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王禹佳成为打拐志愿者的第四个年头,2011年开始接触到被拐儿童的父母时,他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跟着寻子心切的父母们,经历过所有的辛酸与喜悦。尽管大学毕业后在老家天津找了份工作,但地理距离的加大并没有消退王禹佳做一名志愿者的热情,除了继续与山西的被拐儿童父母保持联系之外,王禹佳认识和帮助的其他省份被拐儿童父母越来越多。
提到电影《亲爱的》热映,王禹佳最感欣慰的就是电影中呈现的“孩子丢失24小时之内不予立案”的现象。“这次能客观表现这个事儿,很多家长都看到希望了,因为他们也都曾真正经历过,知道报案后不被立案不出警的痛苦。最近家长们都挺活跃的,都感觉自己看到希望了。”
这些年,王禹佳和家长们共找回五个被拐的孩子。与这点微小的安慰相比,寻访途中经历更多的是波折与考验。首先是金钱的匮乏,因为找孩子的开支实在太大了,寻访者常常因此陷于困顿。其次是社会关注度不够高,因为不少人认为这种情况离自己很远,防拐意识淡薄。第三是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孩子丢失后不能断定案件是走失、失踪还是被拐,因此24小时成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孩子只有在丢失24小时后才能被定性为失踪并被立案。而最大的困难则在于,由于线索匮乏,寻找孩子的进程常常停滞,于是家长们和志愿者们就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宣传中,一边扩散丢失孩子信息,一边做防拐的宣传。王禹佳把这种广扩散的做法形容为“大海捞针”。
因为需要经常在群里互通消息,王禹佳和电影《亲爱的》中田文军、韩德忠的原型彭高峰、孙海洋曾有过联系。彭高峰在找到孩子之后过上了正常生活,联系已不多。孙海洋的儿子孙卓至今没有找到,这个电影中“寻子联盟”的牵头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是什么富豪,只是湖北省监利县红城乡的一个农民。上世纪90年代初,孙海洋靠经营包子铺,成了年轻的万元户。如今的他,靠打零工生活。2007年,积攒了几十万元的孙海洋带着4岁的儿子孙卓来到深圳创业,为的是让儿子在大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然后,在包子铺开业几天之后,儿子在门口被人用玩具拐走。7年里,为了找回儿子,孙海洋走遍了全国各地,花掉了至少20万元,但依然没有儿子的消息。
王禹佳曾经和孙海洋一起在QQ群里分析过相关的线索,并交流过看法。尽管孙卓至今未被找回,但电影的热映给孙海洋带来新的希望,“最近很多明星也帮忙转发孙海洋的寻子微博,得到了很多线索,其中不少是在街头乞讨的孩子。”王禹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