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民安先生的儿子今年11岁,自从2月18日下午放学后就不见了踪影,家人寻找一夜没有结果,安先生第二天来到本报求助,含泪寻找儿子。昨日本报报道刊出后不久,记者接到了安先生的电话,说孩子孩子已经找到了。然而由于怕刺激到孩子,安先生夫妻现在小心翼翼,不敢跟孩子提起此事,也不敢问他离家后的情况。 小区居民楼顶发现男孩 2月19日,市民安先生来到本报求助,说儿子于18日下午放学后走失,希望大家帮忙寻找。2月20日本报报道见报后,上午记者就接到了安先生打来的电话。安先生说,19日他们一家人仍旧在四处寻找孩子,直到19日晚上,终于有人在小区里的一栋居民楼的楼顶发现了孩子的踪迹。安先生和家人随后登上楼顶,将孩子带回了家中。 安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回来后情绪不太好,有些沉默,而且因为怕再刺激到孩子,引起其他后果,于是一家人没向孩子过多提及此事,也没有询问孩子失踪期间的情况。“现在孩子的情绪还不稳定,我们什么都没有问,等过一段时间再说,先稳定稳定。” 孩子回来后啥也不敢问 安先生说,考虑到孩子此前一天一夜都是一个人在户外度过的,因此昨天没让孩子去上学,并且已经按照学校老师的提议,将学校和小区周边张贴的《寻人启事》全部撕了下来,以免对孩子造成影响。“以后慢慢管吧,好好和他说,给他讲道理,可不敢再随便训孩子了。”谈到以后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安先生后怕地说。现在安先生夫妻俩面对孩子小心翼翼,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什么也不敢做,生怕再刺激到孩子。 新闻延伸 孩子咋教育大家有话说 面对失踪又找回的儿子,安先生夫妇现在完全不知所措。记者了解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家长都曾有和安先生一样的困惑。就此问题,教育专家、一些家长和普通的青少年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90后少年:记了很久的一巴掌 “每个十几岁的小孩,都有过这样类似离家出走的情况或者想法,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孩都有了自尊心,爸爸妈妈一批评,心里就有点承受不了。”听说了安先生父子的事情后,90后少年小李说。 小李告诉记者,他的妹妹小时候也曾经有过离家出走的想法,原因就是妈妈的一巴掌。据小李回忆,妹妹8岁那年成绩不是很好,回到家中后被妈妈吼了几句,还挨了一巴掌。妹妹哭着跑进屋里,准备收拾衣服离家出走,后来还是在爸爸的劝说下才放弃了这个想法。很长时间后妹妹提起此事,仍然对这一巴掌记忆犹新。“现在虽然长大了,但反思小时候的一些事,觉得曾经被父母打骂的经历,想起来仍旧很不愉快,不论自己是否犯了错误。”小李这样说,“所以我就想,等自己有了孩子,一定不打他。一家人坐下来,任何事情都能说清楚的。” 家长:有问题不能一味回避 针对安先生家的情况,家长刘女士认为,孩子找回后家长一味回避问题,只会让孩子更迷茫。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最基本的原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一定不能做。“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规矩,态度变化无常,孩子只会更加迷茫。所以家长首先自己应该明白应该怎么做,然后教育孩子,而不是当事情发生时才急忙制止。” 专家:家长不应高高在上 “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要摆家长的架子。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样其实不利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东山路小学的张华老师认为,孩子离家出走的举动是平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或者沟通不畅所致。 张华说,现在的孩子们几乎都是独生子,甚至很多家长也都是独生子,在生活中缺少朋友和伙伴,遇到事情只能一个人闷着,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又能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先进的和个性的信息,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了独特的思想和独立人格。“孩子的思想过于独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或者是在家长试图将一些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时,就更容易造成情绪上的反弹,结果伤害到双方。”张华建议家长和孩子做朋友,与孩子一起成长,多多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