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昨天社论《让流浪儿回家,政府和民间须形成合力》 社论称赞政府高层对流浪儿童的重视,同时也希望整合民间力量形成合力,不仅在“发现”过程,“救助”过程也可以最大化调动民间组织的积极性。 但总体而言,政府与民间的合力,主要还是“家庭保护式”思维,希望这些流浪孩子“回家”,但实际上很多流浪孩子已经无家可回,或者不愿意回家,往往造成二次流浪。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在社会照顾模式上发力。从“家庭保护”和“社会照顾”两方面发力。 据媒体援引长期致力于流浪儿童问题研究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晨的观点,除了少数被外力胁迫、非自愿离家的孩子,还有相当数量的孩子主动离开家庭,并且千方百计不愿回家。“在许多救助站,防止孩子逃跑,成了工作人员共同默认的不成文的职责。” 虽然说家庭是温馨的港湾,但实际上,很多流浪儿童早已没有完整的家庭,即使回到家乡,也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一般而言,经济贫困、生存条件恶劣、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少儿自身心理特点,以及胁迫未成年人犯罪等是造成儿童流浪的几大原因,也就是说流浪儿童的家庭监护能力缺失将是一个必须直接面对的现实。 基于这样残酷的现实,当前破解流浪儿童救助难题,政府与民间的合力,必须在社会照顾模式上发力,如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信息共享机制,确认流浪儿童返乡后无法得到照顾的,可以尝试考虑在流入地就近安置,让相关的民间机构参与,组织流浪儿童入学读书,或者联系热心市民对其进行必要的照顾。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11-12/29/content_3572641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