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贵阳依依 于 2014-4-15 13:40 编辑
昔年幸遇贵人指点迷津 今朝千里投书欲报恩情 编 辑:梦之蓝 现居北京的孙大均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1949年解放前夕,时年15岁的孙老先生在国民党部队当兵。在乘船经过上海到南京伞兵二团一营报到的时候。被李文英老人和家人冒着生命的危险解救离开了国民党军队,并介绍参加革命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那以后,孙老先生的命运之路有了新的起点,多年来,他一直认为是李文英及家人让他从一个国民党反动派炮灰的人成为一个革命军人和艺术家,李文英一家人的壮举让他一辈子感恩不尽。
解放后,孙老先生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知名画家,创作了《野火春风斗古城》、《杨乃武和小白菜》、《骆驼祥子》等二十余部连环画册。孙大均老先生认为这一生能够取得这些成就,能够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都应该感谢当年李文英老人带他走向了光明的道路。解放后孙大均老先生在北京工作,也时常和李文英老人联系,但由于各自工作繁忙,一直未能相聚, 在2009年失去了联系。孙老先生是一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解放前那次见面后一直没有见到过李文英老人,没有当面感谢老人的解救和指点迷途之恩成了孙大均老先生一生的遗憾。如今孙大均老先生年逾八旬,自感所剩时日无多,很想在有生之年再见恩人一面,无论怎样也难以报答于万一,哪怕当面说一句谢谢也算是了却一生的心愿。于是,孙老先生在2013年底,怀着忐忑的心情抱着一线希望给徐州市人民政府和徐州市人事局党委写信,请求帮助查找李文英老人。
宝贝回家志愿者“冬暖夏凉”在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人社局)供职,孙大均老先生的来信转到人社局后,正巧又转到了冬暖夏凉的办公室。虽然寻人的事情不是人社局工作人员的份内事,志愿者冬暖夏凉认为,自己是一名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应当帮助老人寻找恩人。就这样,志愿者冬暖夏凉开始着手调查落实李文英老人的下落。
志愿者冬暖夏凉首先将老人寻找恩人的信息告知宝贝回家徐州志愿者一起商议具体事宜,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首先在网络上进行查找,然后以信中所提到的“师范大学”开始着手调查落实。志愿者随遇而安在网络上查找“李文英”,但没有能够符合的信息。冬暖夏凉又致电师范大学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档案馆等单位要求协助查找,他们也被孙大均老人知恩图报所感动,答应志愿者帮助查阅档案。 2014年4月6日下午,志愿者冬暖夏凉在另一名志愿者的陪同下来到江苏师范大学(原徐州师范大学)档案馆,他们找到档案馆馆长,将孙大均老先生寻找徐州恩人李文英的事情叙述一番,馆长也深受感动,当即派人查阅档案。遗憾的是,在查询后得知,李文英老人早在上世纪85年退休, 现已过世多年。之前孙大均老人曾经说过,就算李文英老人不在了也要找到他的家人,当面对其家人道一声谢谢。志愿者冬暖夏凉又请求档案馆协助查询李文英老人的子女,接着就查到李文英的女儿、儿子等亲属的名字,但没有他们住址的记载。
有了这些信息还是无法联络李文英的亲属,志愿者冬暖夏凉马上又赶到师范大学老校区的家属院,以前的教职员工都是居住在那个家属院。到家属院后找到之前电话联系过的杨科长,热情的杨科长告诉冬暖夏凉,接到电话后他就帮着查找了,已经找到老人的女婿,就在师范大学某处任处长。他马上通知了该处长,不一会李文英的女儿和女婿一起赶来和志愿者冬暖夏凉见了面。按照孙大均老人来信上提供的信息,冬暖夏凉与他们一一核对了相关细节,最终确认他们就是孙大均老人要寻找的恩人的后代。
为了把喜讯及时的转达给孙老先生,冬暖夏凉在发出两封信后又按照孙老先生来信的地址查到孙老先生居住地的辖区派出所并联系上管片民警。民警上门找到了孙老先生,将冬暖夏凉的电话告诉了他。当得知志愿者帮助他找到了恩人的下落,老人非常激动,表示择日将会安排两家相聚。唯一遗憾的是李文英老人离世多年,未能满足孙大均先生当面感谢的愿望。但能找到李文英老人的后人,也算是了了一桩心愿吧!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的功劳。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许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编写时间的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细节或参与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总结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