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32|回复: 0

“宝贝回家”志愿者如何帮“宝贝”找到回家的路(图)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4-8-2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宝贝回家”网页面截图


  8月14日,离家35年的姜爱武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从开始寻亲到找到家人,只用了20天时间。

  本报关于此事的报道见报后,读者朋友们纷纷送上祝福。与此同时,也有人非常好奇:“宝贝回家”志愿者是如何帮姜爱武找到亲人的?志愿者又是些什么人?8月16日,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两位“宝贝回家”的太原志愿者。

  A 寻亲前期 多是志愿者们在网上交流

  志愿者真心(网名,志愿者彼此间均以网名相称)今年42岁,于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宝贝回家”网,随后就申请加入志愿者行列。目前,他是该网站山西群的管理者之一。

  真心说,“宝贝回家”的帮扶类型有“家寻宝贝”“宝贝寻家”“流浪乞讨”“其他寻人和海外寻人”。如果谁家丢了孩子或者孩子离家、被拐,首先要在“宝贝回家”网登记基本资料,比如家里丢了孩子,在“家寻宝贝”登记时要将孩子姓名、出生日期、失踪日期等基本信息填写好,最好再附带一张孩子的照片。“宝贝回家”除了地区群外,还有好多工作组,如家寻工作组、寻家工作组等,丢了孩子的主要是家寻工作组负责。家长发帖登记的孩子信息在后台是保密的,网管每天会在工作群里发任务,如山西的哪个孩子,编号是多少,各地的志愿者再根据情况自愿在群里领任务,比如志愿者××领了编号是多少的任务。

  志愿者领了任务后,管理员会把更详细的资料告诉跟进的志愿者,比如QQ号或家长的手机号,跟进志愿者根据提供的QQ号或家长手机号再次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联系的内容主要是核实,核实在网站登记的信息、丢失的孩子多大、出生年月、丢失年月、丢失经过、体貌特征等,核实完以后,接任务的跟进志愿者会在网站发正式的帖子,发帖以后,就会动员大家通过微博、论坛等大范围地扩散。

  扩散消息后,跟进志愿者还要到处搜集信息,在“宝贝回家”网及一家寻亲网站搜索相关疑似丢失孩子的信息。搜集到信息后,再进行核实比对。比如家长说他们居住的周围都是山,院里种着枣树等,根据这些信息,挨个进行筛选比对,随后再根据帖子的内容发到各个地区群。

  此外,“宝贝回家”网还有案例讨论组,其功能是让志愿者讨论疑似信息,比如帖子中提到什么地方吃高粱面,中午喜欢吃大米还是喜欢吃面食等,根据这些信息,志愿者发言讨论。说到面食类,就重要考虑是在山西,这时山西的志愿者再汇集各种各样的信息,重点把怀疑对象放到一起。

  可以说,90%的前期工作是在网上进行的。但还是有一些需要实地去核实,如什么地方有疑似信息,就需要志愿者去实地走访一下。只要是自己所在地区的事情,志愿者都会毫无怨言地行动起来。

  B 如何帮“宝贝”回家?

  志愿者是如何帮“宝贝”回家的?真心讲了一个他参与的例子(本报2012年9月27日13版曾对此进行过报道)。

  这个任务是河南的一名志愿者接的。一个山西的孩子在5岁的时候被人带到河南,长大成家后在山东创业时通过看电视,看到了“宝贝回家”的认亲节目,萌生了寻家的念头,就通过“宝贝回家”发帖找家人。这个孩子对家里及周边环境有些印象,跟进志愿者接了任务后,就开始扩散消息。

  “这个孩子登记的信息上说有窑洞,窑洞上是打麦子的地方,窑洞是在地底下,而且家里做饭的锅挺大,主要以面食为主,有刀削面,周围的山是黄土。”真心说,根据这些信息,山西的志愿者就开始发帖留言,因为山西的面比较有名。真心曾在晋南呆过一段时间,晋南有窑洞,而且做饭也有大锅,所以就猜测会不会是晋南那边呢?一开始他怀疑是在临汾那边,后来长治的志愿者说他们那边也是那个样子,有窑洞,也是在窑洞上面打麦子,而且周围的山是黄土山。

  根据山西志愿者提供的情况,跟进志愿者把怀疑对象重点放在山西。志愿者就此参与讨论,有怀疑临汾的,也有怀疑在长治、晋城那边的。真心根据孩子登记的出生年月,上网查找在山西范围内当年丢失孩子的信息。

  孩子找家人,是在寻家组;家人找孩子,在家寻组。起初,志愿者发现运城一位发帖家长的DNA已经入库,遗憾的是,孩子和这位家长的DNA不匹配。没有放弃的志愿者和孩子,再次进行采血对比,依旧没对比上。

  真心经过搜寻发现,在同一年,家寻组登记丢失的孩子有十几个家庭。其中两个信息较相似,一个在雁北那边,雁北有窑洞,还有一个在长治屯留,屯留也有窑洞。确定这两个信息后,真心查看家长的发帖信息,长治的说孩子右肩有烫伤;而孩子在登记时描述在右耳下面有烫伤的伤疤。这两种描述听起来差不多,真心就把疑似的这两个帖子发给跟进志愿者。跟进志愿者在和寻家的孩子联系后,得知说的就是同一个部位。

  伤疤的确是在同一个位置,而且双方的特征及年龄都基本相符,但这不代表是同一个人,还需要动员孩子及亲属采血做DNA,再进行比对。一番等待后,好消息终于传来,这个孩子和长治屯留的家长DNA比对成功。在2013年中秋节的前几天,这个寻家的孩子带着怀孕的妻子回到长治屯留,送给了亲生母亲一个最好的“礼物”。

  看到这样圆满的结局,真心说,这是对志愿者一番努力的最大安慰。

  从2008年到现在,山西“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们共帮3名“宝贝”找到亲人。

  记者手记

  素不相识互不了解可是他们却彼此信任

  8月14日,记者同山西的志愿者在太原火车站等待姜爱武的时候,志愿者们都穿着同样的马甲,在见到姜爱武的时候,因为她带的行李较多,志愿者有帮忙拿行李箱的,有帮忙拿袋子的。

  走到出站口时,姜爱武发现自己的行李箱不知道被谁拉走了,但她知道是一个穿着马甲的志愿者拿的。这时,有志愿者安慰她,只要是穿马甲的志愿者拿着,就肯定不会落下。果然,没一会儿,走在后面的一名志愿者,拖着姜爱武的行李箱走了过来。

  其实,志愿者之间有一个默契—虽然大家互相不认识,但谁也不会冒昧地去打听对方的姓名、工作单位,平时也都是以网名称呼。人与人相处,最难得的是信任。在互相不了解的情况下,支撑这个庞大的志愿者家庭的,就是志愿者彼此间的信任。

  说到信任,真心说,选择做这个事儿的,人品都没问题。

  延伸采访

  他们成为志愿者是因为同情和憎恨

  8月14日,姜爱武回家认亲的那一刻,好多志愿者被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所感动,不少人控制不住地流下眼泪。

  他们为什么要加入志愿者的行列?

  真心说,2011年,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碰到了志愿者收藏夹,那是他第一次听说这个网站。得知是要帮孩子或者丢失孩子的家庭找亲人后,真心就萌生了加入的想法。“这是个好事,我也想干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心说,他的孩子今年16岁,加入志愿者的原因就这样简单。

  志愿者收藏夹是在2008年加入的,今年他儿子11岁。收藏夹说,他是受到了媒体报道的一起儿童失踪案的影响,开始关注“宝贝回家”的,他同情那些无助的家长,也无比憎恨拐卖儿童的那些人,所以他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尽自己的一份力。“我接过十几个任务,但可惜都没有成功。”真心有些遗憾地说,他跟踪过的案例,结局都不是他们想要找的,但这些并不会打击他的信心,他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宝贝回家”全国地方群目前有29个,地方群以省为单位,全国大约有3万名志愿者,山西现在有400多名志愿者,基本各个市都有。

  志愿者参与寻亲都是自愿自费

  每次参加活动的费用从哪儿来?“参加活动,原则是AA制,但大家都是能者多劳,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真心说,大家各尽所能,有人负责组织,有人自己花钱做车贴,“宝贝回家”网是民间公益组织,没有资金来源,所有的付出都是大伙自愿自费。

  有没有什么风险?真心说,如果要参加一个活动,风险会涉及路上的安全问题。出发前一两天,管理者会告诉大家路上需注意的安全问题,出现什么情况都是自己承担。“对于志愿者,我觉得应该分两个概念理解,一是志气的志,是自己向往的;另一个是自愿的自,大家都是成年人,有行为能力,不能说活动过程中,有个什么情况去找网站。”真心说。

  成为志愿者每天要保证在线4小时


  申请加入志愿者后,是不是天天都得上网遛一圈?真心说,每天要求在线4小时,看看有没有新消息。因为他是在行政单位上班,单位不允许用电脑上网,所以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后,会先打开电脑看看网站有没有新消息。中午下班后,他回到家也要上论坛看一看。除此之外,下班后的时间相对充裕一些,关注的事情也会多一些。“案例基本每天都有,但凡工作组一发出帖子,群管就要把帖子复制到各个群里,让大家都看一看,集思广益。”真心说,如今已经是网络时代,发帖速度比较快,有些信息得及时处理,比如发帖,看帖子能否通过,如果是广告帖,就及时删除,与网站内容相关的,就留下通过。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徐麦丽
http://news.163.com/14/0819/02/A3VQF85A00014AED.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6-29 15:37 , Processed in 0.03932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