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纪慈恩正在为她发起的首个公益项目——“慈恩行动”四处奔走。这个计划是她在做了7年孤儿陪伴和善终服务后启动的一项救助弃婴的活动,努力从根本上减少因先天有病而被遗弃孤儿的产生。 目前纪慈恩正在对中国弃婴最多的村镇进行走访调研。她表示,该公益项目将通过医院产检费用帮扶、村镇医院产检设备帮扶、普及新农合社保制度等,从源头减少新生儿缺陷。或者,在残病婴儿出生后,向其父母做相关疾病的知识普及,并对病情进行记录,申请社会帮助。 “让这些残病婴儿都能留在亲生父母身边”,这是纪慈恩最大的心愿。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儿童福利机构共收有57.6万名孤儿和弃婴,如果加上其他机构的孤儿和弃婴,总人数接近100万。每年有约10万儿童被遗弃,他们绝大多数天生患病或残疾,被丢在公园、花坛甚至荒郊野外。 去年7月,为了避免这些本身就患病的弃婴遭受二次伤害,民政部下发了《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开展“婴儿安全岛”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婴儿安全岛(俗称弃婴岛)将在全国推广。 这一举措引发了多方争议。不少人质疑:弃婴岛会不会变相鼓励弃婴行为。在纪慈恩看来,此举利大于弊,“有益于弃婴的集中收治”。 不过,她想要寻找的是减少弃婴的根本出路。今年三月,她决定从出版社辞职,成为一名公益职业者,“终身致力于减少弃婴的产生”。 19岁时,纪慈恩在荷兰为好友签署了“安乐死协议”。她的朋友罹患肝癌,求她帮助解脱。过多的沉痛让慈恩得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11个月没说一个字,多次萌生自杀念头。 心理医生最后建议:去福利院看看,试着接受外边的世界。没想到,她的生命轨迹、理想和职业生涯由此发生改变。“在陪伴这群孩子的过程中,我自己得到了治愈”。 纪慈恩也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孩子们在得知身世或者被收养后找不到归属感时,因为曾经有我,还有走下去的希望”。 “亲生父母的爱是无法替代的。”纪慈恩发现,在她陪伴弃婴7年的时间里,看到了他们的渴望和很多已经被收养但依然不快乐的孩子的心声,“捐款、探望、收养只能救急,无法治本”。 “通过对农村的产检资金和设备的帮扶,结合宣讲教育,能够预防和减少病残弃婴的产生。”纪慈恩认为,她的公益项目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弃婴命运。 从目前弃婴岛接收弃婴的情况来看,99%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而当前医学水平已经能够将绝大多数常见、多发遗传病在孕期检出。 相关人士表示,优生优育只是弃婴救助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对中国许多普通家庭来说,他们无法养育一个“终生难以治愈的残疾婴儿”。现行医保制度在面对重大疾病时显得杯水车薪。因此,建立儿童大病救助综合协作机制迫在眉睫。 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有关研究报告称:“弃婴问题的基本原因在于重病、重残儿童为家庭的负担。当前我国已经完全具备解决重病、重残儿童治疗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关键是需要建立健全合适的政策与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包括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保证弃婴、孤儿的健康成长,是目前面临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课题。“社会组织参与弃婴、孤儿收养有利于儿童福利机构的发展。”他说,民政部欢迎和社会组织一起合办儿童福利机构。 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华俊认为,慈善组织儿童大病救助工作已经成为中国儿童大病医疗救助工作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他建议:“政府应当加强对民间慈善力量的重视,使政府与社会救助实现无缝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