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两名儿童一边唱歌一边下跪在南京地铁里乞讨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地铁警方很快查明:这两个来自甘肃岷县的孩子,是被妈妈带出来乞讨的,其中一个还带着手机和母亲保持联系。扬子晚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南京地铁里的职业乞丐,绝大部分来自甘肃岷县,而且是妈妈带着孩子“组团”行乞。据地铁警方公布的资料,这些职业乞丐80%的家庭并不贫困,家中本身就有劳动力,完全可以找一份正当的工作赚钱。(7月27日《扬子晚报》) 显然,这些职业乞丐,在行乞之前,还没有穷愁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必须依靠街头行乞的地步。更没有落魄到必须要摧残人的身体、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的地步。 那么,既如此,为何一些家庭并不贫穷,也完全有能力找到一份正当工作赚钱的家庭主妇,却偏偏对职业乞丐情有独钟呢?从报道提供的信息来看,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乞讨是个高回报低风险的职业——根据南京地铁警方公布的资料,这些职业乞丐人均日收入四五百元,月收入轻松过万,而且不用交税不说,即使是被抓住,根据《南京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最多也只是被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的罚款,这对于职业乞丐们来说无疑只是“毛毛雨”。二是,源于一种跟风或盲目从众心理——“老家不少人都在外面乞讨,家里有孩子的就带着孩子出来。大家是结伴‘组团’出来的。”一位90后丐帮妈妈如是告诉记者。 固然,以上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但在笔者看来,放眼全国,乞讨人群、乞讨现象之所以在全国很多城市的车站、地下通道等公共场所,以及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屡见不鲜,履禁不绝,恐怕更大的问题还在于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即尊严之于时下的不少国人不再显得那般弥足珍贵。事实上,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与生命平起平坐甚至比生命还要宝贵的话,那么,答案无疑是尊严。但现实状况是,不说在“真、善、美”的天平上,我们的一些衣着光鲜的国人未必就比那些蓬头垢面的职业乞丐更重,就说在尊严感的丧失上,即便是将某些威风八面、著作等身、坐拥金山的官、学、商与一些街头行乞者放在一起衡量,前者的尊严感恐怕也未必比后者更占优势。 更何况,尊严,在某些一心想升官发财者那里早已变得一文不值。在他们看来,只要能“扫”到官帽或者白花花的银子,即便是拿“尊严”来“扫地”,那又怎样?置于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再回头看看那些活跃在各大城市里面携儿拖女的职业乞丐们,恐怕就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了。 只是,唯一让笔者放心不下的,是那些年幼无知的孩子们。他们一个个浑身上下被大人们打扮得非常肮脏,一看到人便扑上来抱着你的大腿不放,高声嚷嚷着,非得你掏钱出来。而他们的母亲们或丐帮首领则在十多米外的地方窥视着,脸上带着狡诈的微笑。从小就丧失了尊严感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成为具有尊严感的人吗?更何况,耻辱成了最后一张撒手锏,尊严成了可以出卖的东西,鲁迅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呼吁“立人”,“人”从何“立”起?立人也好、立国也罢,抑或是破解职业乞丐困局,还是先从恢复我们的尊严感做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