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0日晚,被拐近3年的深圳男童彭文乐与爸妈在机场相拥而泣。CFP供图
作为2011年初的一场网络运动,意在解决问题的“微博打拐”很难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提醒人们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这是无意中的收获。
《南风窗》
“人贩子”,这个名词,相信是所有有了孩子的父母最大的噩梦,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后,笔者本人一直被自己的父母提醒要提防“人贩子”,同时还在孩子长大能听懂话后,不止一次地对孩子复述着“人贩子”的危险,并且还不时地在与孩子分离的短暂间隙里,因为这个词,而一遍一遍地汗颜……
追究这个词的恐惧根源,大概来源于早些年前信息时报关于街头乞丐宫璇璇、拐子村的系列报道,稍有留意的读者,大概不会忘记那个丢到广州街头,被人反复挖开伤口,用于乞讨的小女孩宫璇璇,她那被人拐带操控的命运,当时刺痛了很多家长的心。但是街头行乞,操控乞童发财并未因此而停止,而且一直在跟公安城管做着猫鼠游戏,这其间丢失孩子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直至今年2月初在微博上才得到一次群体性爆发,那就是震动全国的“微博打拐”事件。
1月17日,一位母亲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帮忙用微博寻找失踪的孩子,微博发出后,立刻引起网友关注。随后,在2月初,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开设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引起全国网友、各地公安部门的关注,网友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踪的父母能借此信息找到自己被拐的孩子。
随后,该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直到2月8日达到高潮:中国第一家“寻子店”店主彭高峰,终于辗转通过微博找到了被拐卖3年之久的儿子彭文乐。在新闻中,我们跟着阔别三年的妈妈一起去机场接孩子,一起期待着孩子喊出那期待3年的“妈妈”,然后又小心谨慎地跟着一家三口回到深圳的家,期望着孩子能适应新的生活,重拾记忆……这些情节,图文并茂地,像连续剧一样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更深刻地给大家上了一堂防拐防人贩的社会课,同时也更加深了所有人对“人贩子”的恐惧……
在接下来的新闻报道里,我们看到了各级政府机关的积极反应:2月10日,公安部通知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解救受害儿童;两会期间,温总理责成民政部对流浪儿童救助问题抓紧研究、提出意见,并且要向国务院作专题汇报;12月26日,八部委部署“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力争明年底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同时要求适龄返乡流浪儿各地须安排上学。
虽然政府为打拐作出了一系列决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我想要问的是,在这些政策之下,我们能放松对“人贩子”的戒备吗?我们能停止对“人贩子”的恐惧吗?相信很多家长们都会摇头!正如公安部打拐办主任所说,买方市场的存在是拐卖犯罪屡打不绝的重要原因!假如我们消除了城市街头儿童流浪乞讨现象,但那个庞大的买方市场不消除,将是我们防不胜防的重大危险,如何能根除这个买方市场?其实不是靠大家微博上的人海战术,也不是靠一个行政命令(清除流浪乞讨现象)就能根除的,还是要靠接下来我们政府更多地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及收养体制。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我们期许政府能推出更新更全的制度,让我们的“人贩子”噩梦永远成为过眼浮云!
事件最新进展:
12月26日,八部委部署“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力争明年底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并要求适龄返乡流浪儿各地须安排上学。
影响力指数:★★★★☆
理由:事件历时近一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微博打拐之风,公安部、民政部等部门积极配合与部署相关行动。
来源链接:http://tech.hexun.com/2011-12-31/1368650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