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76|回复: 2

[一般新闻] 96岁乐山籍抗战老兵微博寻亲 找到分离72载的儿子

[复制链接]
老天有眼 发表于 2014-5-14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日下午两点半,73岁的杨云清坐在峨眉火车站的候车大厅等待开往昆明的K113次列车,由于心中充满期待而表情略显紧张。他们一家六口将远赴云南,看望他分离72载的父亲96岁的乐山籍抗战远征军老兵杨友富。

12日下午,杨云清(右三)一家从峨眉火车站出发前往云南
老兵寻亲

  网友发起爱心“接力”

5月3日,一条“抗战老兵杨友富寻亲”的信息在新浪微博迅速传开。

  “原国民革命军新33师97团老兵杨友富,祖籍四川夹江县房修公社顺河大队,1918年8月出生,1942年从军到云南耿马同日军作战,现居云南临沧半个山村,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未回老家……”云南志愿者武思琪(新浪微博名@阿琪啊)在这条微博中提到,老人当年从军抗战时,乐山的儿子杨云清还不到一岁,“如今老人甚是思念亲人,希望能找到相见。”

  微博一发出,便得到网友关注。大家纷纷转发、评论,希望能通过爱心“接力”,帮助这位老兵寻找到分离72年的家人。

  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也把消息转发到QQ群里,通过QQ网友扩散。乐山抗战远征军联络小组的志愿者游小玲、谢家俊看到消息后,也行动起来,帮忙打听老兵儿子杨云清的消息。

  电话里

  杨云清第一次喊出“爸爸”

“但是根据对方提供的资料查询,发现夹江并没有‘房修公社顺河大队’这个地方。”游小玲告诉记者,第二天多方打听后,他们才得知杨友富口中的“房修公社顺河大队”是多年前的老地名,如今早已改名为“顺河乡龙兴村”。

  于是,志愿者们又四处查询龙兴村的电话,终于联系上了村干部,得知该村确实有一个名叫杨云清的老人,父亲70多年前当兵,上了战场抗日便再也没有回来。

  4日下午,志愿者们来到了杨云清家中,通过现场连线,终于让杨云清与父亲杨友富说上了话。“爸爸!”电话这头,73岁的杨云清此生第一次喊出了“爸爸”这个久违的称呼;而在电话那头,身在云南的96岁老兵杨友富听到儿子的呼唤,开心得连连回答道“唉!唉!”

  父子两人分离72年后的电话相认,让现场的人们无不动容。

  分离72载

  杨云清赴云南团聚

  杨云清告诉记者,父亲走后,不到两年母亲就改嫁离家了,是爷爷奶奶将自己拉扯大。

  上世纪70年代,杨云清曾收到过父亲从云南寄来的信,“他在信里提到了很多在夹江时候的事情,如在老家割猪草的情景等。”杨云清说,由于地名更改等多种原因,在写过两三封信之后,他和父亲的联系又断了。

  “我一直以为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这次听到消息后,很惊讶、很高兴!”杨云清说,“虽然几十年没见,但是爸爸现在都还记得我小时候指头受伤的事情。现在,云南那边的家人每天都要打电话过来。”坐在候车大厅里,杨云清告诉记者,联系上后,云南四川两地的亲戚在电话中相约,早日到云南团聚,好让老人的团圆梦得以实现。

  得知家庭贫困的杨云清要赴云南与父亲相见,乐山抗战远征军联络小组将《乐山抗日远征军老兵》的义卖款拿出800元,资助杨云清。同时,乐山本地一名王姓企业家也捐出3000元,作为老兵的慰问金和老兵儿子此行的路费。“我们还拜托杨云清及家人,给我们带去了远征军的纪念帽、纪念章,也希望他们到云南后为我们留下老兵的资料照片,我们会将老兵的经历编入《乐山抗日远征军老兵》一书”游小玲说。

  昨(13)日上午,杨云清一家已经抵达云南昆明,他们还将坐十几小时的汽车,继续赶往临沧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上海月月 发表于 2014-5-1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96岁老兵寻子获网友接力相助 父子分别72年重逢

5月14日,96岁的老兵杨友富(右)和73岁的儿子杨云清阔别72年后重逢

5月12日,杨云清一家6口踏上了去云南寻亲的列车。

  @阿琪啊:“原国民革命军新33师97团老兵杨友富,祖籍四川夹江县房修公社顺河大队,1918年8月出生,1942年从军到云南耿马同日军作战,现居云南临沧半个山村,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未回老家……如今老人甚是思念亲人,希望能找到相见。”
  重逢跨越72年
  1942年
  杨友富加入中国远征军,前往云南
  2014年5月3日
  杨友富寻亲微博发出
  5月4日
  志愿者找到杨云清,父子通话
  5月12日
  杨云清一家6口前往云南
  5月14日
  凌晨分别72年后,父子相见
  “爸爸——”5月14日凌晨两点,云南省镇康县,面对96岁的杨友富,73岁的杨云清第一次叫出了“爸爸”。这是分别72年后,父子俩的首度重逢。
  72年前,乐山市夹江县人杨友富加入中国远征军,告别家人和不满1岁的儿子,前往云南耿马县同日军作战,后来便在云南定居下来。今年5月3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杨友富在微博上发布了寻亲信息,并在次日找到了其失散72年的儿子——当年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已是儿孙满堂的耄耋老人。5月12日下午,杨云清一家6口人,乘火车赶往云南与老父相见。
  微博寻亲:网友接力帮老兵找儿子
  5月3日,一条“抗战老兵杨友富寻亲”的信息在新浪微博迅速传开。
  “原国民革命军新33师97团老兵杨友富,祖籍四川夹江县房修公社顺河大队,1918年8月出生,1942年从军到云南耿马同日军作战,现居云南临沧半个山村,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未回老家……”云南志愿者武思琪(微博名@阿琪啊)在微博中说,老人当年从军抗战时,儿子杨云清还不到1岁,“如今老人甚是思念亲人,希望能找到相见。”
  96岁父亲寻找73岁儿子,分离72年的亲情引发网友们的关注。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也把消息转发到QQ群里,通过QQ网友扩散。乐山抗战远征军联络小组的志愿者游小玲、谢家俊看到消息后,也帮忙打听杨云清的消息。
  父子通话:73岁老人第一次叫“爸爸”
  但是根据杨友富提供的资料查询,夹江并没有“房修公社顺河大队”。志愿者们多方打听,得知老地名已改为“顺河乡龙兴村”。5月4日,志愿者辗转联系上了村干部。“村里确实有个叫杨云清的老人。”村干部告诉志愿者,其父亲也确实在70多年前当了兵,离开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情况的吻合,让志愿者们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将信息反馈到云南。随后,志愿者们又赶到杨云清的家中,为两位老人进行电话连线。“爸爸!”电话这头,73岁的杨云清此生第一次喊出了“爸爸”这个久违的称呼。而在电话那头,96岁的老兵杨友富声音激动,一连答应了好几声“哎!哎!”
  双方在电话里约好,杨云清带上家人,前往云南见面。通完话后,志愿者们又帮忙互相传了照片。看到手机屏幕上的父亲,杨云清连连感慨:“完全认不到。”
  云南相见:老父看手指头辨出儿子
  5月12日下午两点半,峨眉火车站。杨云清一家6口人,踏上了开往昆明的K113次列车。与杨云清同行的,有儿子和两个女儿,还有孙女和男友。“我爸说这是大事,喊我们都要去。”儿子杨培全说,自从5月4号联系上后,父亲几乎每天都和爷爷通电话,这几天高兴得觉也睡不好。
  杨友富现在的家,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捧镇半个山村。14日凌晨,杨云清一行抵达勐捧镇,杨友富派了另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去接。半个山村很偏僻,他们坐的面包车足足开了一个半小时。到家的时候,已是凌晨2时许,杨友富还坐在屋檐下等着,身边围满了现在的家人。
  “爸爸!”杨云清快步走上前去,杨友富也从椅子上站起,紧走两步握住儿子的手。杨友富捧起儿子的左手,看到残疾了的中指,“真的是你哇!这个指头是你还不到1岁的时候宰断的。”
  亲 情 仍 在
  四世同堂大家庭
  今天拍一张全家福
  “这是你弟弟,这是你妹妹,这也是你妹妹……”拉着杨云清的手,杨友富挨个介绍家人。从战场上下来后,他认识了现在的老伴,并在这里重新安了家,生下了3个儿子、3个女儿。如今,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不算夹江赶来的亲戚都有30多人。
  互相寒暄之后,夜已经更深了,坐了30多个小时车的杨云清等人被安排休息。“爷爷和爸爸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杨培全说,大家都去睡觉的时候,两位老人还在说话,拉着的手没有松过。久别重逢,说得最多的仍是当年的事。爷爷告诉父亲,自己当年如何参军,又如何上阵杀敌,如何就地安家。父亲则告诉爷爷,在他走后不到两年,母亲就改嫁离家了,是爷爷、奶奶将自己拉扯大。
  听到这里,杨友富沉默了一阵。但他很快又问起,夹江的房子搬了没有。当得知房子已修了几茬,日子也比原来好得多时,忍不住感叹:“真想回去看看呀。”
  昨天一早,杨友富和杨云清早早起了床。因为是第一次到云南,杨友富让儿女们带大哥一家人四处转转。“和我们那边农村差不多,但气候差异明显,这边主要种甘蔗。”杨培全说,自己和女儿等人兴致勃勃,但父亲只转了一会儿,就又回去找爷爷说话去了。两人说起,上世纪70年代时,爷爷曾从云南写回几封信,但后来因地名更改等原因,联系就再次中断了。
  上午10点多,吃过早饭后,杨友富开始安排晚饭,让儿女们杀了一只羊,来招待久别重逢的大哥一家。“看得出来,这边家里经济很拮据,比我们夹江那边家里还要差一些,但感觉得到从上到下对我们都很热情。”杨培全说,爷爷15号还要摆酒席请客,以庆祝这次久别重逢。除了家里人,周围一些邻居也在邀请之列。
  从昨天开始,一些在外打工或居住的孙辈们,已经开始陆续赶回半个山村。“爷爷说,要照个全家福。”杨培全说,看得出来大家很重视这份亲情。
  亲人约定
  老父乡音已改 约好常“回家”看看
  按照计划,杨云清一行将于16日返回四川。“双方都有丢不开的生活,爷爷的口音已经完全变了,要说得很慢父亲才听得懂,而且两地的生活差异也比较大。”昨天只吃了两顿饭的杨培全说,这次见面除了亲情让他们感动,爷爷的身体状况也让他们满意。除了耳朵有点背,爷爷身体还算硬朗,精气神看起来都很不错,看样子会活到100多岁。
  “爷爷身体好,以后见面的时间还多。”杨培全说,父亲已经和爷爷约好,以后会尽量抽时间去看他,其他亲戚们之间也说好,哪怕是以后爷爷不在了,双方也要尽量多来往。杨云清也向云南的亲戚们发出了邀请,请他们年内到四川走走看看,“他们答应说,一定会来”。
  今天,96岁的抗战老兵杨友富将摆下酒席,庆祝与73岁儿子杨云清分别72年后的重逢。明天,杨云清一家将启程返回四川,双方约好平日里多打电话,今年内争取再见面聚会一次。 文/图宋雪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
(原标题:分别72年 儿子喊出第一声爸爸)http://news.sina.com.cn/s/2014-05-15/054730138236.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河北悠闲 发表于 2014-5-1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96岁抗战老兵寻回73岁儿子称:我回不去了





“96岁乐山老兵,寻回73岁儿子”后续
  5月14日凌晨2点,中缅边境不远的云南镇康勐捧镇半个山村,96岁高龄的杨友富还没睡觉,他从四川老家离开时才1岁的儿子迎了上来,72年后的一声呼唤:“老汉,我来看你了。”让这位老人抹起了眼泪。
  整整72年,四川老人杨友富在云南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种种因素造成的骨肉分离和人生轨迹的改变,风烛残年的他又有怎样的心愿?华西都市报记者试图从老人和亲友的点点滴滴中寻找答案。
  5月16日上午,杨友富抹着眼泪送别四川的儿子杨云清。大家这才发现,和山村的宁静一起被打破的,还有老人原本平静的晚年生活。
  A
  颠沛的72年
  新房盖到一半他无奈被“送”上前线
  72年后的杨友富和记者聊起家乡顺河大队时,记忆之门好像突然打开了。
  1942年农历大年初一,杨友富一家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家里的新房子刚盖到一半,杨友富遭抓了壮丁,被“送”上前线。从这一天开始,杨友富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故,而他在四川的家人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迎头遭遇鬼子“不打死鬼子就是我死”
  1942年,杨友富赶往缅甸抗击日本鬼子。当年的中缅边界一带全是没什么路的森林,他是靠一双腿,和大部队从四川走到了云南。那一年,直到端午节前后,历经艰辛的杨友富才走到指定战场。
  杨友富讲起当年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经历。身为通信兵的他在缅甸一个叫邦弄(音)的地方遭遇一个日本兵。狭路相逢的两个人拔枪就朝对方打,结果杨友富快一秒打死了那个日本兵。“不打死鬼子就是我死。”
  不提不回川原因选择在云南娶妻落脚
  1944年,杨友富从缅甸越过森林,跑到了现在生活的云南省镇康县勐捧镇。当年的勐捧镇半个山村,几乎与世隔绝,连路都没有。
  杨友富当时为何不回四川与家人团圆?个中缘由他并不愿提。
  到半个山村不久,他娶了一个当地女人,但1年多后这个女的就死了。后来经人介绍,他和现在的妻子结了婚,72年后成为村里人丁最兴旺的一家,达到四代50口人,他本人如今是全村年纪最大的老人,也是唯一一个四川籍的村民。
  编篾子手艺营生辛苦拉扯大6个儿女
  “这么多年,父亲过得苦,一直忙到80岁忙不动了才停下来。”小儿子杨新卫对记者说。
  大女儿杨新果说,他们有6个兄弟姐妹,家里没多少地。因为太穷了,他们几个女儿都没读书,只有儿子读了小学和初中。好在父亲有编篾子的好手艺,“这是在四川就会的手艺,全家就靠他编篾子换点钱。”
  在杨新果10多岁时,就一直看到父亲没日没夜地砍竹子、编篾子,手上全是老茧。“编一个晒垫要花2天时间。每次赶场那天,天还没亮,他就背着几十斤重的各种篾子制品,走山路到30多里外的镇上去卖。每次走到镇上要4个钟头,卖一个晒垫才几毛钱。”靠着这样辛苦的劳作,杨友富把6个儿女拉扯大。
  后来,等大点的儿女能干活帮忙了,家里的经济情况慢慢好了起来。去年,子女贷款盖了楼房,杨友富也一起住进了新房。
  不平静的4天
  5月14日 相见
  分离72年后老汉儿子深情拥抱
  5月14日凌晨2点,平时都是9点就睡的杨友富一直坐在门口等待,历经72年,他终于等来了杨云清的一声“老汉”。云南的家人说,当时两位老人抱在一起,场面令人动容。想到血脉相连的亲父子竟已72年未见面,家里好几个女成员都情不自禁地落泪。
  四川儿子的到来,让杨友富显得很激动。他让杨云清把床支在自己床边,两人晚上还要说话。“这几天他都显得很兴奋,每天抽的烟也比以前多了。”云南的家人说。
  杨云清说,刚开始,父亲浓重的云南口音他根本听不懂,他的乐山话父亲也听不懂,大多时候是各说各的,甚至要找家人做翻译,而且要靠近老父亲耳朵大声说话才行,更多的时候是拉着手眼神在交流。但慢慢的,老父亲的话匣子打开了,特别是说到家乡夹江的事情,他的话语更多。5月16日 话别
  想回四川看看但身体不好“回不去了”
  5月16日早上5点,天刚亮,两位老人又坐在一起。杨云清递给父亲从四川带来的叶子烟,“老家带来的叶子烟,记不记得哦?”“咋不记得喃?以前抽过。”杨友富说到家乡时,说了好几个人的名字,但杨云清却摇摇头,“他口音太重,也可能说的人都是和父亲一辈的,我都不晓得。”
  “想不想回四川老家看看?”记者问了杨友富这个问题。“想回去看,但回不克了(云南发音)。”他还拉着一旁的杨云清的手重复一道:“老家样子我还记得,想回去看看。”
  云南家人说,已经在云南生活72年的杨友富,饮食、口音、生活习惯等都已经彻底云南化了,特别是口音,完全不会说四川话了。其实这么多年,他经常提起在四川有一个儿子,而且以前也通过信,但后来断了,联系是有的,只是从来没见过面。“父亲也常说到想回四川看看,但以前家里太穷了,就没考虑这事。等有条件可以出去了,父亲却又老了,身体不好走不动了。”
  大约80岁后,杨友富就再也没出过村子,以前也只去过勐捧镇,连县城南伞镇都没去过。这么多年,杨友富过着寡淡简单的生活,顶多就是到附近村寨走走,因为这些地方有他的几个好朋友。
  情不自禁落泪“下次把孙子带来看我”
  杨云清一家来了6个人,得到了同父异母云南一家人的热情款待,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5月16日上午11点,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是现场包括记者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法直视的伤感一幕。
  杨友富已经知道四川儿子就要走了,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杨云清背上了背包,一步一步走向父亲。“老汉,我走了哦!你保重身体,我会再来看你的哦!”他用双手紧紧搂住父亲的头,脸贴住父亲的脸不停地说着,杨友富已经浊泪满面,几次用手抹去脸上的眼泪。杨友富的小儿子杨新卫说,“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他这么伤感。”
  无比伤感的分别场面,让几位四川和云南的亲人情不自禁哭出声来,“舍不得你走,我回不去了!”“还要来看我。下次把孙子带来看我!”听到老父亲的话,杨云清连连点头。走到村头路上,就要上车了,杨友富的老伴蹒跚着脚步撵了上来,和丈夫的四川后人告别。
  晚年宁静打破“爷爷想起这事会难过”
  分别后半小时,记者再次回到杨家院子。热闹了几天的院子突然冷清了下来,杨友富还是一个人坐在那个沙发上一言不发,而他手里的烟蒂已经快要燃完了。
  孙子杨文兵说,这么多年来,爷爷偶尔会提起四川儿子的事情,但真的到了见面这一刻,血缘亲情还是让这位经历了风雨沧桑的96岁老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前爷爷都是每天早上8点醒晚上9点睡,没什么念想,这几天却起得早睡得晚,人也显得比较兴奋。”
  “特别是今天上午四川大伯他们走了后,爷爷还掉了眼泪。”杨文兵觉得,爷爷年纪大了,他的难过伤心会反应迟一点,“就怕以后他经常想着这事就难过”。杨友富老人原本没什么念想的晚年宁静已经被打破了,但这是无奈的事情。
  大女儿杨新果在四川亲人走的时候也哭了,她说,父亲已经到了说走就可能走的年龄,能和自己72年未见面的亲儿子见上一面,这是老人的心愿,也应该是四川大哥的心愿,“让两位老人了却一段心愿,这就足够了。毕竟这都是当年很多原因造成的。”
  两家人约定,以后要经常走动联系。5月16日上午,云南那边有3位亲人跟着杨云清一起踏上回四川乐山杨友富老家的路途,这一趟大概要花2天时间。杨新果说,他们一是去走走亲戚,二是代老父亲回他的故土看看,“还专门带了相机,要在村上拍些照片,带回云南给老人家看看。”
  |记|者|手|记|
  这粒撒出的“盐”
  有点苦涩
  我总为四川人乐观豁达、甘于各种漂泊生活而感动,“四川人是天下的盐”,有人的地方就有四川人,为了生存,他们忍受远离亲眷凄苦,在异乡默默地打拼人生。

  我在巴西圣保罗地铁上,遇到过还操乡音的绵阳人;在甘肃新疆交界无际的沙漠深处,我邂逅忍受枯燥默默劳作的四川大妈;更别说在条件艰苦的青藏高原,那开饭馆的、开出租的,到处都是远离家乡的四川人的影子。
  杨友富也是这样的一个四川人,72年前他本是一个忙着盖房子,在家乡过平静日子的小伙子,但一系列特殊的历史际会迫使他改变人生轨迹,从此告别家乡,远离妻小,再会至亲时,已是垂垂老者风烛残年。杨友富就是一粒撒出的“盐”,这颗“盐”有点苦涩,他的故事写尽了人世沧桑和无奈。
  人生如戏,杨友富72年的颠沛人生给我们的震撼实在太大了,一部戏往往也不过如此。一路兼程从成都赶往中缅边境的半个山村探访杨友富的时候,我就在想,72年前的他是以怎样的心情告别亲人离开家乡?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再也没能回到四川故土?只能说,各种因缘际会,促成了杨友富这72年的人生轨迹。只愿,像杨友富这样远离四川故土漂泊在外的人,都能过得幸福。http://news.sina.com.cn/s/p/2014-05-17/053130154123.shtml?sinatracker=tao123_inde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6 15:17 , Processed in 0.04313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