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找 ——王永福寻亲记
《孤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18年的人生,王永福就象一只孤雁,独自从这里飞到那里,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颠沛流离的生活,王永福过怕了。2000年,六岁他因惧怕父亲的责打离开了家,不久被迫成为人们口中所说的“小偷”。在深圳,王永福被胁迫着“学习”偷盗“技巧”,他不愿意,但这样的“不愿意”,换来的就是接二连三的被打骂,被烟烫,被铁片烙。终于,寻到机会,王永福夺门而逃,一个好心的阿姨将他送到了派出所。派出所民警带着王永福试图找到胁迫他偷盗的人,无奈,人去屋空。民警又试着帮他寻找家人,依然无果,最后,民警只得将他送到了深圳市民政局救助站,后来又到了深圳市金平少年儿童助养中心,这里,成为他离开家后的第一个栖身之所。
没有风吹日晒,没有打骂喝斥,王永福在助养中心无灾无难的住到了17岁,并学习了管乐。2011年1月,王永福与助养中心的小伙伴们到北京参加“2011全国少年儿童新春联欢晚会”的录制。节目录制完后,王永福没有再回深圳,而是留在了北京,他没有身份证,被称为“黑户”,只能在火车站靠打零工为生。
2014年12月,王永福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登记了寻家信息。深藏在心里的记忆,被跟进志愿者余生一点一滴挖掘出来,父母和奶奶的姓名,家的环境,家乡的农作物……
王永福在找家,找自己的身份,他坚信自己是四川达县的,他要从北京回到四川,只有这样,他才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然而,没有身份证,他又无法购票成行。这两者,看似有关联,却又相互矛盾,王永福迷茫了,到底该怎么做?
失望的王永福,寄希望于志愿者。余生将他的四川口音以及部分记忆里的地名,发给了四川志愿者。志愿者们据此重点排查达州及周边。一条条线索出现,又一个个排除。
2015年,北京志愿者可可协助王永福采血入库,遗憾无比中信息。同年,四川志愿者王涛联系《达州晚报》,刊载了王永福寻亲信息,新的线索出现,却又再度排除……
2017年,志愿者风神找到疑似地,发给王永福看了以后,进行实地走访,无果;
2018年,思家心切的王永福从北京回到四川,志愿者联系了达州市广播电视台,全程报道王永福寻亲故事。达州火车站无记忆,警方查询无疑似,志愿者建议他到成都去找。成都火车站、国防乐园、石羊场汽车站等地留下了志愿者与王永福的身影……
在成都,志愿者们经过数次分析,结合王永福自己画出来的一幅地形图,最终将疑似地址锁定在了崇州市三江镇,随后,制作了王永福的寻亲图片。
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图片很快传遍了三江镇所有村落。惊喜出现,疑似家属看到了寻亲图片,联系了余生,王永福,是他失踪多年的侄儿!离家18年,登记4年,在志愿者、媒体、警察各方共同努力下,DNA,比中了!孤雁回归!
颠沛流离的生活,结束了,王永福的心也定了,紧接着,户籍解决了,在派出所办理落户的过程中,他的脸上有着藏不住的笑容,轻轻的摁上指纹的同时,他对自己说“我是有身份证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