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万留守儿童“情感饥渴”谁来慰藉?
新华社太原5月31日电 题:六千万留守儿童“情感饥渴”谁来慰藉? 新华社记者王菲菲 齐欢欢(化名)是山西吕梁山区的一名留守儿童。知道父母在城市又生了一个小弟弟后,她再也不愿意与父母视频了。照顾她长大的奶奶说,你妈妈那么想你,让她看看你吧。齐欢欢却哭着说,想我?想我就不会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谋生,在本该是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龄,他们却只能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为伴;本该尽情享受亲情爱抚,他们却要承受日夜思念的煎熬。在中国急剧的城镇化进程中,他们被称作是“繁荣背后最沉重的代价”。 全国妇联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全国儿童的21.88%。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亲情关爱。”山西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梁晓燕说,当面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他们无法及时倾诉,可能会出现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等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刘强(化名)是山西临县黄白塔寄宿制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他不久前的一次举动,让校长和老师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刘强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夫妻感情不和,今年离婚了。“他本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成绩在班里是中上等,从不和同学打架。但自从知道父母离婚后,情绪变得很不稳定。”刘强的班主任苗娟告诉记者,他曾两次离校出走,有一次连续失踪4天,最终报警后才在网吧找到。 “离校出走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重视。”苗娟说。刘强甚至还尝试自杀,所幸被及时阻止。他说,早就有想自杀的想法,觉得活得没意思,也曾几顿不吃饭试图绝食。 因情感需求无法满足,不少留守儿童产生脆弱、偏执、敏感等人格缺陷和心理问题。由此导致的极端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今年2月,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铁索关镇初级中学接连发生两起学生“坠楼事件”。这是一所全封闭的寄宿制学校,两名学生均是留守学生,而事件的起因仅仅是因为“老师一句随口的批评”。 “他们经常见不到父母,缺少亲情,比一般的孩子更加自卑、敏感。你摸他一下,给他一个微笑,他们就特别满足,但如果稍微批评他们一下,或者话说得重一点,他们就接受不了。”苗娟说,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随着他们长大走入社会,还可能导致更大的问题出现。 事实上,留守儿童要承受的还不仅仅是“情感饥渴”,由于缺乏父母守护,留守儿童溺水、中毒等安全问题常见诸报端,他们也更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人身侵害。 “在他们受到伤害时,不知道到哪里去反映,也不知道怎么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梁晓燕说,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而他们自身又不懂如何保护自己,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国各界的重视。“六一”前夕,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共同启动了“儿童快乐家园建设”项目,计划投入1500万元,建立150个“儿童快乐家园”,通过建立亲情书屋、亲情视频等,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 也有观点认为,作为社会转型时期地区、产业发展不均衡的产物,留守儿童的问题必须通过发展的办法解决,加快推动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让孩子们能在父母身边享受到亲情的关爱。(完) http://www.s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4-05/31/c_111094842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