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赵国文伉俪要筹建一所儿童福利院 春节里见到记者,13岁的赵吉斌一边说着话,一边用手搂住了爸爸赵国文的脖子。 虽然年纪还小,赵吉斌已非常懂事:“我是爸爸妈妈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不仅有爸爸妈妈,还有了31个兄弟姐妹。今年过年爸爸妈妈还给我们兄妹们从里到外都换了新衣服。我最想说的就是谢谢爸爸妈妈!” 听完孩子的话,赵国文激动地蹲下身子,紧紧地搂住了赵吉斌。 赵国文与妻子李秀英都是下岗工人。13年来,他们先后收养了30多名被遗弃的残疾儿童。2009年1月6日,本报曾以《山阴下岗夫妇收养多名残童,弱助弱情动乡邻》为题,进行了报道。 时隔5年,当记者再次走进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发现家族成员越来越多。满屋子的孩子跑来跑去,有的相互追逐玩耍,有的捧着奶瓶喝奶,赵国文夫妇则忙着洗奶瓶,灌热水……“现在,我一共有32个孩子。”赵国文笑着说,“其中有我亲生的一双儿女。收养的这30个孩子中有19个男孩,11个女孩。在感到疲惫时,只要每天看着这满屋子嬉戏玩耍的孩子们健康地成长,我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都不知不觉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30个孩子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5个多月大。400多元一箱子袋装奶粉,最多能喝一天半。赵国文说,他对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了如指掌。“娃娃们全有病,最轻的就是唇腭裂。”赵国文拉过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指着孩子的上唇略显骄傲地说:“唇腭裂,去年做的手术,还能看出来吗?全是些好孩子啊,那些狠心的父母怎么就忍心抛弃呢。” 因为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他租住的房子越来越拥挤不堪,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孩子们睡觉的地方就不够用了。“沙发上、椅子上只要是能睡觉的地方都用上都不够。”2012年12月份,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赵国文带着孩子们搬进了新居—山阴县职业中学一楼西侧。“一共给我们提供了包括寝室、厨房、阅览室等在内共8间房子,从此,我们全家有了宽敞的家,孩子们有了睡觉的地方,我的一大愁帽子也算暂时摘掉了。” 困难会有,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钱是最大的难题。“每天我们的开销很大,30个孩子,有22个县民政局给办理了低保,再加上平时,邻居以及朋友们只要有杂工活,就叫我去干,给孩子们赚点奶粉钱,虽然艰苦,但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平时孩子们穿的衣服大部分是好心的人们给接济的旧衣服,今年过年,为了让这些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我专门去大同服装城,花了3000多元批发了好多衣服,给每个孩子从里到外都换了新衣服。你别看这些小娃娃,穿上新衣服,一个个乐开了花。原来,我准备抽时间让懂事的孩子们排个节目什么的,过年的时候表演表演,但实在是太忙了,没抽出时间来,下一步,我计划请两个幼儿园老师,专门教这些孩子学跳舞,学唱歌。”赵国文说。 赵国文一直都有个愿望,那就是创办一家儿童福利院。这些年,他一边收养孩子,一边为梦想而努力着。去年年底,当地政府为他办下了“山阴县慈爱儿童福利院”的相关证件。“虽然,现在福利院的建设用地还没有敲定,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这辈子,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这32个孩子都叫我爸爸。” 本报记者 马占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