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81岁老太自称欠债11万 没脸回家流浪街头 81岁的孙老太在街头的寒风中乞讨 昨日傍晚,在西大街与广济街十字一自助银行门外,微弱的路灯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坐在人行道上,身旁放着一个小推车,车上是随身物件和药品,面前摆着一小方盒,里面有几张零钱。在人流如织的闹市,这位老人静坐路边,任由时间流逝。她的状态和环境格格不入,这是靠乞讨为生的一个老太太。 “老人家,你坐这儿冷吗?为什么不回家呢?”看到有人关心,老人缓慢地抬起头说:“没有家了,我已经过了快两年的流浪生活。”回答虽然简短,但老人声音微弱,还伴着咳嗽。 自称欠债11万没脸回家 “天这么冷,生病了还坐在这儿,送你去救助站吧!”记者问。老人摇着手表示拒绝。她说:“以前也去过救助站,但每次都只能呆两天,就会被遣送回老家,家里就剩我一个人了,我不愿意回去,还不如在这儿挨冻讨口饭吃。” 谈话中老人告诉记者,她姓孙,今年已经81岁了,家在山西夏县的山区,出来乞讨是为了给人还账。她说:“我有个精神病女儿,给女儿看病时欠了村里一个朋友11万块钱,朋友家也困难,还有三个娃要上学,一直没钱还给他,我也没脸回老家,想靠乞讨攒点钱给朋友还账。” 当提起家里情况时,老人长叹一声说,她娘家是江苏人,年轻时就离家嫁到了山西,后来和老伴在西安打工,那时候的日子还过得比较好,婚后几年生了一个漂亮女儿。渐渐长大的女儿查出了精神疾病。从此一家人的生活就变了样,每月两口子的工资都用在给娃看病上。 老人说,30年前老伴在解放路一百货商店工作,自己则在灞桥一皮革厂当工人,两人当时在李家村租住民房,每月租赁费也就4元钱。最后,两口子的单位都倒闭了,双双没了工作,便带着孩子一起回了山西老家。在老家,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8年前老伴去世了,3年前精神病女儿走失,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音讯。“如果女儿还活着,今年也有60岁了。” 想找活干没人收留她 眼看天就黑了,夜里的街头寒风四起,老人将披在身上的衣服紧了紧。记者说:“外面冷,你还是赶紧回家吧。”老人说,她晚上住在南广济街一家24小时自助银行里,一起住在那里的还有四五个捡瓶子的流浪汉。大家每晚9点就集中在那儿睡觉,早上5点就起床,尽量不影响银行正常工作。 “一碗面涨到10块钱了,一天要不到25块钱就要挨饿。幸好有24小时餐馆,不行就进去讨一杯热水喝。”老太太说,她想在饭店给人洗碗干零活,只希望老板管吃管住就行。但因为年龄太大,没有一家愿意收留她。 提起流浪汉,大家一定会想到他们衣着肯定很脏。但这个老人却是个例外,即使是打着补丁的棉衣,仍然能看到白色的线角。老人说:“这些衣服都是路人送的,我每个月花10块钱在大众浴池洗两次澡,顺带着把衣服也洗洗。” 看着老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记者来到一旁的药店给老人买了一瓶治咳嗽的川贝枇杷露递到老人的手上,老太太连忙说:“谢谢你……” 救助站:部分乞讨流浪者不愿接受救助 西安市救助站站长张海林告诉记者,流浪汉一般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社会底层打工者,他们有一顿没一顿的,每天挣的钱很少,没有固定住所,无能力租住旅馆。这类人往往会成为城市街头流浪者的主要群体。第二类是找不到工作,身无分文的人,他们没有经济来源,首先都面临着住的问题,旅馆、出租房住不起,唯一的选择就是临时在街头过夜。第三种是城市专业乞讨户,这类人打着流浪者的旗号,以流浪乞讨为生,对于我们的救助一般不会接受。第四种是精神不太正常的人。”据介绍,这些流浪者晚上休息时,一般会选择车站、24小时银行、热力井盖上、桥洞下和公园等处。 张海林说:“每年,我们都会对全市范围内的流浪者进行两种类型的救助,第一种就是站内救助,主要针对主动求助的流浪者,我们会向他们提供住处、食物、水、御寒衣物以及看病费用,最后提供返家车票送他们回家。另一种就是站外延伸救助,每年冬季,按照相关规定,我们到街头延伸巡查,发现流浪者我们首先会上前询问,对方自愿接受救助的,我们会将其带回救助站,提供所需的衣食住行;对于专门以流浪乞讨为生的流浪者,他们一般不愿接受救助,我们也不能强制将他们带回,所以只能向他们提供食品、衣物和御寒棉被,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关爱流浪乞讨者行动征集令 12月12日早上,在西安城西客运站附近,一名40岁左右的流浪汉死在街头。当晚,西安气温-1.5℃…… 昨天晚上,记者在街头看到一名81岁的老太太流落街头乞讨度日……本报即日起推出“关爱流浪乞讨者行动”,请将你见到的流浪乞讨者的位置告诉我们,我们的记者将前去采访,联系救助站和社会爱心人士,让他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能有一口热饭,能有一个避寒休息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