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49|回复: 0

[调查探讨] 西媒:中国"网上收养"激增 专家警告藏拐卖儿童隐患(全文)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6-10-4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考消息网10月4日报道 西媒称,“我已经结婚17年了,但还没有孩子。我们也试过通过官方渠道收养,但福利院的孩子要么身体有缺陷,要么患病。即便如此,在我们前面排队等待的申请者还有200多人。我丈夫在网上找到收养孩子的信息,我们试着联系了对方,并在一些论坛和社交网络上留下了我们的资料,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结果。大部分提供信息的都是骗子。”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0月2日报道,说这番话的人是薛(音)女士,今年38岁,来自重庆。她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在几个月内收养一名女童。由于等待收养子女的中国父母越来越多,通过官方渠道的收养变得愈发困难,于是通过互联网收养孩子的做法应运而生。

西安交通大学的人口问题专家姜全保指出,通过互联网收养孩子的现象始于差不多十年前,但增长迅猛。姜全保说:“由于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所以通过这一渠道收养子女的现象还将继续快速增长。”

报道称,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的快速老龄化推动了收养需求的增长。但这方面依旧供小于求,相关手续不仅繁冗,而且昂贵。中国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全国共有孤儿50.2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孤儿仅有9.2万人。这一年全国办理家庭收养登记2.2万件。

互联网收养逐渐填补了供需之间的空白。有意收养的父母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各种论坛,上面有提供收养信息的广告。在海南打工的一位余(音)姓女性在一则广告中声称,她打算将两个孩子中的一个送养,这是个“身体完全健康”的一岁男孩。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通过网络的收养行为“十分危险,无法确保被收养儿童的最基本权益”。对收养申请人的资格不加以审核,儿童的权益被置于法律的边缘,而且经常涉及巨额款项的支付。

专门处理打击贩卖人口案件的律师张志伟(音)表示,互联网收养的背后隐藏着大量贩卖未成年人案件。许多犯罪分子利用这一渠道“出手”被拐卖儿童。

报道称,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拐卖儿童问题。当局2013年发布了一项反对拐卖人口的行动计划,媒体经常公布警方破获拐卖未成年人犯罪团伙的情况。不止一起案例证明,互联网充当了拐卖儿童的工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吉林省孤儿学校小学部教师田瑛琦在为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下一页:民政部拟规定:华侨在内地收养子需提供八种材料





【延伸阅读】民政部拟规定:华侨在内地收养子需提供八种材料

中新网7月5日电 日前,民政部起草了《华侨在中国内地收养子女登记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了收养人应提交的八种材料,包括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的证明、家庭情况报告等。以下为意见稿全文:

华侨在中国内地收养子女登记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规范华侨在中国内地收养子女登记行为,保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华侨在中国内地收养子女的,应当按照本规定办理收养登记。

本规定所称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华侨身份的认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管辖机关】办理华侨收养登记的机关是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确定的设区的市级民政部门。

第四条 【收养人提交材料】华侨应当通过居住国政府或者政府委托的收养组织向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提交下列材料:

(一)收养申请书;

(二)居住国主管机关同意其从中国内地收养子女的证明;

(三)体检证明;

(四)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的证明;

(五)家庭情况报告;

(六)居住国居留权证明;

(七)中国护照复印件;

(八)2张2寸单人证件照片。

第五条 【收养继子女提交材料】华侨收养继子女的,可以不提交第四条第(三)、(四)、(五)项材料,但应提交华侨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生父或者生母结婚的证明。

第六条 【公证认证】本规定第四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证明材料应当由华侨居住国有权机构出具,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证、认证。

第七条 【送养人提交材料】送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被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成长情况报告、体检证明和照片,并按照《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九条有关送养人提交材料的规定,提交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

被收养人由继父或继母收养的,送养人应当提交被收养人生父母同意的书面意见、送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被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照片,以及被收养人出生证明等能够证明送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亲子关系的材料。

第八条 【送养人材料转交】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对送养人提交的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查,认为被收养人、送养人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向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出具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并向其转交送养人提交的相关材料复印件和被收养人的照片。

社会福利机构送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收养登记机关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告,自公告之日起60日内无异议的,向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移送材料。

第九条 【收养通知】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对收养人的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收养人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应当将被收养人和送养人的有关情况转交收养人及其居住国主管机关。

收养人及其居住国主管机关均同意的,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应当向收养人发出来华收养子女通知书,并向收养登记机关发出送养通知。

第十条 【收养协议】收养人与送养人应当订立书面收养协议。协议一式三份,收养人、送养人各持一份,办理收养登记手续时收养登记机关收存一份。

第十一条 【登记材料】收养人、被收养人和送养人应当亲自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填写收养登记申请书并提交收养协议,同时分别提供有关材料。

收养人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来华收养子女通知书;

(二)护照和照片。

送养人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送养人是社会福利机构的,应当提交其法人登记证书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被收养人居民户口簿;

(二)照片。

收养法规定应当征得被收养人同意的,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就收养登记事项单独征得其本人同意。

第十二条 【收养登记】收养登记机关收到收养关系当事人提交的相关材料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收养登记材料真实、齐全的,收养登记机关应当为收养关系当事人办理收养登记,发给收养登记证,出具跨国收养合格证明。

第十三条 【除外条款】华侨能够证明居住国不存在影响其与被收养人在居住国长期共同生活的法律障碍的,收养人、送养人和被收养人可以直接到本规定确定的收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填写收养登记申请书,提交除本规定第四条第(一)、(二)项和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以外的材料。

前款规定的材料,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证、认证。

收养登记机关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查,符合收养条件的,为当事人办理收养登记,发给收养登记证。

第十四条 【登记费用】华侨在中国内地收养子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登记费和服务费。

第十五条 【实施时间】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此前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2016-07-05 09:55:34)




下一页: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将修订 打拐被解救儿童拟纳入收养范围






【延伸阅读】美国老太与中国渊源深:收养中国儿童 开中餐班


珍•海兰(Jean Hylan)在制作酸辣汤。(美国侨报网)


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编译报道,美国缅因州汉考克县当地报纸《埃尔斯沃斯美国人》(The Ellsworth American)20日报道,中国菜中经常有一些很难买到的材料。比如说苦瓜,这种和绿苹果一样颜色却有着中药味道的食材,就很难在缅因州当地的超市买到。

不过在珍•海兰(Jean Hylan)看来,你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食材来制作中餐。不仅如此,海兰还会教你如何制作。已经拥有丰富的中餐制作经验的她即将通过埃尔斯沃斯(Ellsworth)成人教育平台开展为期4周的中餐烹饪课。

在她的中餐课中,海兰将教给学生一系列菜谱。而这些菜肴的食材都很容易在当地买到。

海兰生于波士顿地区,后在布鲁克斯当学前教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海兰为什么如此擅于制作中餐呢?

其实,海兰和中国的渊源很深。她和丈夫收养了一名出生于中国的女孩。而且,海兰家还连续多年成为上海交换学生的寄宿家庭。

几年前,海兰出差去了亚洲多地。这次旅行坚定了她对中餐的热爱。

“在那里,我品尝到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海兰说。

后来,她师从当地华人李璐生(音译,Lusheng Li)。李出生于中国南部,目前在乔治斯蒂文斯学院(George Stevens Academy)掌勺。

海兰说有一道很简单但却是她最喜爱的菜肴,那就是酸辣汤。汤中有肉糜、豆腐以及葱、姜、蒜。她说,中餐烹饪中大多离不开葱姜蒜这三种佐料。

海兰近年来一直搜集中餐菜谱,她的课程中除了有地道的中国菜外,还会有一些已经美国化了的“改良中餐”,比如最著名的“左宗棠鸡”,还有更古怪一些的“可乐鸡翅”。

在这期即将于2月23日开始的课程中,学生们都有机会一显身手,并与海兰一起对成果进行品尝和鉴赏。(李怡)


(2016-01-21 10:52:02)




下一页:美媒:中国留学生探究在美国被收养中国儿童生活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留学生探究在美国被收养中国儿童生活

参考消息网12月21日报道 美媒称,2014年春天,韩梦(音)拿到奖学金,离开中国前往蒙大拿去学习英语。虽然她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学城,但她发现自己很难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16日报道,不过就在几个月后,她在英语老师组织的一个派对上惊喜地遇到几个华人女孩。问题是,她们都是孩子。像阿纳卡,她是一名8岁的女孩。韩梦找到她的母亲,后者解释说自己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省收养了这个孩子。

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触动了韩梦的感情。她在北京当了十几年的报社摄影记者,也曾看到过中国的孤儿院,那里的条件糟糕。

报道称,中国最近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虽然中国人喜欢男孩的文化习俗一度让许多孤儿院里满是女孩,但活动人士说,因为负担不起医疗费用和害怕社会上的歧视,家长也会遗弃天生残疾的男孩和女孩。

韩梦想知道这些被收养的孩子在新的环境中有什么感受。他们会被孤立吗?他们感到孤单吗?他们会想念自己的亲生父母吗?在拿到奖学金去马里兰学习新闻后,这些问题促使她开始进行调查。

她说:“我想告诉中国读者,被收养的华人在美国是如何生活的。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韩梦通过网上广告去寻找收养华人孩子的家庭。第一个作出回应的是谢丽尔·吴,她在中国江西省收养了她的女儿。吴女士在华盛顿给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授课。她说:“我的工作是照看残疾儿童。所以我一直希望从中国福利院收养一个孩子,亲自来照顾她。”

吴女士给韩梦介绍了一个网站,一些收养孩子的家庭常常在网上联系举行聚会和其他活动。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她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与10个州的大约30户家庭取得了联系。

韩梦说:“一开始,我非常欣赏这些美国家庭。如果不是他们收养了这些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在中国会过得不好。”

虽然被收养的华人孩子现在过着安逸的生活,但她了解到他们面临一个普遍的难题。韩梦说:“当他们长大变成青少年时——到11岁、13岁,或者14岁的时候——他们总是会思考自己在哪里,为什么会在这里,他们为什么不同于其他人。”她还说:“这些孩子会想:‘我的亲生父母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要我了?他们为什么把我遗弃在街头?’”

报道称,这些问题会驱使他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学习语言和文化课,到当他们足够大时去中国看一看。

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儿童福利学者计划的负责人维克托·格罗扎表示:“当被收养的孩子进入青春期、遇到所有青春期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时,一些人想寻找他们的根,与他们的亲生父母取得联系。另一些人则希望学习中国文化,他们并不是很关心自己的亲生父母,更关注文化方面的东西。其他人只想在同龄人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报道称,很多孩子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个过程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少孩子被遗弃在街头,没有任何书面证明,中国也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系统来追踪这些孩子或者他们的亲生父母,其他人可能只想继续往前走。韩梦试图帮助她的一个调查对象,通过医院和当地警察部门找到其亲生父母。但当她找到孩子的父亲时,对方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随后开车离去。

即便孩子的亲生父母后来很难再接受他们,韩梦在调查中发现,总的说来,许多中国人认同和感激这些孤儿被美国人所收养。

韩梦说:“美国家庭给了这些儿童更好的生活,对此我非常感激他们。另一方面,我想让被收养的华人袒露心声。他们有什么感受,领养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我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一座文化桥梁。即便被收养的华人孩子是美国人,他们仍然和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编译/杨雪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领养儿童

(2015-12-21 00:11:01)




下一页:外媒关注在美中国弃儿:被美国人收养 好奇身世





【延伸阅读】外媒关注在美中国弃儿:被美国人收养 好奇身世

参考消息网12月18日报道 美媒称,2014年春天,获得一项助学金的韩萌(Meng Han,音)离开中国,到蒙大拿州学英语。虽然住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学城里,她还是觉得难以跟同学和老师相处。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18日报道,“我觉得非常孤单而且格格不入,因为身边都是和我不同的人,”她说。“这里很多白人,很少亚洲人。”

报道称,但几个月后,在一次英语老师办的派对里,她意外地见到了几个中国女孩。关键在于她们都是小女孩,比如8岁的的阿娜卡(Anaka)。韩萌找到了阿娜卡的母亲,她说自己是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省收养这孩子的。

这个意外的发现,触发了韩萌的好奇心,因为她在北京当过十多年的摄影记者,见过中国的孤儿院,那里的条件有时很可怕。中国最近取消了一孩政策,但重男轻女的文化曾导致许多孤儿院里全是女孩,据权益倡导人士说,还有的父母会抛弃天生残疾的男孩和女孩,因为他们难以承受医疗费用和社会歧视。韩萌想知道,如今拥有“美好的玩具和家园”的收养儿童在新环境是怎样的感受。他们有被孤立吗?他们感到孤独吗?他们想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吗?在凭借一份新闻学助学金来到马里兰后,这些问题促使她立刻开始了一个摄影计划。

“我想告诉中国读者,中国收养儿童在美国的生活如何,”她说,“他们是过着怎样的生活,以及这与他们过去有什么不同。”

报道称,她通过网上广告找到收养家庭,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个回应她的是谢丽尔·吴(Cheryl Wu,音),一个第二代中国移民,她在中国江西省收养了女儿。谢丽尔曾在华盛顿教育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的工作是照顾残疾儿童,”她说,“所以我一直希望能从中国福利院领养一个孩子,我自己来照顾。”

谢丽尔向韩萌介绍了一个收养儿童家庭网络。这些家庭经常在派对或其他场合上会面。大约一年时间里,韩萌认识了在10个州的约30个家庭,有的是通过别人介绍的,有的是因为某非营利组织在一篇新闻稿中报道了她的项目,更多则是通过学校认识的,家人会带孩子去那些学校学中文和中国的舞蹈。

“一开始我就很感谢这些美国家庭,”韩萌说。“如果没有他们,这些孩子在中国的生活状况便会很艰难了。”

虽然这些孩子目前生活安稳,但她也了解到他们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比如说11、13或是14岁时,他们经常都会想自己在哪里,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她说。“我的亲生父母在哪里?他们为什么抛弃我?为什么把我丢在外面?”

收养儿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各有不同:有些人会报读语言和其他文化课程,另一些人则等到长大后前往中国。

“在收养儿童进入青春期,并面对所有青少年都会遇到的问题的时候,作为身份认同发展的一部分,一些人希望寻找自己的根源,了解自己的最初或亲生家庭,”凯斯西储大学曼德尔应用社会科学学院(Mandel School of Applied Social Sciences at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儿童福利研究员项目主任维克多·格罗扎(Victor Groza)说。“还有一些人希望能够多了解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亲生家庭没那么关心,而是更注重自己在文化上应如何自处。有些人只想跟从自己生活背景下的同辈和文化建立身份认同。”

报道称,许多收养儿童希望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但鉴于他们很多都是被抛弃的,没有相应的记录,在中国寻亲几乎不可能。中国亦没有全国系统可以追踪记录这些孩子或他们的亲生父母。还有些孩子只是想把这些抛在脑后。韩萌曾试图帮助其中一个,通过医院和当地警方寻找她的亲生父母。但当她找到了这名收养儿童的父亲后,此人承认了自己是父亲,然后就驾车离开了。

尽管很难在之后再去接受自己的亲生孩子,但韩萌通过这个计划发现,整体来说,很多中国人对美国人收养这些孤儿的举动是心存感激的。

报道称,“我也很感谢这些美国家庭给了他们更好的生活,”韩萌说。“另一方面,我还想替这些华裔收养儿童发声,说出他们的感受和收养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我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一道文化桥梁。即使华裔收养儿童现在是美国公民身份,但仍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Lily Xiao Larson(左)和她的同伴在中国舞蹈课堂上玩耍。她的父母为了让她上该课程,将她带到中国文化和社区服务中心。同时他们也在这里学习中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1 19:37 , Processed in 0.04367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