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上市公司的女董事长,一位是开了两家公司的女老板,路上救了一个流浪儿,因为没有户口,送他上学无人收,最后一家拳馆接收了他。他平时在拳馆打拳,周末回到她们家,她们把流浪小孩当自己的孩子对待。 拳馆来了个流浪儿 昨日上午,重庆晚报记者在沙坪坝区欣阳广场斜对面一家拳馆看到这个孩子。 他上身穿一件深灰色短袖衬衣,下身穿一条短裤,皮肤偏黑,头发微卷,见到陌生人显得很拘谨,眼球一直在转,对记者的问题也一直回避。 “他很少谈自己的经历,对我们都不说,更不要说你了。”训练室内,一位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知道他叫苏涛,今年15岁,是四川广安人,刚送来那段时间,有一个打扮很得体的女士,经常过来教他写字。拳馆学员小袁说,苏涛拳练得不错,就是不怎么爱说话。 “我是水瓶座,水瓶座的运气是最好的。”苏涛说,自己和另一个流浪的朋友是在巴南区九公里轻轨站附近被一个好心阿姨救助,阿姨把两人送到拳馆打拳,那个朋友呆了两天跑了,自己每个周末要回她家,阿姨还有三个女儿。 苏涛说,自己是广安人,具体哪个地方想不起来了,妈妈爸爸去北京打工,家里还有一个婆婆,不知道现在是否在世,自己在外面流浪8年。 女老板捡到流浪儿 33岁的邓旭岩开了一家园林公司和一家雕塑公司。昨天上午,记者电话与她联系上。 邓女士说,3月下旬下午4点多,自己开车到南坪潘总的公司开会,走到巴南区九公里时,非常堵车,她把车停在轻轨站附近,准备换乘轻轨。刚关上车门,她看到两个男孩坐在梯坎上,一脸郁闷。“当时,我都从他们面前走过了,心想是不是逃学或者走丢了的小孩,就上去问他们,他们什么都不肯说。我带着他们到附近一个面店吃面。” 邓女士说,她给潘总发信息说捡到两个小孩,请她帮忙报个警。潘总说,把他们先带到公司来。后来,她和潘总一起带两个孩子到附近的派出所,民警问了很久都没问到信息。 邓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在警察局留了一晚,后来警察给我们打电话,说两个小孩应该是流浪儿。把孩子接回来以后,我们没有条件不能领养,就到处找学校,希望资助他们上学,但他们没有户口,很多学校不收。后来拳馆的陶老师说,愿意免费收他们,我们一个月只给他们交几百元生活费。我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周末就到我家或者是潘总家,我们给他们买了衣服,送到拳馆后,其中一个跑了。” 想把他当自己孩子 邓女士说,最开始把苏涛叫到自己家里住,很多朋友都反对。“我把自己小孩的房间腾出来给他住,小孩跟我睡,老公就睡沙发。” 邓女士告诉记者,苏涛不怎么喜欢跟别人交流,也不愿意和邓女士家人接触,每次来都是看电视。可能是流浪养成的习惯,每天都是凌晨2点才睡觉,早上无论怎么叫都不起床,睡到中午11点左右,自己起来到厨房找东西吃,中午又不怎么吃。 “他还觉得这个家有陌生感,怕做错事情,我不想把他当成外人,想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有时我还是要吼他几句。他现在好多了,慢慢地学会了笑,也知道要早点睡觉。”邓女士说,她会有意识让他做一些事情,给他买了有拼音的故事书让他读,但他不喜欢读书,只好逼着他认字。 感动母亲节的礼物 前天下午,记者在南坪万达广场2栋找到了另一位帮助苏涛的潘总。 这是一家上市公司,45岁的潘女士是公司的董事长,曾经在江苏开公司,后来到重庆。潘女士说,自己是土家族,只有小学文化,趁着改革开放到沿海打工,曾经靠卖玩具赚得第一桶金,创业路上得到很多人帮助。如今,她有三个女儿,大的11岁,两个小的7岁。 潘女士说,当时邓女士将两个流浪孩子带到她的办公室,两个孩子身上脏兮兮的,身上只有一个手写的电话簿和褶皱的照片,应该是在孤儿院里拍的,电话簿上找到的电话都是都是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一些大学生。 潘女士说,现在苏涛习惯到她家里住。“每个周末儿子(对苏涛的亲昵称呼)都会提前给我打电话,坐轻轨到办公室来找我,我把家里的钥匙给他,让他先回去。儿子平时在拳馆打拳很累,回家一般会看看电视。上个星期他手受伤了,我带儿子和女儿去乐和乐都玩了一天。” 潘女士说,母亲节那天,她特别感动,“儿子和三个女儿在家给我做了一桌子菜,每人炒了一个,儿子炒的莴笋,他们眼睛盯着我,让我吃第一筷子。三个女儿平时在学国学,她们很懂得礼让,吃什么都不忘了给哥哥留一份。” 潘女士说,相处这么久,觉得他内心还是有孤独感和自卑感,她就经常让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有一场公益活动有个画画的环节,他画了一家人,他把自己画在中间,证明他还是很想有个家。“当时看到那张画,我都哭了。”潘女士说。 把他养到18岁成年 “周末出入高档的宴会,我也会带着儿子。”潘女士说,每次出去都对别人说这是自己的儿子,很多人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还是有很多人问她什么时候多出个儿子。 “我还教他怎么跟人打招呼,开始都是我让他喊,慢慢地他自己也会主动说了。到餐厅里,遇到端菜递水的服务员,我会告诉他,工作没有贵贱之分,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就值得称赞。我还会把生意上的事情告诉他,等他18岁成年以后,要让他独立生存,只要这个孩子能自立就放心了。” 邓女士也表示,要培养这个孩子到18岁成年,让他能够独立在社会上生存。
http://news.hexun.com/2014-06-12/1656111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