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47|回复: 5

[调查探讨] 感动与拷问:另一角度的思考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2-9-1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贵

  6年了,当我再次重温当年那些入选的燕赵儿女,那些曾感动我们的平民英雄,两种突出的感受挥之不去,一是燕赵之地“平民英雄”的善良,二是我们社会痼疾的可叹。一年一年接踵而至的感动向人们不断讲述着美丽动人的故事,也昭示着忠义之乡不断孕育着忠义善行之儿女。但在感动之余,我们还可以做另一维度的思考, 或者说对其中一些感动故事作进一步的追问:为什么单身母亲李利娟多年义务收养孤残儿童,以个人行为竭尽全力分担着社会职能,减轻着政府和社会的负担,而她收养的孩子却难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进入学校?平乡县东辛寨村盲人穆孟杰,自己理当就是一位受助者,但却担负起政府和社会的义务,投资百万元建成特教学校,帮助农村盲孩子独立自主立身于社会,我们对他又给予了多少扶助?被拐卖到河北曲阳的河南女孩郜艳敏,本来就是个受害者,但她却无怨无悔毅然承担起普九重任,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哺育大山深处的失学儿童,而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去热情帮助,还要拖欠她那本就少得可怜的工资?

  其实,不只2006这一年度,许多年份,许多感动故事的背后,常有别样的酸楚。本来在感动之余,我们应当全面省察作为个人、政府、社会的缺失、短板、痼疾,以便把感动转化为进步,但只可惜,感动的泪水常常模糊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没有看得更远。

  我们期待感动,因为在感动中我们接受洗礼;我们享受感动,因为感动滋润着人性中的善良;我们呼唤感动,因为善良需要善良去唤醒,感动会催生新的感动;人们在感动中学会克己、养成坚忍等美德,而丑恶也会在善美的映衬下无处遁形。

  我期待,每年一度的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不只要成为燕赵大地的年度好人检阅、善行宣示,更要成为一种舆论的监督的力量,让那些造成好人苦难的恶行曝光,让社会阳光难以照耀的角落见到阳光,让那些陋习、乖政、冷漠受到社会的指斥、监督。让社会在感动和批评中进步、完善。

  感动河北年度人物,个个都是最好的地域名片,他们给家乡带来的是信任、嘉誉,珍惜他们,就是珍惜最重要的资源 美好人性。在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时代,一种最可怕的异化就是“见物不见人”,其实,一个地方即使没有任何物质资源,只要有一批“好人”、“善人”,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反过来,如果人性被扭曲,人们都成为见利忘义之徒,那么社会便不再有感动。

  十年感动,誉满燕赵。

  想想看,从2003年首次推出“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到如今刚满10年,“善行辐射”效应洪波涌起,“青县好人”、“沧州好人”、“感动邢台”、“感动省城”、“河北十大爱心人物”……各类评选应接不暇,真有“遍地英雄下夕烟”之感。这种“善行河北”的推动效应,怎么离得开《燕赵都市报》的首倡之功呢?

  让我们力挺《燕赵都市报》!

  (作者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来源链接:http://roll.sohu.com/20120901/n352063566.shtml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snow小宇 发表于 2015-7-29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翻旧账“被拐女成乡村教师” 警方调查(图)



【网友翻旧账#被拐女成乡村教师# 公安部打拐办主任微博回应】被拐卖到河北曲阳下岸村的河南姑娘郜艳敏,受尽磨难后成为该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这则九年前的新闻被网友翻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今天发微博称,人贩子必须严惩,买主也必须追究刑责。对受害人应当救助,不能纵容拐卖、同情买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now小宇 发表于 2015-7-29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拐女郜艳敏作乡村教师 获“感动河北”引发热议(图)


从打工妹到被拐女,从乡村代课教师到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这是河南襄城女孩郜艳敏12年的人生经历。

  郜艳敏以德报怨,坚守山村教学点的传奇经历被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认为她揭了“家丑”,便迁怒于她,她险些被辞退。

  1月8日,当她手捧“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奖杯回到村里后,她面对的仍是当地政府的淡漠。

  一位感动了河北的乡村女教师,为什么得不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和尊重?

  2007年1月8日,郜艳敏手捧“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奖杯孤零零地回到村里。直到记者采访时,当地政府也没人去看她,哪怕是一个问候的电话也没有。

  冬天来了,郜艳敏就把孩子们叫到自家炕上上课,哪位学生没钱买书,她就自己掏钱。

  每一次受访,郜艳敏都要讲述一遍自己的屈辱经历。当经历了人格、尊严被无情碾碎的巨大痛苦后,对于一次次被揭伤疤,郜艳敏已能坦然面对。

  1994年端午节前夕,在河北打工的郜艳敏在石家庄点击查看石家庄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火车站买回家的车票时,被两个以“招工”为名的妇女骗走。

  郜艳敏被转手卖给3名人贩子,然后以2700元的价格,卖给了曲阳县下岸村一个大她6岁的男人。被拐卖后,郜艳敏从未停止过对命运的抗争。一次她逃跑后,被丈夫追上暴打一顿。3次寻死未成后,她只得在恐惧中熬日子。

  而此时,远在河南襄城县双庙乡老家的母亲已经为她哭瞎了双眼,40多岁的父亲在她失踪后头发变白。一年后,家人找到了她,劝她认命,因为她现在回家也无法找到好的对象。

  被拐女的身份是贴在她身上的一张永远无法撕去的耻辱牌,郜艳敏就将自己封闭起来。后来有了女儿、儿子,伤痛渐渐平复。

  2000年,下岸村小学要合并到辉灵中心小学,孩子们要翻山越岭7里路去上学。高年级的学生不怕,低年级的学生怎么办?辉灵中心小学决定在下岸村设一个教学点,于是校长找到了郜艳敏这位全村唯一的初中生。。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 ... ntent_1404876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now小宇 发表于 2015-7-29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热议“女子被拐后深山成教师”:纵容拐卖

郜艳敏向记者展示学生们的美术作品 来源:大河报

郜艳敏教孩子们读书 来源:大河报


被拐卖到河北曲阳下岸村的河南姑娘郜艳敏,受尽磨难后成为该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这则九年前的新闻被网友翻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 今天发微博称,人贩子必须严惩,买主也必须追究刑责。对受害人应当救助,不能纵容拐卖、同情买主。

【背景资料】郜艳敏被拐卖事发于1994年,距今已21年了。2007年1月,郜艳敏手捧“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奖杯孤零零地回到村里。2009年,此事被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

此前报道: 【被拐女当教师遭压力 干部阻挡媒体采访】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站在曲阳县下岸村郜艳敏家的门外,记者听到郜艳敏激动地质问将她截回的不明身份的人。

那是11月21日,记者去下岸村小学采访郜艳敏,虽然刻意谨慎,却仍旧很快被村里人

发现,几个自称是“乡干部”后又称是县委宣传部的人把郜艳敏截了回去,然后“先兵后礼”驱赶记者,直到记者离开曲阳县为止。

在本刊记者到达下岸村之前,已先后有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节目的摄制组采访受阻而回。镇上有人让郜艳敏“发自内心”地对《半边天》节目组说:“我不愿意提起过去的事,不愿意接受采访。”凤凰卫视记者的拍摄资料被当地某部门人员强行洗去,《半边天》摄制组希望带郜艳敏去北京做节目,但镇领导对下岸村支书下了死命令:“如果《半边天》带走了郜艳敏,就撤你的职,开除你的党籍!”

12年前被拐卖到河北曲阳县下岸村的河南姑娘郜艳敏,受尽磨难后成为这个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并凭借自己的善良和智慧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尊敬和孩子们的喜爱;然而,如今的郜艳敏,再一次陷入与12年前一样的孤独、恐惧和茫然中。

“我不忍心伤害身边每一个人”

“我现在总是感到莫明其妙的压力,有时候想退缩了。我想不通这是谁的错?该怎么办才好?”郜艳敏跟记者说。

站在下岸村小学教室门口的郜艳敏,比记者想象中更瘦小,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比她的学生高不了多少。你会很容易想到,12年前,当她被3个壮硕、持刀的人贩子挟持住时,是怎样地无助。

直到现在,莫名的挟持力量仍很强地束缚着郜艳敏,她一直在奋力挣扎。

从今年5月至今,已经有20多家媒体的记者采访过了郜艳敏。每一次受访,她就要重新回忆、讲述一遍那令自己屈辱和痛苦终身的经历:被骗走,被强暴,被拐卖……看到她痛楚不堪的神情,记者主动转换话题,但郜艳敏抽泣着说:“……没事,你问吧。”

那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准备回河南老家收麦的18岁的郜艳敏,在石家庄火车站被两名以“找工作”为借口的女人骗走,之后,在短短四天里被倒了3次手:先被两名女子倒给3个男的,随后又被倒给另外两名男子,最后又被两个男的卖到了曲阳县下岸村。期间,她遭到奸污,每天经历着不堪忍受的折磨。以至于当最后的买主——她未来的公公——捏着2600元借来的钱出现时,郜艳敏扑过来,跪在老人面前,央求他快点将自己买走。

“我觉得我是个失败者。因为第一步就走错了:出来打工,结果被骗到山里卖掉。我的命运就这样被握到了人贩子的手里。”郜艳敏跟记者说。“我到下岸村十几年,生活一直没有大的改善。这个村子,我来时就是这样的,现在还是这样。有时候我想,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呀?我给自己打过许多问号,都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

但是,这个在尚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年龄即被人粗暴剥夺了这项权利的女孩,十多年来却从未停止过改变命运的努力。

“一般的人都会认命,我不会,我只能抗争。我被拐卖到这后,跑过一次,丈夫追上我,打了我一顿,把我抓了回去。我自杀过3次,第一次是刚来不久,穿着秋衣跳了水,第二次吃的安眠药,第三次吃的老鼠药。”经历了多次死亡威胁的郜艳敏,讲到吃安眠药和老鼠药时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觉得与其苟且偷生,不如死了算了……在医院昏睡了两天,医生给我灌肠,回到家里后,又睡了几天。”郜艳敏轻轻叹气。“死而复生后,我就想,是不是我活着还有一点意义,否则,为什么老天不收我?”

自杀的念头并非那么轻易就能打消。2005年10月1日,郜艳敏的母亲郁郁而终。她去世一周年的那天晚上,郜艳敏在下岸村村口给母亲烧纸。“当我特别困难的时候,夜里做梦都会想到母亲,仿佛她在呼唤我去做伴。那时我就感到特别绝望,想追随母亲而去。”

刚到下岸村时,郜艳敏不相信任何人。她不去串门,也不跟任何人讲话,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因为我受伤害时,最先是两个女人骗了我,所以,我也不相信女人了。”

记者问:“你想过那两个女人贩子骗过你以后,还会再去骗别的女孩子吗?想到过她们是否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吗?”

郜艳敏迟疑了一下,回答:“我没想过她俩的命运……我相信老天不会总让她们这么幸运的。”

得知女儿被拐卖到河北山村做媳妇后,郜艳敏的父母就躺在炕上,整天不动。一年后,郜艳敏获准和丈夫一起回到家里。她问父母:“我能不能不回去了?”她抱着很大的希望,不想走了,但她等来的是父母艰难而尴尬的回答。

“父母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无论你走哪条路,我们都会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希望你首先考虑公公婆婆他们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我说,我们可以还他的钱。父母说,不是钱的问题,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另外,在咱们这个地方,结过婚的女子,再想找个好对象就难了……”

一番内心挣扎后,郜艳敏告别了躺在炕上流泪的父母,跟着丈夫又回到了曲阳县的深山沟里。
被两个女人拐卖,只是郜艳敏一连串人生苦难的导火索,这种苦难至今仍在持续:娘家那里,她的母亲因为女儿失踪哭瞎了双眼,很快又得了胰腺癌,不治而终。她的父亲得了胃病、脑血栓、骨质增生和老年痴呆症,不得不离开老家,去在郑州打工的弟弟处养病。如今她的娘家,只剩下90高龄的奶奶和一个残疾的大伯相依为命。她的弟弟到了结婚年龄,却连一间房子都没有。这边,公公患有关节炎,脑血栓说犯就犯,今年已经送医院抢救了两次。婆婆每到冬天就气管炎发作,下不来炕,家务事全是她忙活。她丈夫弟兄四个,老大一家搬走了,买来的二嫂逃掉后,二哥破罐破摔,如今犯了重案,正在等待法院判决,留下一个9岁的儿子,跟着爷爷奶奶和她这个婶婶生活。她丈夫排行老三,体弱多病,如今在山西打工。四弟因娶不上媳妇,“嫁”到外地做了上门女婿,轻易也不回一趟家。

而郜艳敏自己还拖着两个年幼的儿女。“有时我想,为什么我这么小,要让我担这么大的担子?真不想再担了!可是不担又怎么办?只有坚持。”郜艳敏跟记者说。

“老三,你要走了,这个家就全完了!我们也知道你难,有时候真的可怜你,担子太大了……” 郜艳敏的婆婆对她说。

“爸,妈,你们放心。媳妇来了这么多年,你们应该了解,相信我,我不会离开你们的。”郜艳敏这样回答她的公公婆婆。

记者问郜艳敏:“你对当初的这个选择后悔吗?”

郜艳敏回答:“人都得讲良心……我现在不后悔。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后悔有什么用?后悔也不能挽回这一切。”

郜艳敏并不讳言她与比她大6岁、小学三年级即辍学的丈夫“缺乏感情,没有一点共同语言”,但她又说:“我为什么会留下来?是公公、婆婆的善良打动了我。他们对我很好,如果离开他们,我良心上也过不去。有时我也觉得自己懦弱——我是不忍心伤害身边的每一个人。自从来到她家,我一直努力做个好媳妇,没想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像别的媳妇,不是跑,就是闹。”

从大山包围的下岸村到外面公路,只有短短的六七里。就这六七里地的阻隔,郜艳敏12年都没有走出来。

一件富于象征意义的事是,如今曲阳县其他地方都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却唯有下岸村的山路依然坑坑洼洼。
http://news.qq.com/a/20150729/030469.htm?tu_biz=v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5-8-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用人贩子的罪恶重复惩罚郜艳敏

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前往河北省保定市灵山镇的下岸村,见到了身处舆论漩涡的被拐妇女郜艳敏。郜艳敏称外界的关注令她和家人感到不安。她说,公安局现在该去查该去追究责任的应该是人贩子,而不是她家人。他希望外界不要再打扰她,还她家平静的生活。

郜艳敏,媒体多以“被拐女教师”,以及带引号的“最美乡村教师”指代她。而媒体在用“最美乡村教师”时显得心事重重,用引号似乎想发人深思,好像要引出一个大大的讽刺。说这么多是想表明,在郜艳敏事情上,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多的是俯视或围观心态,而没有真正把郜艳敏看作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有正常情感,一个曾经受过很大伤害更容易因敏感而被反复伤害的普通人。

在报道郜艳敏时,媒体本意伸张正义,控诉万恶的人贩子,可人贩子到目前还不知所踪,郜艳敏和她的家人就在眼前,结果是郜艳敏在间接受到伤害,包括“被拐女教师”的称谓,以及那些试图制造她和体制权力紧张关系的幕后故事。不是说权力在郜艳敏一事上并无过错,而是在名义上为郜艳敏维权的同时,有没有为弱势个体的更长远未来作打算?而现在的局面是,我们正在用人贩子的罪恶反复惩罚郜艳敏。

郜艳敏是弱势个体,她现在所在的乡村是落后农村,这是个靠礼法维持秩序而尚未用法律治理的中国一角。郜艳敏遭遇不幸后,因缘巧合下生活重回轨道,甚至还有个正常的家庭,而且凭着个人努力成为所在社区不可缺少的人,虽然这些都不是她被拐前所想的,但再不幸的生活还得继续,所以郜艳敏后来的生活,包括她所获得的体制给与的荣誉,我们不能因为她的被拐身份予以否认甚至讽刺,毕竟相比尊严、公正,对很多人而言首先要的还是生存。换句话说,我们不能以人贩子的犯法惩罚受害者的以后生活。

人贩子尚不知所踪,因为他(们)的罪恶,郜艳敏还在被反复伤害。所以她说“应该追究的是人贩子,而不是她的家人”。现在要做的是,不要再用判断性言语、制造话题、紧贴围观等冷暴力骚扰她和家人,不要再让她个人的不幸遭遇承载法治社会的全部期待。

对一个个体弱者而言,首先要考虑她的所处环境,郜艳敏处于礼法社群,因为她的教师工作和广受关注,社群得到实惠并回报她的生活境遇;媒体和公众以为关注她的现实遭遇,可以为她获得迟到的正义和公众,殊不知乡土农村不靠法律治理而靠礼法维系,殊不知媒体和舆论对权力对周围人群的约束力,对乡土农村效力实在有限。那么少了媒体持续关注的庇护,郜艳敏还能继续拥有本就不多的拥有?在郜艳敏事情上,媒体如此;在余秀华事情上,媒体也是如此。

说这么多,笔者绝非反对惩治人贩子。而是认为在启动追究人贩子程序的同时,还要多关注郜艳敏的现实境遇和个人情感,媒体和公众不要一厢情愿地以拯救者围观者姿态,不要不停以语言和廉价的同情心这样的冷暴力将郜艳敏置于难堪境地。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语境下,城里人对农村弱者的话语,可能处处都是伤害。

为政者经常说,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法治中国、落后农村的宏大问题,不该全由一个弱女子的不幸遭遇来承载。公共的焦虑,过多的关注,只会让郜艳敏反复承受人贩子的罪恶造成的惩罚。

人贩子当然要追究,只是过程中还是放过郜艳敏吧,媒体要想一想,你们的短暂关注,还能保护她多久?

文/程振伟

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5-08/01/content_10827857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5-8-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拐卖妇女哪儿来的“正能量”?

    最近,在一次“最美乡村教师”的评选中,候选人郜艳敏引起了关注。去年一篇以《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被翻出来,报道中颂扬了郜艳敏“以德报怨”的伟大精神,却不料遭遇一边倒的批驳。日前,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回应,人贩子必须严惩,买主也须追究刑责,已部署当地警方调查。(《新京报》)

    实际上,郜艳敏多年前就是典型和模范了,曾有海内外上百家媒体聚焦她所在的下岸小学,她当选为2006年度感动河北人物,同时,还成为当年网友们评选的“中国最美的6个女人”。200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她的事迹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相当长的时间里,接受采访、去各省市电视台做节目是郜艳敏教学间隙中的重要内容。

    不过,这一次的舆论,终于在“感动”之外,看到了背后隐藏着极为严重的犯罪事实,包括拐卖妇女、强奸、非法拘禁等重罪,以及家暴等行为。然而,此前郜艳敏的“伟大事迹”,不仅没有人在意这些犯罪,舆论反而关注她如何忍受暴行、适应暴行,如何善良地为施暴者及其同谋奉献爱心。问题是,这么高度赞美女主角逆来顺受,并为此歌之咏之的时候,到底是想传达一种怎么样的“正能量”呢?

    拐卖妇女,是我们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犯罪问题。拐卖妇女,甚至成为某些贫困地区娶媳妇的常态,而且,这种大面积的犯罪行为是被默许的。比如,郜艳敏所在的下岸村偏僻、穷,“400多口人的村庄,前些年从外地买来的媳妇就有30多个”。“许多媳妇跑掉了,包括郜艳敏婆家的二嫂。丈夫因为她是买来的媳妇,常喝醉了酒打她,她万分痛苦,但几次都没有逃出村口窄窄的羊肠山路。”这种拐卖行为,不是一家一户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集团犯罪,需要全村人的协同和维护,并禁止“私有财产”外逃,许多被拐妇女的命运极为悲惨。

    郜艳敏并没有放弃反抗,她曾多次外逃,没有成功;多次自杀,也没有死成。事实上,此前有些来采访的媒体,也遭到村民殴打或者威胁,器材被抢走或损坏。但不知为何,在另一些人的眼里,郜艳敏这样一个彻头彻尾、求死不得的受害者,居然就变成了有爱心的人了。

    歌颂被害人的伟大,歌颂她不记恨犯罪分子,到底是几个意思?

    如果说,希望解救所有被拐妇女、杜绝拐卖妇女罪行的愿望,限于执法能力和现实条件的不足无法做到,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发现了被拐妇女不去解救,不去惩罚犯罪者,反而让受害人在施暴者的圈子里树立为模范,这样的价值观,有意地混淆罪与非罪,颠倒黑白,实在让人齿冷。把郜这样的受害女性评为“最美乡村教师”,有网友说得好:难道这是倡导拐卖高学历妇女,通过她们给山里普及义务教育?

    遗憾的是,这种混乱的价值观已经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了,甚至“解救被拐妇女”也变成一个困难的伦理问题。郜艳敏已获准和丈夫一起回到家里,她不想走,结果父母不同意,“希望你首先考虑公公婆婆他们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我说,我们可以还他的钱。父母说,不是钱的问题,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结果,郜艳敏痛苦地告别了躺在炕上流泪的父母,跟着丈夫又回到了深山沟里。

    你看,父母的“圣母”一样的想法就是一种病,被奴役和强暴之后,反而站在施暴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担心施暴者遭受损失,比斯德哥尔摩症患者病得更严重。

    当然,郜艳敏坚韧地活下来已经很了不起了,谁也没有资格对她求全责备。如今她的处境已经无需解救了,她在百般无奈之后做出了自己的理性选择,我们也只能尊重她的选择。但还有千千万万的被拐妇女呢,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还在一个劲地宣扬丑陋价值观的,难道不应该自省吗?

    (侯虹斌)
http://paper.dzwww.com/xcb/data/20150801/html/1/content_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1 19:03 , Processed in 0.04165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