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我一有时间,就带着打工赚来的积蓄跑到厦门,去寻找12年前在那里走失的外甥。如今他该长大成人了,但我时常会梦见他小时候的样子……”昨天上午7时许,在瑞安务工的江西籍人员缪仁芳,来到本报在瑞安隆山公园内举办的“记者与你隆山面对面”活动现场,倾诉着他与外甥间感人的亲情故事和他历尽艰辛的寻亲历程。
独自抚养妹妹的儿子
缪仁芳是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人,今年已经48岁。在老家的时候,他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种点地。1990年,他的妹妹有了身孕,从福建回到老家,并在家里产下了一名男婴。不到半个月后,他妹妹就离家出走杳无音信。从此,这位大男人就独自承担起了抚养孩子的义务。
“孩子小时候有时不喝牛奶,我就熬稀粥喂他喝,就算半夜里也是如此,硬是一点点把他拉扯大。我当时带着个孩子,没人愿意和我生活在一起,我也就一直没结婚,我把外甥当作亲生儿子一样。我后来给孩子取名叫缪接福,意思就是说他是从福建来的。”
时间很快就到了1995年。为了能改变家庭贫困的状况,缪仁芳带着缪接福到了温州平阳打工,出门前,两个人特地让家乡邻居给拍了一张唯一的合影。
带着外甥四处找工
缪仁芳说,来到平阳后,他在一家旅馆里找到了一份接待的工作,孩子也跟他一起吃住在老板家,日子还算顺利。然而没多久,一个意外让缪仁芳丢掉了饭碗。
“那天,孩子在老板家里看电视,由于贪玩,一不小心就把电视机给弄坏了。当时一部电视机可值许多钱,老板一怒之下就把我解雇了,孩子也被赶了出来。”回忆起这些往事,缪仁芳有些辛酸。他说,自己后来就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一次他听人说福建厦门工作比较好找,就带着孩子去了厦门。
然而,厦门的工作也并不好找。1995年10月初,他身上所带的钱已所剩无几。为了节省开支,他白天找工作,晚上就与外甥一起露宿在鼓浪屿码头附近的街旁,两人相依为命,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
一天晚上11时许,缪仁芳醒了过来,突然发现缪接福没睡在身边,喊他也没有人回应。无奈中,他一条街一条街地寻找,但直到天亮都没能找到孩子。他当时还向警方报了案。
几天下来,缪仁芳已是身无分文。他借钱回到老家后,以3000多元的价格变卖了自己房子,并把母亲托付给自己的哥哥照料,他揣着800多元钱又跑回到厦门,继续寻找着他的外甥。
此后,缪仁芳在厦门的一处工地上一边做水泥工,一边不时地四处寻找缪接福。但他的外甥依然是杳无音信。由于在工地上一个月才挣几百块钱,连基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于是在1998年8月,他就来到了瑞安塘下,找到了一份油漆工的工作,拼命挣钱。
缪仁芳说,当时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来块,他每天只是吃点饭买点白菜,根本不舍得乱花一分钱。一旦遇到有加班,虽然只有几十块钱,他都会去抢着干。两年后,他终于积攒了5000多元钱。这时他又来到厦门继续寻找外甥。他平时住在二三十块钱一晚的旅馆里,每天都是6时左右起床,然后举着寻亲牌子,在鼓浪屿码头一带打听消息,直到夜幕降临。
其间,当地也有很多好心人帮他打听,不过依然没有孩子的消息。随后,缪仁芳都是花光积蓄后,又重新打工赚钱,积攒到5000元左右,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媒体联动帮助寻亲
2003年,缪仁芳考取了推拿师的职业资格证,在瑞安城区找到了一份安稳工作,收入也大有增加,可寻亲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2005年和今年的10月份,他又分别两次请假去厦门寻找自己的外甥。
他说,在当地寻找的过程中,也曾有人劝说他,孩子可能早已经离开厦门了。可缪仁芳执着地认为,孩子是在厦门走失的,他还要在厦门找起。
“现在回想起来,缪接福今年应该18岁了,就算看到或许也认不出来,加上他身上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也许自己手里这张两人合影和缪接福曾弄坏电视机被赶出来的经历,是留下的仅有线索了。”缪仁芳说。
昨天下午,记者和厦门日报社取得了联系。当获悉缪仁芳12年的寻亲历程后,厦门日报社表示他们会同步刊发稿件,帮助寻找缪仁芳的外甥,并请知情者及时提供线索。
王飚 京京 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