名62岁的妇女,此人也早已在三天前出院回家了。而且中医院的医护人员表示,他们并没有见过这名妇女,于是该线索中断了。
  11月29日凌晨2时30分左右,正在睡觉的张主任接到安丘市精神病院打来的紧急电话,说这名妇女一直患有哮喘病,半个小时前哮喘病发作了,病情十分严重,已经小便失禁,并多次背过气去。建议将该妇女转到医疗条件好的其他医院去,对她的哮喘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张主任立即连夜与安丘市立医院取得了联系,医院立即派出120救护车,内二科主任王晓华和值班医生在救护车上就对她开始了抢救,经过全力抢救,最终转危为安。
  病情逐渐稳定后
  救助站帮她找到家人
  在市立医院,经过医护人员们的对症治疗和精心呵护,这名妇女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面色也红润了不少。经过几天的接触,她对张主任也越来越信任了,话语也开始多了起来,但因她口齿不清,又是外地口音,因此和她沟通起来十分困难,张主任只得一句一句地仔细揣摩她的意思。交流一段时间后,张主任根据她的表述,最终得到了这样的信息:她叫李秀云,是河南人,她丈夫叫李连义,是修车子的(在农村,有时把修自行车叫修车子),李家庄人,得了血栓,腿脚不好,在医院打针,但依然说不清是哪个镇的李家庄,她还有个女儿叫苹,在安丘打工。
  因张主任是郚山人,知道郚山有个李家庄,于是他便向自己郚山李家庄的朋友打听这位妇女丈夫的情况,但是郚山的李家庄没有人叫李连义,也没有得血栓在安丘住院的,更没有叫李秀云的河南人。
  无奈之下,张主任来到了发现她的安丘市人民医院,唯一有十三楼的第二内科楼,却发现这是血液肿瘤科,不是治血栓的科室,人民医院查遍所有的科室,都没有找到叫李连义的病人。
  张主任又想到了安丘市的官庄镇还有个叫李家庄的村,但经过联系后,该村也没有这个人,线索再一次中断了。
  就在张主任为此事苦恼不已的时候,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11月30日中午张主任吃饭时,朋友突然提供线索说安丘电视台播了一则寻人启事,有个50岁左右的妇女走丢了,家人正在找。张主任立即与安丘电视台记者李海云取得了联系,李海云告诉张主任,确实有人在电视台做的寻人启事,寻找一个走失的妇女。她可以帮忙查一下,看那名妇女是不是李秀云。当天下午,张主任根据李海云提供的亲属号码,联系到了一名姓李的女士,经过对比,李女士要找的走失妇女的确就是张主任救助的李秀云。下午6时许,李女士赶到安丘市立医院,确认了李秀云就是她走失的嫂子。
  医院内母女相见
  救助站帮付住院费
  终于找到了她的亲人,张主任松了一口气。从李女士口中得知,这名妇女不叫李秀云,而是叫王秀云,是河南人,20多年前嫁到了安丘市市郚山镇云家庄村,她的丈夫叫云增亮,小名叫连义。或许是云家庄村姓李的人比较多,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王秀云就
  稀里糊涂地把丈夫的名字说成了李连义,把云家庄说成了李家庄。
  李女士告诉记者,云增亮因平时嗜酒如命,今年先后两次得了脑血栓,住进了安丘市人民医院。智障的王秀云来到医院的原因,竟然是听到婆婆说云增亮在安丘打针后好心来陪床的。11月23日,她从家里拿了20元钱,坐上早晨5点的公共汽车,便来到了安丘,但因其智障问题,不但没找到云增亮所在的病房,自己也回不到家了。
  得知自己的母亲找到了,王秀云的女儿云方苹12月1日一早就赶到了安丘市立医院,她说:“我母亲走丢了以后,我和我丈夫也没法上班了,动员了亲戚朋友共40多人,雇了两辆车四处找她,也在郚山方圆三十公里的地方都张贴了寻人启事,真没想到她能走出这么远,更没想到她竟然想去给父亲陪床,真是让我们又惊又怕。真是太感谢安丘救助站了,要是没有救助站的救助,我母亲还不知道要流浪到什么地方去了,天这么冷,她肯定要多受好多罪。”
  据了解,云增亮曾因血栓分别于今年的8月和11月两次住院治疗,6月份王秀云也曾因哮喘病住过院,两人住院共花费了4万多元,所有的钱都是在建筑工地打小工的云方苹出的,去电视台发寻人启事的钱也是亲戚们给凑的。了解到她家的困难情况后,救助站决定负担王秀云住院期间的所有费用3700多元钱,云方苹感动得直抹眼泪。
  记者 王玉芳 本报通讯员 张桂宝
http://weifang.dzwww.com/wfxwn/201312/t20131207_930963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3-12-7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流浪异乡山东好心人助其返家 12月5日傍晚,在山东省烟台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走失14年的符学志平安返回家乡,与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
       据了解,符学志今年64岁,家住界首市邴集乡大董行政村符陈自然村,因患有轻微的精神疾病,于1999年走失。“父亲走失后,俺们通过电视、报纸等多方寻找,但一直没有消息。14年过去了,本以为没有希望时,没想到父亲又被好心人送回家,俺一家很感激。”符学志的儿子、42岁的符春生说。
       原来,今年11月14日,流浪到烟台市的符学志在一所待拆迁房屋里避寒时,被热心市民发现,随后被送往烟台市救助站。由于符学志年过花甲,听力存在障碍,加上口音差异,很难与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正常交流。通过多次耐心沟通,一位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符学志会写字,并写出了“符学志”、“安徽”、“符陈庄”、“马集公社”等简单词语。根据这些线索,救助站工作人员开始为符学志找家,通过调查,将目标锁定在了界首市邴集乡大董行政村的符陈自然村(原马集公社符陈庄),并通过邴集乡民政办与其家人取得了联系。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时的感人一幕。(阜阳日报  通讯员 彭云)
http://www.fynews.net/article-6939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5-1-13 07:45 , Processed in 0.04226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