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曾记得很清楚,是四五岁时在路边,被两个男人以带他买“好吃的”为由拐走,坐了两三天的火车才到福建,又转手给了一个当地的人贩子,最后卖到了现在的家庭。
小曾不记得父母,只记得有个姐姐,买家和邻居说,他以前的名字是四个字的,被买来的时候语言不通,后来才学会的福建话。他记得家在农村,有田,家乡的房子是木质结构,屋顶盖瓦,是有些破旧的自建房,人牛混住。母亲或者姐姐曾带着他去赶过集,中途要经过火车路(铁轨)。在福建长到14岁时,小曾辍学,再也没有回到课堂,后来在社会上与四川、贵州省份的人打过交道,每当这时候,他就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甚至能听懂这两个省份的方言。基于此,他怀疑自己可能是从西南地区被拐到福建来的。
2023年12月底,小曾在宝贝回家登记,寻家工作组志愿者蓝色海岸了解情况后,整理信息发帖,同时指导他采血。2024年1月下旬,蓝色海岸收到了网站发来的线索,志愿者大虫排查发现,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老碾乡格里休村的何拉朋,疑似小曾的亲人。
线索指向明确,疑似人只有一个,关键的是,凉山州是彝族,有没有可能小曾四个字的名字就缘于此?再结合小曾对四川和贵州的亲切感,蓝色海岸暗忖,这个何拉朋极有可能就是小曾的家人,而凉山州,也许就是小曾寻找多年的家。
1月25日,经四川志愿者淡雅宁静协调,当地志愿者很旧很旧的风开展了走访工作,并迅速反馈:何拉朋的孙子于1995年5月被拐,当时他们就找到了人贩子,人贩子也承认了犯罪事实,并带着他们前往成都寻找,但成都之行并没能接回孙子,他们怀疑人贩子骗了他们。在那个年代,一方面寻找困难,另一方面也惧怕人贩子报复,最终他们只能无功而返。何拉朋孙子丢的时候7岁,汉名叫马伍萨,家里有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小姨。据何拉朋回忆,孙子的右胳膊上有一个伤疤,是小时候被玻璃划伤,另外,家里以前住的房子是木质结构的两层瓦房,底下一层用来喂牛,上面一层住人。村子附近有两个火车站,是村民的主要出行地。
除了姐姐其实是“小姨”外,何拉朋家的所有信息与小曾记忆里完全相符,包括右胳膊上的伤疤,小曾的右边小手臂内侧也有一个疤痕。何拉朋一家是彝族,所以孙子的彝族名字叫甲巴伍萨,与小曾说的自己是四个字的名字相吻合。
甲巴伍萨丢失后,父母离异,直到2023年11月,孩子父亲何日母才找到现居西昌的前妻阿久阿依,一同前往当地警方采血。此次得知有个孩子可能是甲巴伍萨后,何日母立刻提出要与志愿者面谈,于是当天下午很旧很旧的风与何日母及其小儿子相约见面,进一步确认了孩子失踪的事情,并建议他们到当地警方查询DNA入库事宜。
寻子心切的何日母和阿久阿依等不及警方的结果,经网站协调,在很旧很旧的风的指导下,两人二次采血,同时淡雅宁静在网站代为登记了家寻信息。适逢春节,相关工作暂时告一段落,3月25日,DNA鉴定结果证实,小曾就是被拐29年的甲巴伍萨。
当得知亲生父母已经找到的时候,小曾的内心五味杂陈,也许是近乡情更怯,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团圆,小曾反而退缩了。在蓝色海岸的劝解下,直到5月24日,小曾才终于下定决心,准备踏上回家的行程。5月26日一早,在德昌县志愿者的见证下,小曾回到了家中,与父母亲人团圆!
原帖链接: 约1989年疑在西南地区出生1994年左右被拐卖至福建省泉州市的小曾寻亲671346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或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