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53|回复: 0

[寻恩人、恋人] 9位唐山大地震幸存者骑行万里寻访恩人 只为当面说声谢[组图]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5-7-2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2月,本报曾报道过唐山9位六旬老人计划骑行进藏,感恩在39年前的大地震中曾帮助过唐山的人们。4月13日,9位老人从唐山出发,历经3个月,骑行1.1万多公里,走过河北、天津、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了这段进藏感恩之旅。一路上,9位老人寻访到近500位在大地震中支援唐山的恩人,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情景,向他们当面表达感恩之情。
  9位唐山大地震幸存者骑行万里,只为当面说声谢谢队员们永远都是普通人眼中的风景线。燕赵都市报记者田明摄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和赛
  听恩人回忆当年情景,不禁相对而泣
  7月12日,9位老人全员平安返回唐山,三个月的感恩之旅,他们总共寻访到近500位恩人,向他们当面致谢。“在这近500位恩人当中,有解放军、有大夫,更多的是普通的工人和农民。”骑友们告诉记者。
  “我们的第一站到了天津,在天津,我们寻访到了一位曾经的海军,他叫孙琳,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来到了唐山救灾。”骑友们听孙琳讲述当年在唐山救灾的故事,他和战友们来到唐山,当时的唐山,放眼望去,尽是一片片的废墟。时间就是生命,孙琳和战友们不分白天黑夜地救人,因为缺少必要的救援工具,他们很多时候都是从废墟中徒手扒人。“他跟我们说,只要能喘气,就不能停止救人,当时大家都忍不住感动,相对而泣。”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路寻访,一路感恩。除了当年在救灾前线的解放军战士,骑友们还寻找到了许许多多在后方支援唐山的普通农民和工人。
  在河北定州,大家遇到一位当地的骑友,他曾是一名普通的企业工人。地震时,他和工友们不能亲自前往救灾前线,他们就在后方支持着唐山。“地震后,他们打听到唐山已成一片废墟,受灾群众需要解决吃饭问题,他们就在单位搭起大灶,剪开一个大铁桶,凿平之后,在上面烙大饼,之后由其他的工友开着车送至机场,再由部队向唐山投放。大家通过跑机场的工友们打听唐山的消息,得知有20多万人在震中伤亡,大家都沉浸在一种悲痛的氛围中。”骑友们介绍,这位定州骑友和工友们总共烙了几千张大饼投到唐山。
沿途到达石家庄  燕赵都市报记者田明摄
石家庄市民纷纷签名支持感恩骑行活动 燕赵都市报记者田明摄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一个村庄,80岁的老人蔡小锁带着骑友们来到一棵大槐树下,敲响了村里的大钟。“这位老人曾经是这个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地震发生后,就是在这棵树下,他敲响了大钟,组织村民们为唐山捐款。”骑友于桂茹对这位老生产队队长的印象极深,她告诉记者,在当时缺衣短穿的年代,老生产队队长为救灾捐出2元钱,当时村里最困难的家庭,即使拿不出一分钱,还是凑出件衣服捐给唐山人。
  在西安,骑友们遇到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她退休前曾在一家银行担任工会主席。“这位退休的工会主席当年组织了单位的捐款,为了支援唐山,不仅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还从自己的爸爸妈妈那里筹集了一些钱,总共凑了300,全都捐给了唐山。他们的行长更是一下子捐助了600元钱,几乎就是家中所有的积蓄。”
  在四川甘孜,一位年过八旬的老村长向骑友们回忆当年支援唐山的情景。这位老村长的家在一个山村,39年前,交通很是不方便,唐山大地震后的几天,老村长到县里办事,在县城看到人人都在为唐山捐款捐物,才得知了唐山地震的消息,回村立即组织了捐款。“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很差,几乎都没有什么钱。这位老村长家当时家中有5口人,衣服却不足5套,平时衣服就不够穿,为了支援唐山,他们硬是省出来一套捐了出来。老村长说,山村里交通不便,乡亲们都是骑着马来把自家省出的物资送到村长手中。”
沿途到达洛阳 图片来自洛阳网


  “感恩之旅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当时全国人都在帮助唐山。”67岁的韩光普和64岁的于桂茹是一对夫妻,进藏的感恩之旅给他们留下太多感动的回忆。“我们9个人寻找当年的恩人,向他们当面致谢,就是为了感谢全国人民在大地震中给唐山的无私帮助,唐山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骑友们邀请恩人来看看新唐山
  地震时物资缺乏,全国人民无私地为唐山提供援助,39年之后,骑友们每到一处,仍然能感受到人们对于唐山的关心。他们有的曾在地震时来过唐山,亲眼看到了大地震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毁灭性的伤害,他们更多的是在后方默默地支持着唐山,与震后的唐山一起悲恸逝去的同胞,关注着新唐山的建设。因此,当9位六旬骑友带着“感恩万里行”的口号出现在全国的大街小巷中时,人们都会关切地询问唐山的近况。
  “唐山现在怎么样?”这是骑友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39年后的新唐山,早已凤凰涅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人们问到唐山的情况时,我们总会自豪地告诉他们,唐山现在很漂亮,明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也将在唐山召开,欢迎你们来唐山,看看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
唐山“感恩骑行中国”老年团抵达拉萨站  图片来自中国西藏新闻网

  沿路人们热情帮助,收获太多感动
  这个由9位六旬老人组成的“高龄”骑行队,一路上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更是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支持和帮助。
  骑友们说,他们在定州遇到了当地的骑行爱好者,他们帮大家找旅馆,第二天,还为大家买了早点,之后,几百位骑友送大家一起离开定州。“这些热情的骑友还带我们找到了3位当年来唐山救灾的恩人,我们向他们致谢,他们也感动得不行。”
  骑友们都是第一次骑行进藏,当他们行至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时,住到了当地的一位村长家,“村长的爸爸曾是这个村里的村长,也是当年支援过唐山的恩人,他得知我们是第一次去西藏,担心我们会有高原反应,带我们爬上当地的白马神山,采摘了一大包红景天。”老村长还细心地告诉骑友们应该怎样把红景天晒干、切片,骑友们骑行至拉萨,一直都在用老村长送的红景天泡水喝。
  骑友们这次来到西藏,更是被藏族同胞的淳朴、热情所感动。“这里的人们特实诚,有一次,我们骑行途中遇到大雨,就近去了一家商店避雨,老板端出热腾腾的大饼、奶茶款待大家,却不肯收钱。西藏的老板,平时他们正常做买卖,但如果是遇上恶劣天气,有人来店里避雨,他们就把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当作自家的客人来招待,不会去计较付出。”
队员手中环绕大半中国的骑行计划 燕赵都市报记者 田明摄
  进藏之路困难重重,他们并不觉得累
  从2004年起,许新民、王宝柱等老年骑友便开始了骑行全国的感恩之旅。山东、安徽、江苏、山西、海南……12年来,骑友们感恩的脚步几乎走遍了全国,但因为一直担心到西藏会有高原反应,所以他们从未到过西藏,也正是这样,进藏感恩一直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骑友们在进藏途中,也的确不出所料地遭遇了高原反应和恶劣天气。“我们都是第一次到西藏,高原反应很严重,骑车的时候说话都是断断续续的。”骑友于桂茹说,身体特别不舒服的时候,她也曾搭过几段车,不过大多数时候,她都是同骑友们一起骑行在路上。
  据骑友们介绍,骑行到拉萨,一共需要翻越22座山,每一座山对于骑行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们翻越的第一座山是多折山,顾名思义,路程很曲折,山上都是之字路,那一天真是见识了多折山的威力,大家都累坏了。”骑友们说,多折山是进藏第一山,翻越了这座山之后,大家更有信心了。
  山路本就难行,山中的天气变化也很大,骑行到多米拉山上时,大家还遇到了冰雹。“我们在多米拉山上,先是下雨,之后很快就变成了冰雹,冰雹过后,又飘起了雪花。”进藏之路困难重重,9位高龄骑友还是一直坚持到了拉萨。骑友们自豪地告诉记者,骑行到拉萨的一般都是年轻人,很多人遇到他们这队老年骑友,都对他们表示佩服。“进藏之路难走,但我们是用心去感恩当年的恩人,再难也不觉得累。”骑友们说。
 12年来,骑友们每年都要骑行到全国各地,寻找当年的恩人,据许新民介绍,大家将要在明年“7.28”之前骑行到海南:“上次去海南,拜访了几位恩人,但回程时弄丢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因此一直没有如约与他们联系,明年我们要再去一次海南拜访他们,邀请他们来看看震后40年的新唐山。”http://yanzhao.yzdsb.com.cn/system/2015/07/24/014264335.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6-17 18:20 , Processed in 0.04421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