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过分强调“不与陌生人讲话”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阴影,科学的“防拐实验”,则能通过行动不断强化孩子的防拐意识。 10岁小儿郎,一听棒棒糖,跟着“叔叔”走,转眼出商场。宜阳警方开展的“我不跟你走”防诱拐活动结果令人唏嘘:3分钟内,9个孩子被“骗走”。 这个结果,让人惊讶又害怕。 惊讶被“拐”孩子的年龄。9个孩子的年龄为4岁半至10岁。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无论幼儿园还是学校,应该都讲过防拐这个话题,但10岁的孩子也轻易被“骗”走了。 惊讶“拐骗”的诱物。一根棒棒糖,可谓十分普通,却能将孩子成功“骗”走。 惊讶被“拐”孩子的数量。此次活动,宜阳警方共挑选了11名孩子,被“拐”者竟有9人,受骗率约82%。这让人难免有可怕联想,如果参加实验的有100名孩子呢? 一根棒棒糖就能把这么多的孩子“骗”走,说明家庭、学校对安全教育还有需要提升的地方。相较过分强调“不与陌生人讲话”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阴影,科学的“防拐实验”,则能通过行动不断强化孩子的防拐意识。 由此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防拐不在年龄大小,防拐教育也应力求深入孩子内心,并有实实在在的效果。 比如,孩子们对游戏、故事、儿歌、图片等印象深刻,利用情景代入法,家长定期以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将“权威恐吓法”“物质利诱法”“带路引路法”等各种拐骗伎俩,生动形象地植入孩子脑海;也可以利用“性格培养法”,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听话”,要尽早让他们学会在哪种情况下该“警惕”和“拒绝”,让他们学会大胆向警察或其他可靠的人求助。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安全、和谐的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让孩子充分信任家长,乐于跟家人分享喜怒哀乐,也便于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有力引导。可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建立防拐意识的有效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防拐实验”测试的是孩子的防范意识,真正保护孩子,还需要测试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组成的儿童保护体系是否牢固,幼儿园、学校和家长是否实现了无缝对接,警方是否建立了强有力的打拐机制等。(新闻观察员 洛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