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又至,爱心人士又开始担心:那些流浪乞讨人员过得好吗?冷暖有保障吗?记者日前来到蚌埠市救助管理站,随工作人员亲身体验救助行动—— 回家:专人专车“接力”送返 “慢点走,注意脚下! ”12月11日中午,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魏书舟与司机朱师傅一边一个,将一位老太太小心地扶进一辆民政救助车。魏书舟告诉记者,老太太家在怀远县,现在是送她回家。记者随即跳上车,车子向怀远县方向平稳驶去。“老太太有老年痴呆症状,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显示,她叫余德华,1934年出生,住址为怀远县兰桥乡瓦房村。 ”魏书舟告诉记者,老太太在江苏无锡火车站附近流浪,被当地救助管理站救助,并于12月10日送到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合肥市救助管理站今天上午将她送到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现在送她去怀远县救助管理站。 “你家里有哪些人? ”“怎么出来的? ”“你记得哪个电话号码吗? ”路上,记者试着问了余德华几个问题,但她嘟嘟囔囔,不知所云。 魏书舟介绍说,救助管理站一般通过看、查、问、闻等方式甄别流浪人员身份,对年老、年幼或者残疾无认知、表达能力,因而无法查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也无法查明其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救助管理站会上报并给予临时安置。像余德华这样能确认住址的,就直接送当地救助管理站,然后送回家。 下午2点左右,救助车停在了怀远县救助管理站门口。魏书舟与怀远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黄玉萍交接后,搀扶着余德华进入办公大厅。黄玉萍细心地给余德华拍照、询问、检查身体状况后,将她带到休息室休息。 随后,黄玉萍通过电话联系到瓦房村一位负责人葛书记。葛书记在电话中告诉黄玉萍,余德华的儿孙都在无锡打工,联系不上,村里也没有任何亲戚。上次,余德华走失,被救助管理站送回村里,在他家住了两个多月,这次他不会再接收了。 “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亲属、村里不愿意接收。 ”黄玉萍又电话联系了兰桥乡政府民政工作人员,对方了解情况后,表示会将余德华先安置到乡敬老院,再想办法联系其亲属。 “等老太太休息一下,就送她去乡政府。老太太已是第二次进救助站了,希望亲属看到新闻后能主动与乡政府联系,早日接她回家。 ”黄玉萍说。 安置:救助站里临时“安家” 大电饭锅熬着的南瓜粥“吱吱”冒着热气,铁锅里炒着的蚕豆也飘出阵阵香气。下午5点,蚌埠市救助管理站涂山安置点食堂里,工作人员正在为流浪人员准备晚饭。工作人员吕家利告诉记者,这里一天三餐,中午有两菜一汤、有荤菜,猪肉、牛肉3天轮一次。对每一位进入临时安置点的流浪人员,工作人员都首先做到“五个一”,即洗一次澡、理一次发、换一身新衣服、检查一次身体、陪同谈一次心。 安置点值班室墙上的公告栏显示,当天,安置点里有36名流浪人员。其中,7名男性,29名女性;有3名一般人员,22名智障人员,7名精神病人,4名住院治疗人员。“我们对流浪人员进行分类,是为了有针对性地管理、服务,防止出现意外。 ”吕家利说,“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我们还要帮着脱衣、盖被、洗澡、喂饭等。 ” 在一个装了空调的房间里,并排放着3张床,每张床上都有两床军绿色棉被。32岁的雪会玲斜靠在床头,目光呆滞。安置点工作人员翁汉侠说,刚帮她洗头、洗澡,换过一身干净衣服。安置点的档案材料显示,雪会玲是在蚌埠市火车站被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巡查发现的,她11月份才被救助管理站送回家。 “许多救助对象是被重复救助的。 ”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门建林无奈地说。 据了解,蚌埠市救助管理站是我省唯一的全国一级救助管理站,不仅负责本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还承担6省1市跨省接送任务,年平均进站救助量达7000余人,每年被重复救助的有几百人,其中不乏专门“跑站者”。由于目前的救助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有缝隙”,一些流浪者反复流浪,一些“跑站者”有了可乘之隙,导致重复救助,浪费了宝贵的民政救助资源。 “救助站只能临时安置,要从根本上解决流浪人员的生活困难,才能止住流浪的脚步。 ”门建林说,有一次,救助管理站接收了一名流浪老人,老人清楚地记得老家在舒城县某村,想落叶归根,回村里度晚年。然而,由于老人多年在外流浪,户籍早已被取消,所在镇村不愿意接受。联系地方民政部门后,多次协调,才让老人得以在村里安家。 “如果不能落户,老人就难以享受社保待遇,生活就没有着落,很可能再次流浪。 ” 【政策链接】 ◎省政府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3〕1号),首次将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列进省政府民生工程。通知明确指出,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加强流浪救助机构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救助能力;开展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对散居、集中供养孤儿分别按每人每月600元、1000元标准补助生活费。 ◎今年,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制定《安徽省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办法》,要求基本建立起平台式、网格化、综合性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城镇街面基本无流浪未成年人;实现全省每个县(市)都有一所救助设施完备、具备延伸救助保护功能的救助实施场所;全面建立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朱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