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3|回复: 0

[寻亲线索] 70多岁才确认自己是抱养 老人寻亲2年想了却夙愿

[复制链接]
老天有眼 发表于 2014-4-12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我叫施成发,今年74岁,听力差,有慢疾。1940年代,迫于生计,生母将两个儿子送出。养母在临终前暗示性地说我不是亲生的。去年,我开始在思北、帆礁、岳阳等地寻访,可城市变化太大,找人太难了。现在,我只知道生母名字叫林招(音译),胞兄叫陈耀坤。希望通过报社,能得到关于他们的更详细的信息……”
  施先生断断续续地回忆着自己这两年寻亲的经过,用闽南语讲述着目前获得的信息。记者手中的笔始终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开着录音笔记录了采访全过程。施先生有些耳背,有时,记者要将问题大声重复,施先生才能听清。
  通过两年的寻查,施先生绘制了一张寻亲路线关系图,但还有很多“断头路”,他的寻亲路频频受阻。无奈之下,他求助本报希望能够通过媒体的力量,打通这些“断头路”。
  一个小暗示
  10岁时,施先生对身世有疑问;60年后,养母的反常行为暗示自己寻找生父母
  “虽然那时我还小,但看到那生辰八字的时候,我就能隐约觉得我是被抱养的。”那年,他才10多岁,不经意在养母的抽屉里,看到了一张印有自己生辰八字的纸,他感觉到了自己现在的父母并不是生自己的人,但年少的他却不敢向父母询问这此事。
  就这样,一晃60年,施先生变成了七旬老翁。这60年里的每一天,他都会思考:我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他们到底在哪?
  直到2011年底,养母去世前半年,他才渐渐确认了自己当年的疑惑。
  “他们母子两个人怎么还不来吃饭?”在去世前,施先生的养母经常会在半夜敲开施先生的房门问他。施先生一开始感到奇怪,但听闻养母已告诉邻居自己是抱养来的后,恍然大悟:原来养母口中的“母子”正是自己与生母。
  由此,施先生把养母临终前的反常行为看作是让自己去寻找亲人的“暗示”。
  一张关系图
  施先生多方打探,得知可能还有个胞兄,整理出“寻亲关系图”,却仍困难重重
  2012年,养母去世。施先生料理完养母的身后事,便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寻亲上。最初,他找到了年少时的邻居王文芳询问,一共找了七次最后得到信息。“生母叫林招(音译),早年住担水巷。”施先生说,因以担水为生,生母被称为“担水招”。“文芳嫂说,我小时候,生母常常会躲在我家门口偷看我过得好不好。”施先生相信,生母当时一定有苦衷,不然怎么不认回自己?
  今年初,施先生从鹭江派出所得到了一份证明,证实其亲生母亲名为林招。经多方打听,他得知生母可能已在2000年前后过世了,生前曾住在岳阳西里12号,且再嫁后育有两个儿子。
  “听说我还有一个胞兄,叫陈耀坤,约77岁。”这些信息,被施先生整理成“寻亲关系图”,但无人能证实图中的人物关系的真伪。
  “听说大哥曾在开禾路开过店,可问了附近的人都不知道。”70多年时间的冲刷让施先生这条寻亲路走起来格外艰难。
  一个大心愿
  施先生希望找到自己的“根”,读者若有线索,请联络本报
  施先生这辈子没有生育孩子,养母去世后,只剩他一人生活。在岭兜二里面积不大的出租房里,只有简单的家具摆设,除此之外是满房间报纸与材料,施先生阅读每一天的新闻和每一则细微的材料,希望能够在细节中找到相关信息。
  哪怕一张照片,哪怕知道母亲何时去世,都能让施先生完成心愿。但目前为止,他却连生母的样子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的大哥现在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不奢求能够再见到我的生母,但我想要有人给我指条明路,让我找到自己的‘根’。”施先生希望通过本报的鼎力相助,能够知道亲人的下落,以了却夙愿。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知道关于施成发或他的生母林招、胞兄陈耀坤的线索,请尽快致电本报读者热线968820,帮助老人完成心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5-1-6 15:43 , Processed in 0.03821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