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8月20日03:16 扬子晚报
图为鲁世高、魏代珍夫妇提取唾液并进行封装。梅建明 摄10年前,一对来自美国芝加哥的夫妇在南京儿童福利院领养了一名6岁的小女孩;两年前,他们委托南京的助养者吕先生寻找孩子的亲生父母,一场跨国爱心传递开始上演,经过700多天的寻找,市民吕先生终于找到了远在安徽马鞍山的孩子的“父母”。昨天上午,这对夫妇赶到南京,按照美方家庭的要求,提取检测样品寄回美国以备进行DNA检测比对,为即将进行的医学认亲作准备。
上午10点多,记者赶到安德门德安花园小区曾经助养这位小女孩的吕先生家里,女孩的“父母”鲁世高、魏代珍已早早到来,他们拿起“女儿”的照片,泪流满面。而记者看到,单从照片上看,已长大成人的玛利亚,非常像这对安徽夫妇。吕先生拿出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件,取出两只小塑料袋,每只均装有四只棉签,另外还附有两只密封纸袋。在记者的帮助下,吕先生先替夫妇两人写下名字及取样日期,并按照英文的提示,夫妇两人分别拿起棉签,在舌根底下提取唾液,然后分别装入两只袋里,密封装好。吕先生告诉记者,他将用特快专递把样品邮寄给大洋彼岸的玛利亚,通过当地的医疗机构提取唾液中的DNA,跟玛利亚来进行对比,以确定双方的亲缘关系。
女孩的父亲鲁世高告诉记者,1993年2月份,他一个亲戚汪世好在南京打工,赶到他家,提供了当地一个老板家想要一个女儿的信息,他们思考再三决定将出生仅仅50天的女儿送给那个老板家。女儿当晚被送走时,妻子魏代珍悄悄哭了一夜。但自从女儿走后,他们一家就恪守着农村的习俗,不再打听和询问女儿的消息,只是偶尔想起时,他会暗暗祈祷女儿能幸福。
可谁知,小女孩在被送至南京江心洲的老板家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连遇意外,先是开水瓶倒了,将她的腿烫伤,后是不符合相关政策,不得不转送到儿童福利院。在福利院里,取名韩姜的小女孩立即引起了多个爱心人士的关注,多个家庭对其助养,吕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他和妻子助养韩姜长达2年多,并与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的妻子提前内退专职带韩姜。
1998年3月份,一对美国夫妇通过中国国际儿童收养中心,决定收养6岁的小韩姜,在吕先生及其他助养家庭的帮助下,小韩姜顺利被接到美国的家庭里生活。开始,小韩姜还能用流利的汉语不时打电话给吕先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韩姜逐渐忘却了母语,双方改为信件联系,到后来用电子邮件。
2年前,韩姜的美国父母希望帮其寻找亲生父母,吕先生也开始为此奔波。好在当年见证这件事脉络清晰,找人容易,却因地址变更,历时两年多,吕先生才在马鞍山雨花乡安民村找到了韩姜的“亲生父母”鲁世高、魏代珍。
临行前,看着一张东方面孔却透着西方味的“女儿”的照片,鲁世高和魏代珍不停地自言自语:“她多像我们俩呀。”吕先生告诉记者,从目前连贯的线索来看,韩姜的亲生父母直指鲁世高和魏代珍,现在就等最终的医学鉴定了。
实习生 周珺希 本报记者 梅建明
http://news.sina.com.cn/c/2008-08-20/031614331703s.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