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底的弃婴
2014年4月14日的早上,一名环卫工人在福永凤凰桥底发现了小七———这个刚出生只有4斤重的男婴斜躺在公交站牌下,被眼尖的环卫工人发现,随后被送到了辖区的凤凰派出所。而后又被转送到福永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经过检查,小七患有“先天性食管气管萎”。
因福永人民医院对婴儿的此类症状束手无策,在短暂地停留了5天后,4月19日,小七又被送到了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在那里接受食管气管萎远近端闭合手术和食管重建吻合术。
这种并不常见的疾病,是新生儿期消化道的一种严重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患婴吃奶时出现呕吐、青紫、呛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通俗点讲就是食道堵塞了,吃不下东西,呼吸也很困难。”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马主任告诉记者。
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在医院看到小七时,他正在由医院的护士“静妈妈”喂食。在一群“护士妈妈”的鼓励下,半碗的米糊,小七一勺一勺地吃下去。“比刚来时好多了,”“静妈妈”说,“刚来时,喝的是奶粉,但往往是喝下去的少,吐出来的多。”
马 主任仍然清晰地记得去年的4月19日,从福永人民医院打来一通电话,“说是那边有个患病的弃婴,希望我们能收留。”马主任说,她记得去接小七时,当时天气 不冷,小七被裹在宽松的衣服里,手里拿着一个没有奶的奶瓶,一旁一个黑色的塑料袋装着一些婴儿的衣物。在小七的小脸上,由于呼吸不畅,口中的唾沫咽不下 去,便吐到脸上,“整个脸上全是分泌物。”
从“小弃”到“小七”
两天后,小七在妇幼保健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那是一次全麻的手术,但回想起来,护士长张姐还是觉得胆战心惊。“因为食管和气管堵塞了,所以要切开,然后再缝合。那么小的孩子就要经历这样的痛苦。”张姐说。
手 术完后,小七被安放在科室的一间病房内。由于小七没有户口,没有名字,在病床的床头的姓名一栏里,护士们写下“弃婴”二字。“然后我们每次喂奶的时候,总 是喊‘小弃、小弃’的,但总是嫌这个名字晦气,就改成了‘小七’。”在张姐眼里,小七有很多名字,大多是代表美好的愿景,“比如叫他小健,希望他能健健康 康的。”
名字代表的愿景似乎在小七身上成真,只是时间来得有些漫长。在进行完第一次手术后,小七食管的创口很快愈合,但同时食管壁 的疤痕组织迅速生长,形成一座阻隔他进食的大山。小七的主治医生张医生用数字说明了这一点,最窄的时候,小七的食道直径只有1到2毫米,而同龄的小孩却有 1厘米。“所以那时喂的食都是奶粉,而且还得很仔细地冲好,免得有的成团了喝下去堵住了。”“静妈妈”说。
为此,医院又先后给小七进行了4次食管扩张手术。如今,小七的身体状况良好,先天性的疾病也基本痊愈。
100多个“爸爸妈妈”
在新生儿科100多名医生、护士、护工的照料下,小七从出生时的4斤长到现在的15斤。“可以说,我们这100多个人都是他的爸爸妈妈。”
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到医院时,小七正在他的小木床里睡觉。薄薄的一层小毛毯盖住他的全身,仅留下一个滑溜溜的小脑袋,肚子上的毛毯随着呼吸的节奏上下晃动。1.2米的小木床上还整齐地摆放着塑料电话、算盘等玩具,这些都是科室的工作人员给他买的。
由 于小七是个弃婴,科室里的工作人员便承担起他父母的责任,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并悉心照料。新生儿科通常是医院里杂事最多的科室之一,为了照顾小七,护士们 按照自己的工作时间表还专门排了个班。在照顾小七的日子里,最难熬的就是夜班。无奈之下,值班护士只能一边抱着小七,一边去查房。
看 着小七一天天地成长,科室里的100多位“父母”也由衷地为他开心。“他是我们科室的宝宝,像对自己孩子那样。”张姐说,今年春节后,科室所有人都给小七 送利是,“红红的一堆,我们都开玩笑说,小七是科室最有钱的。”由于科室里的工作人员大多有小孩,所以小七的衣物全是工作人员自己小孩的衣物。而小七的利 是则由工作人员设立为他的基金,用来添置一些玩具等。
在小七醒来后,这个1岁的小男孩不哭也不闹,趴在床头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发自肺腑地大笑,水汪汪的大眼睛里充满了笑容。
小七对这个世界永远葆有好奇,看见摄影记者的镜头,小七伸出胖乎乎的小手,轻轻地碰了下,很快又缩回了手。在拍照的过程中,他对镜头没有任何抵触,反而十分配合似的摆出各种造型,并配上一张天真无邪的笑脸。
在忙完后,也会有护士带着他靠在窗前晒太阳,“每次晒太阳的时候,他总是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看着小七一天天成长,马主任内心既有喜悦,也有担忧。
“小七快些回家吧”
小 七在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的1年,仅手术医疗费就花去了25万多元,除了政府报销的2.5万,剩下的全部是由医院买单。在记者采访时,马主任悄悄告诉记者,对 于让媒体报道,她始终心有不安。“我们1年没有对外宣传,这次确实是被逼无奈。”马主任说,在之前,医院也曾收下过一些弃婴,这些婴儿大多是在治疗后,被 送到了福利院。
“现在小七的病治好了,我们也有了感情,所以我们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在马主任心中,小七以后的日子是她 最担心的。“他以后去哪?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人生节点上,却缺少了这方面的亲情,他以后的心理健康谁来保证?”面对记者的采访,马主任一连抛下几个问题。
“他 不蠢也不傻,甚至还很聪明,知道谁对他好。”马主任说,尽管舍不得小七,但为了小七以后的生活,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过商量,“我们都希望他的亲生父母能回 来。”这个说法得到了多名护士的响应。据一名胡姓护士介绍,小七很有灵性,“看见你笑,他会配合着笑,看见你不开心,他会做些鬼脸逗你。”胡护士说,在过 去的1年里,小七已经成为科室的宝宝,有时候工作忙抱着小七去病房查房,一些患儿的家属都会很诧异。
这样的一个聪明、健康的小宝宝成为科室工作人员的心头肉。4月14日下午4点,时值护士交接班,数十名工作人员特地订了一个蛋糕给小七庆祝他人生的第一个生日。在整齐的“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护士们心照不宣地为小七许下生日愿望:小七快些回家吧。
(报料人:张先生 报料奖:200元)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刘晨
摄影:南都记者 陈文才
小七的“妈妈们”正喂他吃米粉,调皮的小七对着“妈妈们”做鬼脸,逗得她们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