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76|回复: 1

[调查探讨] 珍视网络力量就该自觉抵制谣言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2-9-8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舆论生态,尤其是在对政府以及官员的监督方面,网络起的作用已经是无可替代的了。比如说正在进行的对“带表哥”全方位的监督,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这势必能推动公共治理的改善。但从网络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网络谣言的问题。近日,就出现了两个典型的事例:一是一组网上热传的号称湖南省辰溪县政协党组副书记龚宗文“豪赌”、“召妓”的图片,经警方鉴定、媒体查证,赌博照片经过PS,“召妓”照片则是剧照。二是日前网友“一分钟提升口才”发微博称,一名3岁多的男童在陕西省渭南市北关村被拐,其家长出10万元重金寻子,此微博被爱心网友转发多达5万余次,评论几千条。但渭南市警方随后经调查证实,内容纯属虚构。
任何时候,说假话总是不好的,如何消除网络谣言,其实已经基本形成共识:除了法律法规以及网络参与规则方面的他律,还需要网络参与者的自律。但现实并不如此简单,先不讲他律的事情,现在有些观念事实上在阻碍着网络参与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导致自律意识淡薄,甚至对网络谣言进行辩护。网络参与者群体内部的这种宽容的态度,也是谣言横行无忌的重要原因。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人们对于网络谣言态度显得复杂,特别是很多谣言最后证明确实是假话,但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多数人的愿望,符合很多人对于真相的想象,因而获得广泛的同情,并进而得到辩护。辩护的言论中有两种观点最为典型,其一,正面消息来源的不通畅和不真实,导致了网络谣言的发生和泛滥。其二,言论自由包括发表错误言论的自由,因而网络谣言不应该被追究。
诚然,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种重大公共事件发生之后,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不畅通,甚至有造假的现象发生,公众不能获得充足的、真实的信息,这仍然是个残酷的现实。但这不能够构成制造谣言的借口,因为公众渴望获得的是真相,而真相也是对公共利益最大限度的维护。而谣言,与那些来自权威机构的假话一样,都是在欺骗公众,都是对公众感情和利益的伤害。因此,这种谣言并不值得宽容。
至于“言论自由包括发表错误言论的自由”,这一命题本身我是赞同的,但关键是这里所说的“错误”是价值判断意义上,而并非事实判断意义上的。如果是捏造事实,并不应该在言论自由的权利之列。言论自由是一种重要的权利,但这一权利的行使,不能建立在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基础上。而谣言,对他人、对社会的伤害往往是巨大的。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中,都应当是判断行使言论权是否合理的界限。
网络是科技赐给人类的礼物,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一礼物尤显珍贵,因为网络极大地扩大了中国人的言论空间。网络应当充分地用于提升公共福祉,而非相反。因此,我们应当珍惜这个礼物,对于网络谣言的制造者,应当采取一种严厉的态度。而对于网络参与的每一个个体而言,则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首先是要抵制那些可以辨识的谣言。如果说在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难辨真假,轻信谣言难以避免的话,那么不制造谣言,则应该是每个网络参与者恪守的底线了。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3-6-1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满天飞”时代 如何阻断网络谣言
“捡到粗心小朋友的
准考证,谁认识通知下,别耽误了高考大事……”“孩子走丢了,回来后兜里装了6000元,眼角膜被摘除。”每每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转发信息,要求你也随手帮转,善意的你是不是也曾义不容辞,然而,如果最终发现这是一个谎言,这实在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


  【遭恨的谣言】


  “寻人启事”


  有时“泪里藏刀”骗好人


  “徐先生,男,68岁,身高170厘米左右,偏瘦,说普通话,患有老年痴呆症……老人最后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0点15分,可能在游4路公交车大桥南路站附近出现过。”在省电视台上班的小周表示,这是上个月12日别人@他的一条有关南京某老人走失的信息,小周告诉记者,按常理来讲,他肯定会义无反顾地@网络媒体或身边朋友,但是现在他看到这类信息会有点“发憷”。


  小周说,自己的几个QQ群或者微博上,总有三五个微博好友或者陌生人,隔三岔五地给他转来一条消息。“诸如谁家走失了一位老人或者孩子,有姓名、有年纪,衣着打扮、体貌特征都说得很详细,有的甚至还附上照片、家庭住址,最后不忘留下联系方式,最多的是一个手机号。”


  小周表示,刚开始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帮忙转发。“后来看到不少网友说被骗,打完电话提供线索,结果发现被“吸费”了,小周说他留了个心眼,查证是南京的号才敢转,后来听同事讲,现在很多骗子会改号,即便看起来是本地号,也可能有诈。


  “一个好心的代价是好几十甚至好几百,这样的好心还有谁敢继续?可能在网上随便拿张老人照片,随便写上几句话,就能骗走网友前赴后继的爱心和电话费。”小周很纠结。


  “粗心孩子的准考证”


  是真的吗?怎么还给孩子的?


  “有个事让我挺纠结的,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一位叫白娅倩的高考生,如果真的有这位考生,她是不是真的曾经遗失过准考证,那个留下的联系号码,我查了下号码归属地,的确是考生信息标明的甘肃省,而不是一些骗子经常出现的省份。”南京网友甘先生是一位铁杆微博用户,但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让他对网络渠道信息的真实性备感担忧,高考前几天的准考证丢失微博他就经历了两条,前一位是“市一中的白娅倩”,后一位是“18中的李亚成”。


  “随便一搜,就发现李亚成跨省丢准考证的消息满天飞了,从逻辑上来讲,这确实可能就是两名粗心考生,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官方或权威的人站出来。”甘先生表示,他留意了一下,很多媒体报道都用了一句话:“经多方查证,考生确实已经拿到准考证了。”


  “太轻描淡写了。”甘先生觉得,“这已经演变成一个大事了,但真相还是朦朦胧胧,谣言之后大家需要一个说法。”甘先生说。


  【南京的招数】


  “南京发布”


  曾155分钟找“扫地娃”


  “南京共青团路上扫地的九岁孩子,询问得知因没户口无法上学,每天早上九点就起床,晚上也要扫,妈妈正在路对面擦垃圾箱……很机灵可爱的孩子,谁能助他上学?” 就在去年的7月5日,南京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南京发布”的工作人员被一条@了他们的微博吸引了注意力,这条由名为“精选_微博”的网友发布的微博中,还配有一张一个孩子在自行车道上扫地的照片。


  因为图片、视频等传播符号很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而且失学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在该博文发布初期,就快速引起了关注。几分钟内,其他微博大号如“@韩雪”等也相继关注和转发了此微博,百万级的粉丝量使得该条微博爆炸式传播。


  “我们当即联络分布在各辖区的联络员,核实相关信息,先是让雨花台区委宣传部联系了雨花台区城管局,请他们确认所辖的环卫所里,有没有这样的孩子。经辨认,这个地点不在共青团路上,也不在辖区内,孩子查无此人。


  南京发布微博管理员赵伊汉告诉记者,对于“有嫌疑”的信息,作为公众信息发布的平台,一方面要更具“火眼金睛”。“反映过来的信息先核实,如果是真的,就联系相关部门处理;如果是假消息,一步步找到相关部门核实,最短时间内减轻对公众的负面影响。”


  央视求证节目


  联手南京晨报做“谣言终结者”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13年全力研发的大型互动求证节目《是真的吗》联系晨报,作为其在南京的唯一一家网络求证新闻的合作媒体。通过与多家媒体共同互动求真,对网络流言进行专业验证与权威实验,为公众探求真相。


  “网络谣言止于智者,互联网的宽松环境,使很多谣言有一定的生存和传播的土壤。”央视《是真的吗》栏目节目策划工作人员孙健告诉晨报记者,一些人利用网友的冲动,包括热心、愤怒、好奇、质疑等等,根据他们的兴趣点来“量身打造”谣言,比如高考前后,丢准考证,改卷黑幕肯定就会引爆网友的兴奋点。而平日,一些关系到人身安全的拐骗、食品卫生、身体健康等,也会让网友第一时间联想到自身和身边亲友的生命财产安全,下意识地向他们传播这些谣言。”


  “有些与网络求证的盲区和核实真假时间差来打“游击战”,比如前段时间的女孩给行乞老人喂食,就是团队策划的结果。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于德山表示,现在一些社会机构为了谋取利益,通过成熟的网络策划和推手团队“作案”。“对于网络谣言,承载传播渠道的网络运营商首先应该负起部分责任。”


  于德山表示,如果运营商能拿出一套技术程序或系统,对公众发布的海量信息做到一个前期的调查、核准,而政府部门能出手拉一张各部门协助破灭谣言的网,在核实有害信息后,能加强对信息渠道的监控,以及对相关传播者进行必要的制裁,可能会给谣言制造机构制予以打击,起到肃清网络环境的效果。


  记者 周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3 11:12 , Processed in 0.04209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