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77|回复: 5

[打拐政策] 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心愿:天下无拐

[复制链接]
杲杲 发表于 2011-12-1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是“2011年度法治人物”,他的名字随着他的打拐工作声名鹊起,他工作的背后,是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的期盼
    法治周末记者 尹 丽
    当央视“法治的力量2011———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演播厅中的背景屏幕向两侧打开,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挥着手,一脸淡然地走了出来。几分钟后,他接过了“2011年度法治人物”的奖杯。
    “2011年度法治人物”是陈士渠今年获得的众多奖项之一。对他而言,今年在奖项上多有斩获:求是杂志社颁发的“年度杰出贡献奖”;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评选的“中国魅力50人”;检察日报社的“年度正义人物奖”;新浪网的“微博最具影响力公务员”……
    “我不看重奖项,这些奖并不是给我一个人的,主要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打拐工作的关心,和对公安机关打拐工作成效的肯定。”陈士渠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也正因如此,陈士渠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领奖。他还坦言,自己领奖很“谨慎”。
    “一定要是正式的单位,颁发的比较权威的奖项,我才去。”陈士渠说,因为有了“共和国脊梁”之类的前车之鉴,自己收到获奖通知时,总要看看其他的获奖者是谁。
    为听真话而“潜伏”
    时间回溯到2007年7月。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成立,陈士渠被任命为打拐办主任。这时,距他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到公安部刑侦局工作,已是第10个年头。
    在身为打拐办主任的4年多时间里,陈士渠和全国打拐民警一起,解救了4万余名被拐妇女儿童,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2011法治人物”的颁奖台上,当陈士渠接过奖杯时,台下,某个不被摄像机扫到的地方,“宝贝回家”网站创办人张宝艳,激动得把手掌拍得通红。
    “宝贝回家”是吉林省通化市的一个民间公益网站,致力于帮助失踪儿童,包括被拐卖儿童的父母,找回他们的孩子。
    2009年3月的一天,张宝艳第一次接到陈士渠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我想做好这个事情(打拐),不仅仅因为我是警察,我也是孩子的父亲。”电话里,陈士渠除了谈打拐工作,还语气诚恳地加了一句。
    张宝艳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与陈士渠的通话结束后,自己“放下电话就哭了”。
    陈士渠的这个电话,让张宝艳心头五味杂陈:欣慰、激动、感动……这些情绪融在一起,又一股脑地随着泪水流了出来。
    除了在网站上发布信息,张宝艳还建立了供失踪儿童家长交流的QQ群。她没想到,陈士渠会用“志愿者007”的网名“潜伏”在群里。
    家长们更无从知晓“志愿者007”的真实身份。直到他们发现,这个志愿者,似乎很不平常:他精通法律,了解政策,“好像是个警察”。
    陈士渠这才亮出身份,并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一些家长同最初接到陈士渠电话的张宝艳一样,也“难免抹眼泪”。
    “当时想听取他们对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建议,收集相关线索,加大工作力度。现在,他们提出的建议、意见,我们基本上都吸收了。”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陈士渠解释自己联系“宝贝回家”网站的原因。
    至于为何不亮明身份,而是选择“潜伏”在QQ群中,陈士渠则表示“主要是想听真话”。
    直到被公安部邀请到北京来开座谈会,张宝艳才初次与陈士渠见面。
    在做“宝贝回家”网站前,张宝艳几乎没与警察打过交道。在公安部开了几次会后,感觉接触到的陈士渠谈吐时很有风度,“有点像个谦虚的书生”。
    比如,陈士渠从不介意与她坐在街边小店,边吃饭边讨论打拐的事情,而且很愿意倾听她这位非专业人士的建议。
    微博打拐压力大
    2010年12月12日,陈士渠开通了个人微博,意在收集更多的打拐线索。
    陈士渠回忆,自己刚任打拐办主任一职时,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并不觉得拐卖犯罪很严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线索难觅。
    当《法治周末》记者问陈士渠,最初开微博时,是否有顾虑。他回答得很迅速:“没有。”
    随后,他又笑着补充:“当然,有了微博后,我的工作量和压力都增大了很多。对开微博的政府官员来说,会弄得你到哪都有人认识,如果工作做不好,肯定大家都会在微博上进行批评。如果打拐工作做不好,肯定会在微博上骂我。但最终,这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我觉得,开微博特别有价值。”
    如今,陈士渠的微博粉丝超过百万,几乎每天都有失踪儿童的家长给他发来私信。有时候,一天就有几十封。
    “2011法治人物”颁奖晚会上播放的一个短片,就是以陈士渠与一位被拐儿童的父亲在微博上的数次互动为线索。历经几次曲折,公安机关最终顺利解救出这名被拐的孩子。
    陈士渠坦言,这次打拐也是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直到现在,那位被拐孩子的父亲还经常在微博上问候他。
    “前一段时间,他说要给我寄茶叶,我说不用。昨天,我看他好像在微博上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是‘陈主任为打拐确实很辛苦’”。陈士渠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还没来得及回复,工作太忙了。”
    没时间回复的留言,在陈士渠的微博上还有不少。但除了一些劝他保重身体之类的“慰问信”,陈士渠大都会逐一查看,并给予回复。
    在网络上,有人给开了微博的学者、官员们“贴标签”———用的是他们微博中出现最多的句子。结果,陈士渠的标签是“已处理、已督办”。
    陈士渠在微博上的“发言”,往往都在深夜。对“1个月出6趟差是家常便饭”的他而言,也只有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才有可能在微博上花时间。
    事实上,陈士渠备受媒体关注的“微博打拐”,不过占他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他的身影出现在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的现场。他觉得:“我们(公安部的官员)如果去了当地,当地会更加重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力度会更大。”
    尽管全力出击,但在陈士渠看来,要实现自己“天下无拐”的心愿,还很漫长。
    在近期的一次打拐行动中,他还见到有位农村老太太哭着喊着:“家里没有男孩,怎么传宗接代啊?”
    没有“官味儿”的官员
    在微博上难以计数的打拐信息中,陈士渠常穿插上一首古诗配以一张鲜花图片。摄影、诗歌,这两样是他周围的人们皆知的雅兴。辛弃疾、苏轼,因为“作品风格豪放”,成为了他最欣赏的诗人。
    陈士渠的为人风格也大抵如此。不少采访过他的记者,都觉得这位打拐办主任的脾气好。在媒体圈中,陈士渠是出了名的“和眉善目,没有架子”。
    而之所以愿意在媒体上频频发言,陈士渠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在打拐这个问题上,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另外,他也希望,借力媒体的传播,让人们增强“反拐”意识。
    不过,陈士渠笑言,与接受记者采访时相比,自己在打拐时是“另一番模样”。打拐办处长尹国海与陈士渠相识多年,他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如果陈士渠一接到电话,眉头瞬间锁紧,那一定是又有人举报拐卖线索,“典型的嫉恶如仇”。
    因为打拐而结识陈士渠的北京律师张志伟,称自己做律师多年,自认见多了警察圈里的文化人,但在他眼中,陈士渠却是难得的“文武兼备”。
    作为一名法学博士,陈士渠主持起草国家反拐行动计划;接受媒体采访时讲打拐形势、犯罪特点、行动成效、众多的数据、详细的案例、法律条文,他一一道来,不用翻看材料,不用凝神细想。
    令张志伟意想不到的是,全国联网的打拐DNA数据库,短短几个月就建立起来了,工作效率让人惊讶。在制定政策方面,陈士渠绝非“拍脑袋”的官员,而是“一开始就深入下来”。张志伟说。
    可这种扎根般的向下姿态,却还是让陈士渠声名鹊起。更多的人开始认识这位不那么有“官味儿”的官员。
    一次难得的假日,陈士渠和家人爬香山。当时他带着墨镜,以为没人能认出自己。但当他与一个年轻人擦肩而过时,还是听到对方跟自己的同伴说了一句:
    “嘿,他就是打拐办主任陈士渠!”


http://www.cqn.com.cn/news/xfpd/szcj/dflb/508073.html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穿名牌喝酸奶 发表于 2011-12-15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更多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战士 发表于 2011-12-23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士渠:待天下无拐
2007年底,公安部打拐办成立,当时还是二级警督的陈士渠被任命为打拐办主任。4年来,这个单位成为全国被拐妇女儿童家属的希望寄托。
 微博头像照片上,陈士渠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怀抱“全国实施发展妇女儿童纲要先进集体”的金色匾额。这是11月27日的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亲手颁发的。
38岁,玉面,戴眼镜,一级警督,公安部打击拐卖犯罪办公室主任。

  这副模样今年亮相媒体的次数多得数不过来。自从2009年4月全国开展第五次打拐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6137起,拐卖儿童案件11777起,共打掉7025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49007人,解救被拐儿童18518人、妇女34813人。

  对陈士渠来说,11月生日那天在微博上收到的两千多人次的转发和评论祝福让他感动。

  那个周末他加班,回家已经午夜,没时间过生日,但依然很高兴,因为案件有重大突破。粉丝们钦佩陈士渠的敬业和执著,纷纷在深夜为他送上生日祝福。

  入行

  到打拐办这个新机构赴任之前,陈士渠在公安部办公厅工作。之前是在刑侦局犯罪对策处工作。他的硕士专业是刑事诉讼法,博士专业是证据学。

  2000年,被抽调参加第四次全国打拐专项行动后,陈士渠写了一篇论文《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形势与对策》。文中他提出当时打拐工作存在的两大困难:一是“基层公安机关打拐经费困难”,二是“安置、遣返工作难度大”。

  他在这篇文章中总结道:“公安部在全国开展的‘打拐’专项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专项斗争只是权宜之计,如何建立健全科技含量高、信息传递快、责任落实、协作有效,能够及时发现和打击人贩子,迅速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打拐’新机制,已成为全国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时他大概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新机制”的责任人。

  上任后,他的第一项工作是半年时间的调研。结论是妇女儿童被拐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公安部门必须创新机制,不断加大打击防范力度,保障老百姓安居乐业。

  在对打击和防范中存在的问题逐条梳理后,陈士渠主持起草了《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草案。这个计划从政策层面上解决了反拐的治本问题,即综合治理。

  计划于2007年底对外发布,2008年元旦生效。这份国家级反拐工作指导文件,确定了此后5年中国反拐核心内容,涵盖预防、打击、受害人救助、遣返及康复、国际合作等反拐工作的各个领域,并首次提出“建立集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为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

  建章立制

  在国家计划推进的4年过程中,打拐反拐长效机制在逐步完善。

  突出的表现是,当年需要民警掏腰包给被害人买车票回家的尴尬不再出现。后续安置的工作也交由民政、妇联等部门处理,警方可专心于抓捕犯罪嫌疑人和解救被拐对象。

  今年10月,经过近半年侦查,中国警方远赴非洲安哥拉,在当地警方协助下,摧毁一特大拐骗中国妇女强迫卖淫犯罪团伙,解救中国受害妇女19人,将11名犯罪嫌疑人从安哥拉押解回国。这是近年来中国警方侦破规模最大的一起跨国拐骗强迫妇女卖淫案。这些被害人解救回国后的临时安置、救助等工作是由民政部门承担的。

  在外部机制理顺的同时,公安机关的打拐工作也进行了机制创新。比如“儿童、少女失踪即立案”保证了案件侦办及时。每当有人在微博上对陈士渠爆料说发现孩子失踪,陈士渠都会不厌其烦地告知:“请马上拨打110报警。”接到报警后,警方将启动“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

  在儿童或少女失踪的第一时间,往往无法确定其是否遭到拐卖。经过事后核查发现有的失踪其实与拐卖无关。陈士渠说,这种情况下,“撤销案件就可以了。”

  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警方内部资源侦破拐卖案件,公安部提出侦办拐卖儿童案件“一长三包责任制”,即由县市区公安机关主要领导或者主管领导担任专案组组长,“由专案组长承担破案、解救孩子、安抚被害人家属三项工作,案件不破,责任不能撤销”。

  迄今公安部已分3批发布30个A级通缉令,追捕重大拐卖在逃犯罪嫌疑人。“A级通缉令”一直被视为公安系统追逃的“最高手段”,将此规格运用到打拐工作上,“表明了公安机关严打拐卖犯罪和追捕拐卖犯罪嫌疑人的决心”。

  事实证明,有犯罪嫌疑人在通缉令发布当天晚上就被举报并抓获,30个A级嫌犯已全部归案,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

  长效机制也正在形成,比如建立了“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解决了儿童失踪被拐多年后身源识别确认难的问题。对于群众举报和警方摸排中发现的来历不明儿童,可以借助这一信息库查找亲生父母。

  “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比中了1500多名孩子。”陈士渠说。

  这一系列新措施成效显著,提高了打拐反拐工作水平,有力地遏制了拐卖犯罪的蔓延势头。

  全身心,得民心

  从事打拐工作的几年中,陈士渠亲眼目睹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他清晰地记得在福建山村里解救一个被拐孩子的一幕。

  “当时只有四五岁,是两岁被买来的。我们到他家里去的时候,他养母抱着他,民警要带他走,孩子哭得一塌糊涂。”

  民警跟孩子的养父交代,孩子是被拐来的,必须解救送还。养父拿出一张字条,上书“家庭困难”,“自愿将孩子交由这家抚养”,“永不反悔”,落款还按有手印。

  “人贩子出卖孩子时编造了虚假信息。孩子很无辜,被拐时哭了好几天,好不容易适应了,以为养父母是父母。这回又被解救回去,又得哭几天,对他来说心理上受尽伤害。”

  拐卖一旦发生,这样的伤害便难以避免。今年,为了惩戒买方市场,公安部要求,凡是被解救的孩子,如果一时找不到亲生父母,则交由民政部门下属的福利机构代为抚养,不允许买主继续抚养。

  还有一次座谈会的经历也让陈士渠印象深刻。当时他询问一位高中毕业后被人贩子高薪诱惑而被拐卖到山村里的女青年:“你不知道有拐卖这回事吗?”女青年回答:“在被拐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人贩子。”

  这一令人惊悚的案例,让陈士渠觉得,预防应该走在破案前面。

  除了大力宣传,他也花力气维护自己的微博,觉得这个渠道既可以搜集线索,与公众及时沟通、通报情况,又可以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开通微博一年,陈士渠搜集的有效线索超过1600条,每天他的微博动态尽是对转发给他的案件情况进行回复,尽管回复往往简洁:“已告当地公安机关核查”,“ 已告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已督办此案”。

  网上寻亲的人在这些简短的话语中看到了希望。

  此外,他与民间组织“宝贝回家”网站开展合作,也时常现身寻子QQ群与大家交流,很多寻找失踪儿童的家长有他的手机号,有些人长期与他保持联系而成为朋友。

  目前陈士渠微博粉丝已经突破113万。

  有寻子家长在微博上问陈,“(打拐办主任一职)一般可以连任吗?大家知道了会很舍不得您的,对您熟悉了习惯了有感情了。”陈答:“打拐办主任不涉及任期。请你放心,在任一天,必定恪尽职守。”

  “从我的微博上看得很清楚,哪个地方有新发案件了,马上就有人转给我看,我就马上安排查,成效很明显。”不过,陈士渠倒是挺期待自己这个打拐办主任有朝一日没活干。那时,就真“天下无拐”了。
来源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1-12-23/13661257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木鱼的眼泪 发表于 2012-1-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鱼的眼泪 于 2012-1-1 17:43 编辑

  过去的这一年,微博成了热门词,人们见面第一句都是“你有微博吗?”。在网络横流的时代,微博已逐渐融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陈士渠来说,微博是公安机关开展打拐工作的一个帮手,很有价值。
  他今年38岁。玉面,戴眼镜,一级警督,职务是公安部打击拐卖犯罪办公室主任。他最常说的话是,继续努力,警民利用微博联手,尽早实现天下无拐。
  四年前,公安部打拐办成立,当时还是二级警督的陈士渠被任命为打拐办主任。4年来,这个单位成为全国被拐妇女儿童家属的希望寄托。而他东奔西跑,一次次从人贩子手中将孩子抱回。
  为此,许多人贩子对他恨之入骨。
  2011年11月7日,周末,那是他的生日。回到家已经午夜,虽然没来得及过生日,但依然高兴,因为案情有重大进展。微博上粉丝钦佩他的敬业和执著,纷纷送上深夜祝福,那一刻,他觉得很快乐,再累都值得。
  这个生日的印记让他越发坚定,他立志让天下无拐,把所有的精力和身心都投进了工作,通过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让社会看到希望。
  用他的话来说,我不仅是名警察,也是一个父亲。
  为了孩子而来
  每天再晚,陈士渠都会上网看看微博,除了更新微博外,更多是在查看那些给他提供线索的信息。
  12月24日,首届政法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峰会在京举行。峰会公布了政法官员微博影响力排行,陈士渠位居榜首。
  陈士渠表示,开微博实际上便于公安机关听取民意,2011年公安部推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措施,来深化打拐专项行动,其中有很多建议便是来自微博。
  在他看来,开通微博之后,不仅加强了公安机关与群众的沟通,还能密切联系群众,搜集更多的线索,更营造了一个比较好的舆论氛围。
  以前有一些群众认为孩子找不回来公安机关是有责任的,但是在微博上看到公安机关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健全打拐机制,而且找回来了很多失踪被拐的儿童和妇女后,他们对公安机关也从不理解转变为理解和支持。
  陈士渠说,未来还将继续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加强互动,让中国的打拐工作取得更好成效,早日实现天下无拐。
  自从2009年4月全国开展第五次打拐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6137起,拐卖儿童案件11777起,共打掉7025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49007人,解救被拐儿童18518人、妇女34813人。
  担任打拐办主任前,陈士渠在公安部办公厅工作,之前是在刑侦局犯罪对策处工作。读书时,硕士专业是刑事诉讼法,博士专业是证据学。
  2000年,被抽调参加第四次全国打拐专项行动后,陈士渠写了一篇论文《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形势与对策》。在文中他点出了当时打拐工作存在的两大困难:一是“基层公安机关打拐经费困难”,二是“安置、遣返工作难度大”,并给出一个结论,如何建立健全科技含量高、信息传递快、责任落实、协作有效,能够及时发现和打击人贩子,迅速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打拐”新机制,已成为全国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时的他可能也想不到自己有天会再和打拐联系在一起。
  2007年上任后,他的第一项工作是半年时间的调研。这次的结论是妇女儿童被拐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公安部门必须创新机制,不断加大打击防范力度,保障老百姓安居乐业。
  经过一系列梳理后,陈士渠主持起草了《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草案。这个计划从政策层面上解决了反拐的治本问题,即综合治理。2008年,该文件正式生效,这份国家级反拐工作指导文件,确定了此后5年中国反拐核心内容,涵盖预防、打击、受害人救助、遣返及康复、国际合作等反拐工作的各个领域,并首次提出“建立集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为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
  在陈士渠的带领下,打拐不仅局限于国内,更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2009年12月,中国加入了《联合国禁止贩运人口议定书》,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一个反拐公约,2010年的3月份正式对中国生效。此外,还和越南、缅甸签署了双边的打拐协定,开展国际打拐合作,其中包括联手打击拐卖犯罪,解救受害人。
  2011年11月27日,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亲手给他和所在单位颁发了“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的金色匾额。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士渠说,我是警察,也是一个父亲,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孩子而来,只愿天下无拐!
  建章立制
  四年来,通过国家反拐行动计划有效的推进,打拐反拐的长效机制也在逐步完善。
  从拐卖儿童案件侦办一长三包责任制、来历不明儿童摸排机制、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以及全国打拐NDA信息库的建设,在陈士渠的努力下,这一系列新措施成效显著,提高了打拐反拐工作水平,有力地遏制了拐卖犯罪的蔓延势头。
  但就目前而言,单纯的打拐依然是解决不了拐卖犯罪问题,需要综合治理,这其中就包括宣传、防范、救助、康复。另外,拐卖犯罪特点是跨区域大范围流窜作案,需要投入警力、经费很多,且事后需要协调的救助、安置等工作也很多。
  今年10月,经过近半年侦查,中国警方远赴非洲安哥拉,在当地警方协助下,摧毁一特大拐骗中国妇女强迫卖淫犯罪团伙,解救中国受害妇女19人,将11名犯罪嫌疑人从安哥拉押解回国。这是近年来中国警方侦破规模最大的一起跨国拐骗强迫妇女卖淫案。这些被害人解救回国后的临时安置、救助等工作是由民政部门承担的。“远赴安哥拉解救,机票昂贵,需要投入很多办案经费。”陈士渠说,拐卖案件不是跨省就是跨国,目前负责国家反拐行动计划的相关单位有31个,他所做的就是去协调部委落实综合治理工作,其中包括预防、教育、救助、康复和国际合作。
  此外,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警方内部资源侦破拐卖案件,公安部提出的侦办拐卖儿童案件“一长三包责任制”,即由县市区公安机关主要领导或者主管领导担任专案组组长,“由专案组长承担破案、解救孩子、安抚被害人家属三项工作,案件不破,责任不能撤销”。
  迄今,针对打拐,公安部已分3批发布30个A级通缉令,追捕重大拐卖在逃犯罪嫌疑人。有犯罪嫌疑人在通缉令发布当天晚上就被举报并抓获,目前30个A级嫌犯已全部归案,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
  陈士渠说,“A级通缉令”是公安系统追逃的“最高手段”,将此规格运用到打拐工作上,表明了公安机关严打拐卖犯罪和追捕拐卖犯罪嫌疑人的决心。
  另外,全国打拐NDA信息库建立后,通过信息库的比对,解决了儿童失踪被拐多年后身源识别确认难的问题。1800余名被拐多年的儿童通过信息库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愿天下无拐
  2011年7月24日凌晨3时10分,陈士渠更新微博动态:“加班结束,回家睡觉。长安街上车很少,气温却仍然高。”当天7时29分,他又刷新微博:“下小雨了,希望能凉快些。收拾行李奔机场出差。”
  打拐4年来,睡眠不足4小时的生活作息,是陈士渠的“家常便饭”。
  开通微博一年,陈士渠搜集的有效线索超过2000条,每天他的微博动态尽是对转发给他的案件情况进行回复,虽然回复内容简洁,但对那些孩子的亲人来说却是一种希望。
  在他眼里,预防一定要走在破案前,而微博这个渠道既可以搜集线索,与公众及时沟通、通报情况,又可以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目前,他的粉丝已经突破124万,越来越多寻亲的人和媒体关注他。
  此外,一些网友也在微博里掀起活动支持他,比如“微博打拐”等等,这些活动都给警方提供了许多有效的线索。但有些网友对于部分问题认识不够,也给陈士渠他们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惑。比如,街头乞讨儿童是违法犯罪问题,但跟拐卖还不是一个问题,许多乞讨儿童都是父母或亲属带领乞讨。今年2月9日,珠海公园寻子事件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孩子在公园前乞讨,父亲就在后边不远处盯着,没人时再过去把钱拿走。后来,经网友举报,民警出动后,将孩子做过DNA比对,才证实是场“乌龙”。
  为了惩戒买方市场,今年起,公安部要求,凡是被解救的孩子,如果一时找不到亲生父母,一律交由民政部门下属的福利机构代为抚养,不允许买主继续抚养。
  在陈士渠看来,拐卖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成因很复杂。只有加大力度打击,强化综合治理,方能解决问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多次表示,如果自己这个打拐办主任有朝一日没活干。那时,就真“天下无拐”了。
  陈士渠:公安部打拐办主任,利用微博打拐,一年收集有效线索超过2000条
  微评语
  他看上去文质彬彬,但嫉恶如仇;他是一个警察,更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为了那些被拐卖的孩子,4年来,他东奔西跑,将4万名罪犯绳之以法,还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他此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天下无拐。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父亲,这个国家更需要这样的警察
  微语录
  2007年4月29日,安徽凤阳县4岁女童樊文静在上海市宝山区唐家桥暂住地玩耍时被人拐走。上海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查明薛庆恩(男,28岁,山东梁山县人)有作案嫌疑,并对其上网追捕。2011年12月,薛庆恩在河南落网。经专案组审查,在山东梁山县杨营小学解救被改名为薛静静的樊文静,送还其亲生父母。
  2011年12月28日
  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由民政部牵头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12月26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要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力争到2012年底基本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目标。
  2011年12月27日
  今后将坚持对拐卖儿童犯罪“零容忍”的政策,不间断地组织打击行动,直至天下无拐。
  2011年12月7日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拐卖儿童犯罪侵害的高危人群。一方面,家长要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和基层党政组织也应采取措施,让这些儿童能够入托入学,不给人贩子以可乘之机。
  2011年12月5日
  周末这两天加班,今天案件有重大突破。刚回到家,很高兴。顺便告诉大家,今天是我生日。有木有没睡的?同乐。
  2011年11月7日
  全国拐卖犯罪多发地区均应借鉴河北邢台的做法,一方面发动群众,严打拐卖犯罪,另一方面,主动防范,减少拐卖发案。
  2011年11月5日
  【提醒:父母教育子女应注意方式方法】2010年5月11日,安徽淮南潘集分局接报儿童蔡志远下午放学后失踪,遂立案侦查,采取多种措施查找。今年6月28日,在田家庵一网吧找到蔡志远。经查,蔡志远因父母对其严厉管束而心生不满,去年离家出走后在田家庵一带以捡拾废品为生,因对父母不满而从不与家人联系。
  2011年11月1日
  凡记得自己幼时被拐的人员,请与所在地公安机关联系,采血检测入库比对;失踪被拐儿童父母亦请报案,并采血检测入库。检测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
  2011年10月23日
  在第六届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交流会上,民政部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各救助保护机构,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部署,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上着力实现 “三个转变”,即变“自愿受助”为“主动救助”,变“简单接送”为“儿童优先”,变“批评教育”为“教育矫治”,不断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
  2011年10月20日
http://tech.sina.com.cn/i/2011-12-31/0003658777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木鱼的眼泪 发表于 2012-1-1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拍女子卫生间遗弃男婴 以手捂脸步履蹒跚,详细内容请看视频
http://share.vrs.sohu.com/541521/v.swf&autoplay=fal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杨娜娜 发表于 2012-1-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 永远支持打拐 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4 05:51 , Processed in 0.03854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