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领义老人向大河报记者讲述母亲当年的事儿
记者 贺笑天/文 赵龙翱/摄影
他为啥要找她? 核心提示丨55年前,郑州老人栗领义的母亲在驻马店平舆县的一个小村庄里,被一位农家妇女救助。这些年,栗领义心里念想的,一直都是知恩图报,替母亲“还”恩情“债”。如今,这份感恩早已从好心农妇延续到了那个叫平舆县的地方。老人想在有生之年找到那位好心人,当面表示感谢。同时,他也想把自己编写的教辅书籍捐给平舆县的中学生,把感恩延续。
“我妈说,当时她带着堂弟在平舆县的一个村子里乞讨,被一位农家妇女看到,对方好心收留他们,还提供农作工具,领着他俩去地里‘刨’收剩下的红薯。”栗领义回忆说,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吃不饱,更别说粮食了。母亲和堂弟临走前,好心的农妇还让他俩带走了一麻袋红薯干, 如今母亲和弟弟都已过世,78岁的郑州老人栗领义对平舆县的那位好心人更是念念不忘。 回忆往事:母亲带着堂弟上街乞讨,被平舆县好心农妇收留 1961年,全国都在闹饥荒。那一年,出生在农家的栗领义还在郑州大学读书。 有一天,母亲告诉他,要带堂弟去漯河的大姨家串门。到了栗领义大姨家,其母才发现“人家的粮食还不够自家人吃”。后来,母亲决定带着堂弟上街乞讨,不知不觉到了驻马店。 “不多久,我收到堂弟的来信。信中说,他跟我妈在平舆县过得挺好,不让我担心。”当时栗领义挺纳闷,咋跑到驻马店了?人生地不熟的,他俩咋生活?“我很担心。” 一个多月后,母亲和堂弟回到了登封老家,还专门拐到郑大,给栗领义送去一袋晒干的红薯干。“要知道在当时这可是个好东西,在大学每人每月只有29斤粮票,这点红薯干很是珍贵的!”栗领义说,不过,他更好奇它的来历,再三追问,母亲才讲述了在驻马店平舆县生活的经历。 “我妈说,当时她带着堂弟在平舆县的一个村子里乞讨,被一位农家妇女看到,对方好心收留他们,还提供农作工具,领着他俩去地里‘刨’收剩下的红薯。”栗领义回忆说,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吃不饱,更别说粮食了。母亲和堂弟临走前,好心的农妇还让他俩带走了一麻袋红薯干,“遗憾的是,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她叫啥,只知道那时她大约三四十岁。” 找寻恩人:只要见到平舆县的人,他就想提供帮助 “一直都想找机会感谢对方,可那时家里没条件。”栗领义说,如今母亲和堂弟都已过世,想念他们的同时,对平舆县的那位好心人更是念念不忘。 栗领义也试图去寻找当年堂弟从平舆寄来的信件,想借助上面的地址,找到那位好心人,可事与愿违,那封信已经被丢掉了。 现在,栗领义居住在郑州一家医院的家属院,常常看到外地人开车来郑州就诊。“只要见到‘豫Q’(驻马店牌照)的车,我就想提供帮助。”栗领义说,曾见到一辆豫Q牌照的车,着急找停车位,他好心把对方指引到家属院里,找了个位置,“后来人家问我多少钱,我一说不要钱,吓得对方不敢停了,估计怕我是骗子吧?” 尽管在帮助他人时,遭遇过尴尬,可栗领义还是一如既往,只要听到“驻马店”、“平舆”就倍感亲切。“还有一次,路上遇到一位带着孩子拉弦乞讨的汉子。”当栗领义得知,他们来自驻马店平舆县后,就把兜里仅有的10块钱给了对方。栗领义遗憾地说,当时买菜没带太多钱,专门又回家拿钱,想资助那对父子,但返回后发现,他们已经离开了。 请您帮忙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了解当年的情况,或您就是栗领义老人想要寻找的那位好心人或其家属,请拨打0371-96211新闻热线告诉大河君,让我们一起帮老人圆梦! 老人心愿:想找好心人或其家属当面表达感谢 如今,退休在家的栗领义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在有生之年,找到平舆的那位好心人,当面表示感谢。同时,他也琢磨着想为平舆县做点啥。“退休前我是中学老师,编写了一些挺有意思的辅导书。”栗领义说,他把数学和地理的知识点编成了顺口溜和歌曲。 今年78岁的栗领义说,年纪大了,如果实在找不到那位好心人,就想把自己编写的辅导书捐给平舆县的中学生,让他们受益,“若能把那份对平舆好心农家妇女的感恩延续到当地孩子们的身上,我这心里也会舒服点”。 画外音 面对毫无音讯的恩人,栗领义作了难,为了偿还这笔恩情“债”,他将“驻马店”和“平舆县”当成了恩人的代名词。栗领义为帮助他人而遭遇的尴尬不可细数,但他却从来没当回事。年近80的他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还能否和恩人见上一面。同时,他也想继续为平舆县贡献些力量,将自己编写的辅导书捐给那里的中学生们。栗领义的行为在某些人的眼里可能会被误解为“作秀”,但他还是坚定地这样做了。将感恩进行到底,感恩不仅是喊在嘴上,更要融入生命里。(编者) http://henan.sina.com.cn/news/s/2016-05-11/detail-ifxryhhh189763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