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初,乐平市一名14 岁的女孩小翠(化名) 因琐事与父母发生争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一周后,她花光了身上的钱而流落街头。3 月15 日晚,她来到景德镇火车站附近的一家旅社给手机充电,与一位在店内工作的老汉接触后,小翠的言行开始变得怪异。因身无分文,她只得向巡警110 求助,警方随即将她送到了市救助管理站。 在救助管理站的40 天里,她编造了各种谎言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给救助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向昌江公安分局西郊派出所求助,警方终于揭开了这位未成年女孩的真实身份,并找到其亲属将她接回了家。 救助站接收神秘女孩 3 月15 日晚,市巡警110 热线接到一名女孩的报警电话,自称无钱回家,向民警求助。市巡警一大队民警来到恒业摩尔街,见到了报警女孩。女孩自称叫林瑜,今年16岁,家住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金瓜田村。民警见她没有身份证,便将她送到了市救助管理站。 在救助管理站里,工作人员对她非常关心,“林瑜”则显得沉着、冷静,自称1999 年12 月出生,初中毕业,父母离异,跟姐姐“林欣”出来打工,在人民广场附近走散。救助站工作人员按照她说的信息去辖区派出所查找其身份信息,虽然名字和地址等信息相符,但是个人照片却不像,“林瑜”坚称自己就是广西人。 4 月初,市救助管理站把所了解的信息传给了防城港市救助站,对方工作十分细致,在周边查找到3 位“林瑜”,均与其照片不符。为此,求助人员让求助的“林瑜”与防城港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用方言对话,她却一句也听不懂。 市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科工作人员对她细心做思想工作,并进行心理辅导,女孩仍然坚称自己是“林瑜”。抱着对未成年人负责的态度,救助站工作人员不远千里前往防城港市,并于4 月18 日来到“林瑜”所说的学校和班级,但班主任说不认识她。“林瑜”终于承认自己是冒名顶替。 可疑平板电脑引出真实身份 在防城港市住的当晚,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又气又恼——竟被这名未成年孩子骗到这么远的地方,但又不能对她发脾气。在旅社居住的当晚,救助科侯科长发现她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台平板电脑,但因屏幕被锁她打不开。面对侯科长的询问,她说是姐姐的,不知道密码。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侯科长判断这不是她姐姐的平板电脑。回到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发现她包里还有一张银行卡。疑点越来越多,为了解开女孩身上的种种谜团,市救助站于4 月25 日将女孩送到了西郊派出所。 经调查,民警发现该银行卡的主人是胡女士,浮梁县人。民警查找到持卡人联系电话,并联系上胡女士,对方称银行卡和一台平板电脑丢失,并说她的平板电脑下方有裂痕,这与女孩手中的平板电脑完全吻合。 女孩在西郊派出所留置室内依然不吃不喝、沉默寡言。“我看她很像乐平人!”西郊派出所所长张景华仔细端详离家出走已经42天的少女后说。这是他从警25 年,凭着在景德镇监狱、珠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昌江公安分局西郊派出所工作时积累的丰富办案经验叠加出的一种直觉。 随后,副所长邱华在和这名女孩的聊天中获得一条重要线索:她的QQ 号。用她的QQ 号上线后,在她设置的“我的最爱”一栏内找到一名在线少年,民警在和该少年聊天时,一开始该少年还很警惕,不愿意透露女孩的个人信息和家人电话号码,最后民警自报家门,并留下了警号和联系方式,该少年核实后,很快发来了女孩的家庭住址和她在景德镇市区做水果生意的姑姑的电话号码。 原来,女孩名叫程某某,2001 年出生,家住乐平市礼林镇对门村,父母在外打工,她随奶奶在家读书。今年春节后,她来到景德镇市的姑姑家落脚,放弃读书开始学徒画瓷器。寡言少语的她于3 月15 日突然从姑姑家出走,家人非常着急,在乐平和景德镇寻找多日无果。4 月26 日晚19 点36 分,在接到西郊派出所民警的电话后,女孩的姑姑急匆匆赶到派出所,终于见到了离家出走42 天的侄女,激动地向民警们连连致谢。 未成年人频出走值得深思 女孩此前在学校成绩优秀,性格活泼开朗,现在却变得沉默寡言,对救助站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撒谎。市救助站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父母离异无人管教、留守儿童缺少关爱、沉迷网络、逆反父母、早恋等。许多家长总想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孩子,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压力越大,孩子的反抗就越强,逆反心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本能要求。未成年人情绪波动较大,对救助生活环境不适应,因此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情况,这些都给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开展带来了不少困难。 如果家长用民主的方式引导教育孩子,真正和孩子交朋友,而不是过分严厉或放纵,孩子也不会出现上述问题。家长平时应该多关心孩子,不仅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要是朋友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