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81|回复: 5

[调查探讨] 不遏制拐卖,何谈批评“中国式接送孩子”

[复制链接]
鸡西-蕾蕾 发表于 2012-10-2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式接送孩子”近日在网上被热议。每到放学,全国各地小学门口家长们就早早翘首以待,低龄儿童接送率近100%,而在国外很少出现这样的景象。21日,记者走访郑州市数家住宿式中学,初高中门口送孩子返校的情景可用门庭若市来形容。(10月22日《郑州晚报》)
  中国家长怕什么?成绩。孩子一旦学习不好,成绩在班级垫底,又操心又没面子;中国家长最怕什么?上瘾。孩子万一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不慎接触“毒品”,都将为人生带来阴影;中国家长最最怕什么?孩子被拐卖,对于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若孩子被拐走了,绝对属灭顶之灾。
  按照这个逻辑来理解“中国式接送孩子”,一切就显得特别容易了,或者说,还可能要为坚持接送孩子投上赞成票——在治安环境尚不足以保障孩子校外安全的时候,粗暴地要求不去接送孩子,显然不理智。
  我们应该看到,在“中国式接送孩子”的背后,有着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5320起,解救被拐儿童8660人。这还是破了案的,那些隐性数据,何尝不是更大的悲情和遗憾呢?
  有人以“中国式接送孩子”为例批评说,中国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惯已超出理性的范畴,但其实这种接近100%的接送率反映出来的却是一种本能层面上的自我保护。和担心孩子走失相比,校门前的交通拥堵和更多安全隐患显然都是可以通过社会公共平台给予纾解的,所以尽管有的孩子已17岁,接近成年,但家长仍旧接送。
  那么,让国人接送孩子的行为和国外接轨,恐怕也需要用追根溯源的方案,至少先解除家长们最最怕的孩子可能被拐卖的担忧。曾有网友说,如今拐卖儿童案件之所以高发,处罚太轻是根源之一,对拐卖儿童这种行为适当提高处罚标准,的确有其必要。还有,新生儿上户口时如果必录入指纹信息,使得被拐卖的孩子一旦在异地上户口,就能被立刻发现,这样或许就能让大部分人贩子改行。
  所以,没有真正有力的办法遏制拐卖儿童的问题,简单讨论孩子上下学的接送率,注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http://news.liao1.com/epaper/hscb/html/2012-10/23/content_304120.htm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战士 发表于 2012-11-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的守护 “中国式接送”观察


广州博海小学门口停放着几辆校车。虽然校方一再表示会保证学生们的安全,但依然有部分家长自己接送孩子上下学。 (周平浪/图)
虽说大城市和小乡镇有天壤之别,却有一处保持了一致——伴随着学校放学的铃声,出现在校门外的交通拥堵。制造拥堵的是中国的家长们,而学校里的孩子,多数是这些家庭的独苗苗。
这幕由家长孩子和杂乱车辆构成的场景被称为“中国式接送”,看过这样场景的人定会在内心感叹:中国人疼孩子!
安徽郎溪县实验小学门前挤满了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和车辆,造成了路面拥堵无法正常通行。(征尘/图)
“每天光接送小孩的时间就得花上两个多小时。儿子念书有4年了,我接送他的时间也用了近3000个小时。”福州家长陈淑娟算了一笔账,假如她能将这些时间用于工作,她会取得更多的收获。而接送孩子带来的迟到早退,现在却让她遭受来自领导和同事的议论。放弃接送?她的看法是“绝对不行”。
家长们见证和亲历这几十年来社会急剧的变化,宽裕的生活使得他们对于下一代抱有更大的期许,但同时他们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
在浙江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闻川路,一对双胞胎姐妹轻松地走在放学路上,家长独自背起姐妹俩的书包。(袁正/图)
公安部网站披露,2011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5320起,共打掉3195个犯罪团伙,解救被拐儿童8660人。每一个受伤害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饱受煎熬的家庭。
安全的忧虑转化成了家庭的动员,父母和老人们都承担起给孩子保驾护航的工作。
一位老大爷用三轮车接两个孩子放学,在北京琉璃厂外卡在一辆大卡车和小轿车中间。三轮车虽然简陋,但对家长来说,没有什么比亲自接送小孩更放心的。(南方周末资料图)
根据统计,在一些城市的幼儿园、小学,接送率基本上已经达到100%,不少初中的接送率也接近40%,甚至有17岁的高中生仍要每天接送。接送方式意外地成了除书包、运动鞋、数码用品以外,另一处可以向同学炫耀的机会,“穷爸爸”“富爸爸”在这里一目了然。
临近新学期,杭州城北的一处家政服务部外张贴出“急招接送孩子上学”的招牌。当去上班与送孩子上学产生冲突,不到万不得已家长们不会放弃接送。(吴煌/图)
家长们忘了守护的意义,接送变成了一个习惯本身,让他们忘记了孩子会长大。犹记得在2009年武汉大学校长与家长见面会上,一位家长送女儿到学校考察完寝室后向校长哭诉:“我女儿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等到第二年,家长们的要求则是让学校给孩子的寝室装空调等家电,“钱我们自己出”。

2012年10月19日,江苏省南通市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敏锐地抓住中国家长们的需求,打出醒目的“终结家长接送孩子上学的时代”促销广告。(南方周末资料图)
当然,“中国式接送”仍能为念旧的人带来回忆,令人回想起脸紧贴在父母背上的温馨。就算是旁观者也会觉得那些大人们伸长脖子向校门内眺望的姿势极为动人。这些为生计所累的家长刚刚结束忙碌的工作,当他们看到蹦跳而来的孩子时,就像是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http://news.ycwb.com/2012-11/02/content_409529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战士 发表于 2012-11-2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懂家长的心“中国式接送”

 现状:许多孩子由家长接送
  行人:教育体制失衡是幕后推手
  家长:心中的无奈谁能懂
  资料照片学校:应在接送中培养孩子独立
  专家:“中国式”跟教育生态失衡有关系
  最近,“中国式接送孩子”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众多家长,在孩子放学的时间聚集到学校门口,其热闹程度堪比农贸市场。大家都翘首期盼,眼巴巴地盯着从校门里走出来的孩子,有时因为学生太多,家长睁大眼睛,在不断汇集的学生流中仔细寻找着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还有哪个家长顾得上什么交通法规、文明礼让?这样的接送方式每天都会在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门口上演。
  青海新闻网讯 接送孩子上学,这对于家长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如果要问为什么接送,其实答案也非常简单:为了安全。连日来,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家长、学校周边的居民以及专家,以期探寻这又一中国特色式现象背后的问题。
  记者调查西宁市多家小学、中学发现,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接送率至少在九成以上。初中一年级的接送率也十分壮观。18时20分,在西宁市七中校门前已聚集了百余名等着接孩子的家长。不少家长开着私家车,他们将车停靠在中华巷街道两边,这使狭窄的道路更显拥堵,家长们或坐在车上闲聊,或聚集在校门口观望,嘈杂的情形和集贸市场没有差别。
  据悉,这所学校是18时30分放学,于是,当校门打开,有学生开始走出学校时,家长开始骚动起来,大家纷纷往校门口聚集,同时睁大眼睛,仔细搜寻着自家的孩子。随着更多的家长赶来,和不断走出的学生流汇合,校门口更显热闹。
  如此大的人流自然对学校门口的交通造成很大压力。校门口一家小店的老板介绍:“每天中午、下午上下学时间,是这条马路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接送小孩的车较多,加之不断有车违停、掉头等,这条路经常会被堵。有的家长为了找一处停车位,下午4点就把车开过来停好,然后四处闲逛去了……”
  家住中华三巷的陆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一名刚取得驾驶证的新手,每天下午下班开车回家到七中门前的马路时,都让她感到“胆战心惊”,原本就不宽的马路两旁停满了接送孩子的车,有的车“见缝插针”还在不断往里加,如果迎面来车,马上就会造成拥堵,自己开车技术又不咋样,生怕与其他车发生剐蹭,有时虽然前方留有一定空隙,驾车技术好的能够通过,但是自己没把握,不敢过,便招来后车司机对她加以“电报机”的骂名。陆女士说,家长接送孩子自己不反对,但也应遵守交通规则,这条路上明明设有禁止停车的交通告示牌,难道家长们看不见吗?她建议,交管部门应加强此路段上下学高峰时段的交通管理力度,还市民以畅通的交通环境。
  范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上初中一年级了,从上幼儿园到现在已经接送近十年了,有时自己和妻子工作忙,就打电话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接送,为了接孩子,甚至动用了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谈到为什么要接送时,范先生很无奈,他说,孩子上小学时,家长担心路上车多,怕孩子被车撞,另外,时常听到外地一些孩子上下学途中被拐卖了,心里很不踏实,加之身边许多人都在接送孩子,心想,为了孩子,辛苦一点也不算啥;现在,孩子上初中了,又担心,如果不去管他,被社会上闲散人员欺负了怎么办,另外,孩子要是不自觉,放学钻进网吧、四处闲逛招惹是非怎么办?咬牙坚持吧!范先生唯一的希望是:日子总得过,孩子总在长,等孩子上了大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此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些家长的担心还有很多,诸如城市交通复杂,不按规矩行驶的车很多;路边有些“不良”小店,担心小孩学坏以及孩子还没长大,还不能独立回家等等。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不管风吹雨打,这已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生活的一个模式。可为什么家长都不放心孩子自己上学放学呢?有些家长回答道:“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绝对不是家长的问题。”
  一位姓王的家长说,不管是谁,倘若自己尚处年幼的孩子,时常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挤上成人都难以挤上的公交车,跨越半个市区才能到校,放学时披星戴月再重复一遍,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放心让孩子独自出行。
  过路行人马女士告诉记者,《义务教育法》里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但在现实中,这项规定并未被落到实处。当前,城市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却怠于在新建城区配置足够的教育资源,一些地方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优质资源在中心城区过于集中,为了能上一所好学校,使得许多孩子不得不跨区上学。上、下学长距离的通勤路程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国式接送”的幕后推手。
  面对家长各种担心和顾虑,教育工作者是否也有一些合理意见和建议给家长?
  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张宝路老师表示:“如果避不开接送,那么就要思考该如何接送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其实从目前城市的交通设施和规划上看,市区孩子上学很方便,有的公交车直接可以坐到家门口和学校附近。但是家长不放手,还是因为担心交通和治安等安全问题。现在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每天接送也可以理解,不过方法一定要正确。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应该在接送途中,询问孩子该往哪走,怎么走?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现在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间,校门口都拥堵严重,对于这个问题,校方是否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对此,张宝路老师表示,首先要从家长入手,宣传文明接送行为。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提前就在校门口等待,有时候孩子已经放学了,还迟迟不愿意离开,导致拥挤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采取错峰放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提前5到10分钟放学,让家长分批接送。另外,为了不让家长都堵在门口,学校应为每个班级的家长安排校门口之外其他的接送点,然后由老师带领队伍送到指定的位置,这样,不仅方便家长找寻孩子,也能缓解拥堵的状况。
  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所研究员鲁顺元谈到,最近各地广泛讨论的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反映出我们的教育附属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对人的价值衡量标准比较单一;社会整个价值的衡量比较单一;社会大环境造成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教育环境不正常,以及受传统文化的束缚。既然有这些问题存在,就应该全社会想办法解决:政府要把目光投入到教育这个影响国家持续发展动力的项目,加大投入,完善校车系统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使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就近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公安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肃清危害社会安全的不和谐因素,塑造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学校可适当借鉴欧美一些学校的做法,摸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教育模式、安全保障模式,也可以考虑成立‘家长教师联合会’等,这些成员属于自发形成,定期轮流担任安全员,在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去交通要道护送孩子。另外,家长要适时放手。家长要逐步减少对孩子的全程保护,给孩子自由独立成长的空间。没有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适时适度放手,孩子才能学会辨别,学会成长。(作者:郭峰 敏敏 王霞)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12/11/02/01094100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战士 发表于 2012-11-1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县:中国式接孩子,是保护还是无奈?
上周五,盼盼小学门口,接孩子的家长排起长龙。章帝摄
  红网长沙县站11月16日讯(分站记者 潘东晓)怕迷路、怕被骗、怕贪玩……接孩子的家长挤满校门口,读四年级的孩子也要接,家长称:接习惯了。
  接孩子的家长排起了长龙
  9日下午4时还没到,星沙盼盼小学的校门口外就围满了人群,熙熙攘攘、三五成群,望着盼盼小学校园内翘首以盼。他们都是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记者粗略数了下,人数不在百人以下。来接孩子放学的有父母、有爷爷奶奶。天空淅沥下着小雨,但不时还有家长陆续来到校门处,等待着孩子放学。
  4时整,放学的铃音准时响起。在微冷的天气中等了一阵的家长顿时一阵骚动,纷纷向学校大门前靠了靠,“孩子们要出来了”。只见按班级排成一队队的学生们背着书包,从校园内欢快地走出来。围站在校门口的家长一边让出一条道路让孩子们通过,一边用眼神急切搜索着自己孩子的身影,热切期盼着将孩子领回家。
  “来接孩子的家长每天都有这么多,一到放学的时候校门口就像成了菜市场一样。”盼盼小学校门口保安张师傅说,“家长太多了,我们要3个人才能维持好秩序。这还只是一边校门,学校另外一张门的情况也是如此。”
  记者了解到,不仅在盼盼小学来接学生放学的家长很多,在金鹰小学、东业晨曦小学等星沙城区小学,一到放学的时段,同样可见家长围满学校大门的场景。接孩子放学成为了星沙许多家长每天必做的工作。
  多大的孩子需要接送
  “大妈您也来接孩子?”“是呀。”“您家孩子读几年级了?”“读四年级了。”“读四年级还要接呀?”“读四年级怎么不要接呢?”……记者随机采访了盼盼小学门口一位接孩子的大妈。当聊起四年级孩子要不要接的话题,王大妈顿时表情夸张地看着记者说道:“你看哪个孩子不要接?”
  读四年级的孩子有10岁了,且王大妈家住得离学校也不远,按理说孩子完全可以自己放学回家。年纪在六十左右的王大妈说,她始终不放心孙子自己放学回家,一是怕孩子被坏人拐骗,二是怕孩子路上贪玩学坏了。“始终还是自己接孩子回家踏实得多。”王大妈说,“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送,接了四五年,每天都接,接习惯了。”
  “有时接有时不接。”住在星沙二区的家长梁先生儿子读三年级,他说,“自己有空的时候就来接一下,平时孩子自己回家。偶尔来接一下孩子,增加一下亲子关系,觉得很有必要。”
  “家长来接的一般都是一到四年级的学生。”张师傅看惯了来接孩子的家长,他总结道,“一、二年级一般是每个家长都来接,三、四年级20%-30%的家长来接,五、六年级就很少接送了。
  孩子们自己能回家
  “自己能回家,不需要爸爸妈妈来接。”在华润小学读三年级的吴佳小朋友告诉记者,“ 特不喜欢爸爸来接。”他说,有时候爸爸比较忙,放学后还要在学校等爸爸过来,很麻烦,自己坐公交回家更快更方便。“所以有时候爸爸要来接我,我都拒绝了,我说‘我长大了’。”
  “很多家长要来接孩子一方面是担心孩子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这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家长不愿对孩子‘放手’。”盼盼小学教导主任黄萍告诉记者,“孩子们能够自己回家,而且自己回家是一种自主性和独立生活能力的体现。”“家长长期接送,不适当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只会让孩子对父母及家庭越来越依赖。”她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独立回家。
  相关链接
  排着队、唱着歌自己走路回家
  家长们读书的时候大多不用父母接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才5岁多一点,就会跟着大一点的孩子走三四里路回家了。”家长梁先生回忆道,“从没有让爸妈接送过。”他告诉记者,他是在长沙县白沙镇白沙小学(现已撤并)读书的,学校离家里三四里路,都是自己走回家的。
  “那时,全校的学生按照所住地域相近原则排成一个个小队,由高年级的同学任队长,带领回家,并负责照顾低年级的同学,很安全。”梁先生说,“回家的路上大家还会唱歌,表现不好或者贪玩,第二天还会被告知老师,由老师批评。”
  小时候在城市里读书的家长刘先生也告诉记者:“大概六七岁就自己回家,爸妈接送得比较少。”
http://hn.rednet.cn/c/2012/11/16/281621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鸡西-蕾蕾 发表于 2012-11-2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孩子到底接还是不接? 你怎么看?

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记者 王宇衡 摄
从三四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到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从平时上学到业余补习班,每天的家长接送形成了一道“中国式景观”。一位家长的话很具代表性:“本想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可现在车多人多,大家都是独生子,谁都不敢冒这个险。”
教育界人士也指出,中国式上学折射的不仅仅是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因此在解决方式上也必须举全社会之力。比如实现教育均衡才能避免择校,让孩子们就近入学;比如维护交通秩序、整治社会治安等;借鉴日本的“学童拥护员”、成立家长教师联合会等。
聚焦校门外
镜头1 一下雨校门口乱作一锅粥
时间:11月16日早上7点20分
取景地: 青云小学
记者到达时,学校大门还没有开,但已有十几个孩子等在门外了。因为下着雨,他们都集中在大门外可以避雨的地方。
7点40分,青云小学大门开了。家长们大多选择用电动车送孩子上学,下着雨不好打伞,孩子只好躲在雨衣里。很快学校门口停满了电动车,开进去就很难再开出来,家长们一边慢慢地挪动,一边不停地按着喇叭。
校门口的马路上,小轿车、电动车、自行车和穿梭在车流中的小学生形成很混乱的状态。家长们的车在学校门口没有可以停靠的地方,就停靠在马路边上,本来就不宽阔的马路从双行道变成单行道,车辆只能走一边。从白龙路上进来的车辆只好排成长龙等待,很快路边上也没有地方可以停靠车辆,家长们就直接把车停在路中间,等孩子下了车再开走。其他的车辆不能前进,只好停下按喇叭催促。
当天值班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学校门口从来都车多人多,今天可能由于下雨的关系,比平常要堵。”
20日早上7点半,记者再次来到盘龙区青云小学,不时有家长送完孩子后骑着电动车一头扎进车流中,让早上的交通乱了章法,汽车只好停下来等待孩子过马路、等待家长的电动车开走。
镜头2 三交警两协管齐上阵
时间:11月22日早上7点30分
取景地:春城小学
新闻路、西昌路上不时看到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身影,不少家长身上背着两个包:孩子的书包和自己的包。
这附近有新闻路小学、春城小学、大观小学三所学校,不同于其他两所小学都在小巷道里,春城小学的两个校门分别对着大观路、西昌路这两条主干道。记者在大观路和西昌路的交叉口看到,已经有3名交警在维持秩序,而十多米外的春城小学主校门,也有两名交通协管员在疏导交通。尽管这样,还是有两个十来岁的小女孩牵着手闯红灯过了马路。
在记者采访的半小时中,少有自己来上学的孩子,大多都是家长们送过来的。开车的家长一般都是在较远的地方就停下来,孩子自己下车或有另一位家长陪同。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的家长一般都送到大门口,孩子下车后再把书包递给他们,叮咛上两句。在校门口一侧的人行道上,还有家长拿着早点,看着孩子一口口地吃完。可怜天下父母心,骑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是步行而来的家长都是看着孩子进了校门,才放心地转身离去。
协管员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点半到8点这半个小时,这个交叉口都会因为大量家长送孩子上学而堵成一团,需要人为地维持、疏导,让家长“速战速决”不要过多停留。好在大家都已经习惯这样的暂时拥堵,而且大多数家长也较为自觉,早高峰比晚高峰情况还好一些。
镜头3 托管中心代接孩子放学
时间:11月22日下午4点
取景地:春城小学
春城小学开始放学了,学生和家长一起挤在门口,水泄不通。
校门口的非机动车道上也停满了来接孩子放学的电动车和自行车,有的家长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就坐在车上等孩子出来。在人流中记者看到老师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几年级几班,原来每天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多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在哪个方位,老师们举着牌子就是提醒家长孩子所在的方向。
相对于家长直接来接孩子放学,有两名女性举着一个牌子周围站着四五个孩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她们是托管中心的,代替孩子的家长来接孩子放学。有些孩子的爸爸妈妈上班,一时间不能把孩子接回家,就找到托管中心,让她们把孩子接回托管中心。托管中心里还有专门的人陪孩子完成作业,当孩子的家长下班了再把孩子从托管中心接回家。工作人员说,他们每天都在春城小学固定接十几个孩子放学,孩子们对他们很熟悉,一下课就找过来了。
声音
关键是担心安全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近百位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交通安全、社会治安是他们最普遍的担忧。问及何时让孩子自己上学,很多家长很茫然,而有些家长已经从幼儿园到小学坚持9年送孩子上学。
陈女士每天骑车送孩子到青云小学需要20分钟,如果坐车过来需要转趟车,对于今年7岁上一年级的孩子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她租住的地方也有小学,但是为了给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她专门负责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她说:“这个小学是公立的,相对比较好,但是周围的房租有点贵,考虑房租和娃娃上学问题只好住远点每天送孩子上下学。而且娃娃太小了,不可能让他自己来,不光路上的交通不安全,这个社会坏人还是很多的,拐带孩子的肯定也不少。”
郑先生的孩子6岁,也是上一年级,他认为至少在四年级以前不会让孩子自己来上学。“现在违章驾驶的司机那么多,孩子过马路谁能放心?再说这个地方人员复杂,不安全。”
何女士的家就住在离学校很近的小区里,孩子已经上二年级。即使是这么近,自己还是对孩子自己来上学不放心,她说:“早上孩子起得早,送送心里放心,反正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下午放学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走回来。”
看法
交通专家 学校一定要有集散空间
“在上下学高峰时段适当牺牲部分人的利益,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孙静宜表示,起码在未来几年里,中国式上学不会有太大的改观,那么我们就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为这种现象提供便利的条件。
中国式上学对交通的干扰,实际上体现出学校这样特殊区域在交通设计、组织上的不足。这一问题在被广泛认知后,在城市规划、路网设计、新小区配套学校等方面,都有了严格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学校一定要有集散空间,即为学生上下学提供安全空间,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根据学校规模、位置,考虑到学生所在区域内集散的实际,给家长提供临时停放车辆的空间。
从公共建筑角度来讲,学校一定是要必备这样一个人、车过渡的区域,比如大型商场出入口都是人流堆积明显的区域,需要给不论是步行的还是开车、坐公交车的人有个分离、过渡的区域。如果没有集散空间,静态的人流就会延伸出来,干扰动态的交通,挤占具有交通功能的道路体系。于是,我们看到的现实就是流动的车辆、行人与站在学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互相干扰。
而对现有学校来说,没有办法迁走、扩大区域完善功能,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管理、改善了?孙静宜认为,交警部门可以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在上下学这样的特定时段,做一些人性化管理,实际上很多执法者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在学校附近路段拿出一两个车道给接送孩子的车辆停放;对其他交通参与者进行管制,比如限速、通过时耗增长等。“每个人都要经历家中有小孩子的阶段,作为一个文明社会,我相信这样做是能够获得大范围的理解和谅解的。”
小学校长 严控择校 就近上学
春城小学校长魏晴在谈到中国式上学时叹了一口气,她说,这不是单一的教育问题,也不是单一的社会问题,它与家庭教育观念、独子现象都有关。
安全问题是家长接送孩子的最大顾虑,这需要客观地来看待。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六七岁的他们从幼儿园过渡到学校,从一个封闭的环境走向一个半社会化环境,让孩子独自上学是不太妥当,需要一个过渡期,需要家长的搀扶。而到了三四年级,就应该让孩子逐渐学习、掌握独立上学;到了五六年级,孩子就可以自己上学。当然,这样的成长梯度也需要良好的交通环境和治安环境。
“现在很多家长做太多的事情,代替孩子成长,巴不得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魏晴说,孩子成长是一步步的,按照年龄、规律进行教育,具体到孩子独立上学来说,会让他成长得更快、能力成长得更强。从业20多年来,魏晴明显感觉到现在的孩子看起来越来越聪明,但心智越来越小、生活能力越来越差。
而谈到中国式上学,就不得不提到择校情况。因为优秀教育资源稀缺和不平衡,家长们挖空了心思送孩子到好学校上学,导致离家较远;学校如果离家较近,交通、治安等矛盾就不会变得这么突出。相较于社会上对于择校问题的悲观,魏晴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这个问题这几年肯定会有一个明显的改观。”
从去年起,教育部门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情况,倡导就近入学,尤其是今年,政策力度越来越大,魏晴接到无数个择校未果的电话:“你们五华区今年是怎么了?”她觉得这是好事,当教育回归正途之际,中国式上学必将随之改变。
微言
再无奈也要坚持
11月22日,记者在微博上抛出中国式上学这一互动话题,引来大家围观和评论。
@岚风一束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接送就成了必修课,做父母不易呀!
@菜农XX
必须!担心安全,担心交通,担心时间……如果社会环境好谁愿意劳神接送啊。我有熟人家住马街,孩子在月牙塘的八中上学,早上七点半要到校,要送,下午要接。另外,学校的作息时间能不能改改,早上7:00天还没亮,街上都是学生了。
@云层里的自由之心
这不是必须与否的问题。首先,你爱孩子,就要考虑诸如环境、交通、治安等等状况;其次,你要不接送,也不忍心让妻子或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去接送;其三,周遭孩童意外伤害的现实触目惊心。个人认为,我们孩子的成长环境不能和发达国家比,人家可以放养,让孩子去经受锻炼,换作你试试。
@梓陌Y
接与不接之间,不外乎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一是交通安全,二是诱拐等问题。是否有统一的方式解决以上问题呢?比如校车接送。如果不能,那中国的父母继续纠结接送问题吧!
@火把果新闻台
无奈的选择:1.应试教育迫使择校之风日盛,上家门口的学校不再流行;2.地产商短视,政府缺位,学校资源不足,无法就近入学;3.社会治安环境、交通条件无法保障孩子独自上学;4.家长比较心理也无法做到放手;5.作业太多,不接谁做得完?发言完毕。
@佛山烈火
好问题,好让人纠结的问题;接与不接,是必须中的无奈,还是无奈中之必须?是坚持放弃,还是应放弃坚持?
@星期八的阳光
我们记忆中小时候麻雀满天飞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汽车多、车祸多,人也不再那么单纯,那么多的孩子被拐卖,我只能无奈地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现在,家家都是独生子,个个孩子都是宝,接送已经成为必然,而且我还将坚持下去,直到他有完全保护自己的能力。
@蔡国荣马帮帮主
还是无奈,车多、人多、无良人不少,只有选择坚持。
记者 罗南疆 党雪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战士 发表于 2014-3-24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式接送孩子”为哪般? 何时休? “中国式接送孩子”为哪般?
    知名媒体人、时评人毛开云说,“中国式接送孩子”确实属于“中国特色”,欧美很多国家几乎没有接孩子这种情况。尽管不必“言必称欧美”,因为欧美校车接送的那一套在中国行不通,但是就连城市形态、交通状况和人口众多等方面与我国都类似的日本,也很少有家长接送小孩的,原因何在值得反思。
    不得不承认,“中国式接送”背后潜藏着家长们无数的辛酸。泉州网友“洁语蔷薇”编顺口溜表达自己坚持接送的缘由:“那时候,马路上还没有那么多车;那时候,人贩子还没那么明目张胆;那时候,我们排着队上学放学,那时候,我们碰到人都要问:同志你好!那时候,我们还很安全!”大多数家长坚持接送孩子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或者担心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自控力,没有家长的监督会出现早恋、逃学上网等现象。
    而这些原因背后也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独立能力的不信任,担心他们处理不好上下学路上的状况,这种心态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还容易阻碍他们的社交能力。
    初二男孩洋洋说:从小到大上学都是妈妈接送我,特别辛苦。现在上初二了,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不用老妈接送了。很多班里的男同学都骑自行车上下学,让我特别羡慕,我也想这样,可老妈坚决反对,整天说现在的社会多么混乱,马路上多么不安全,还说要把我安全送进大学才放心。现在上下学老妈都坚持接送,天天监管着我,弄得我一点自由也没有。看着别人每天结伴上下学,谈天说地,让我特别羡慕。现在,我跟班里的同学都没大有共同语言了,关系越来越疏远了。他们经常取笑我说还没断奶,整天跟在我妈屁股后面转,别提多心烦!
    高二女孩明明说:临近高考,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妈妈为了节省我学习的时间,每天上学都坚持接送。每天我的生活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其实我也想每天跟同学一起上下学,路上可以讨论一些问题,或者聊聊天,缓解一下一天的学习压力。但是妈妈却不同意,总是说时间那么紧张,应该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还总是跟我讲现在女孩子受骗的例子,弄得我现在都不敢跟异性讲话。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寻求独立的需求,他们需要建立除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到了一定年龄让孩子结伴上下学,有助于孩子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而独自上下学也是孩子开始接触社会,学习和实践社会道德和准则,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过程。而家长无节制的接送会影响孩子独立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怕这怕那,孩子就缺少了诸如过马路、避让等可能要独自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的培养,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到头来吃不了苦,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弱不禁风,就是碰撞易碎。对此,有人用“草莓族”来形容当今的孩子。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副教授黄洪基说:“‘草莓族’大多生于改革开放以后,家庭物质条件较为富足,许多人还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备至,因此很少有真正不顺心的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又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以致他们应试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弱;业务水平出色,心理素质较差,碰到压力甚至是很小的挫折就会像草莓一压就扁。”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金给银不如给技在身”,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总是想尽力为孩子铲平坎坷、扫除障碍,铺就一条康庄大道,却不知每一朵花开都是要经历风雨的,人为地为孩子的成长制造一个个温室,剥夺了对风雨的体验,又怎么能让孩子真正长大?
    所以,我们的家长不妨认真反思,一味地替孩子背书包、领孩子过马路、接送孩子上下学,甚至有的家长为孩子一路开绿灯,从幼儿园一直护送到大学才放手。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如何独立生存,如何闯天下?离开了父母,他们跌倒了如何才能爬起来?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独立人格的培养是否有利?
    动物界有一套超越万物之灵的育儿理念,许多动物在它们的幼儿很羸弱的时候,会把它们含在嘴里或者护在翼下,怕它们遇险而夭折;但当它们的孩子长大些,它们会毫不留情地把自己的孩子赶离自己身边,让它们独自去经风雨、练本领。相比动物,很多家长更多的时候却像个老母鸡一样总是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想要成长自立,必须具备面对各种艰难困境的能力。因此,作为家长不妨勇敢放手,给孩子一些独立成行的机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还需要教会孩子处理与克服可能遇到的危险与困难。
    另外,“中国式接送孩子”背后反映的绝不仅仅是家长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校、部门、社会要形成合力,加强监管,让社会行为更规范,孩子上下学能有一个安全的绿色通道,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知名媒体人、时评人毛开云说:“既然‘中国式接送孩子’是一个社会问题,就应该全社会想办法解决:修学校,增加和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解决孩子就近入学,这是政府的事情。维护交通秩序、整治社会治安等,这是交通、公安等部门的事情。设立‘学童拥护员’、成立家长教师联合会等,这是学校的事情。拿出时间表,废除‘中国式的生活习惯’,这是家长的事情。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各方面携起手来,‘中国式接送孩子’才有可能慢慢减少,直到最终彻底杜绝。”
    愿我们早一天看到,中国的街头上井然有序,孩子们上下学时三五成群结伴而行。
    孩子的路 让他自己去走
    开学前一天,闺蜜打来电话诉苦说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孩子开学了,从今以后每天都要5点准时起床,做饭、送孩子、接孩子……这没完没了的日子简直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
    其实闺蜜的儿子和我儿子同岁,已经上五年级了,每天还得天天接送。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男孩子更应该锻炼他的独立性,做家长的早就应该放手了。可是闺蜜就是不听,整天不是担心社会太乱了,就是担心马路杀手太多。总之一句话,坚决送到底!
    相比之下,儿子开学对我的影响倒不是很大。因为从3年级开始我就不再接送他了,基本上都是儿子自己上下学。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有太多的不放心。但是儿子的态度比我们还坚决,说自己是个男子汉,应该从小锻炼独立的能力。于是,我们下定决心开始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去上学。孩子的学校离家较远,坐公交车的话大约有十多站,中间还需要倒上两次车。为此,假期里我们提前做了很多工作。首先,先跟孩子一起上网查路线,把路线提前写在一张纸条上让孩子随身带着。然后陪着孩子把去学校的路线提前走了几遍,在哪里上车,在哪里换乘,都让孩子提前熟悉了几遍。当然在这之前也给孩子讲了很多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比如说:遇到陌生人时不能轻易跟别人走、过马路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特殊情况时要及时打电话求助……
    最初几天,实在不放心,我们远远地在儿子的后面跟着。几天下来,发现儿子没有我们想象的“柔弱”。儿子还反过来安慰我们:“放心吧,妈妈,我是男子汉!”自从儿子开始自己上下学,我们渐渐地发现,儿子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了:早上自己定上闹钟起床不用再叫、自己整理书包、慢慢学着自己做早饭……在儿子的带领下,班里的一些同学也开始跟儿子一起结伴上下学。每天回到家都能听到他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解一路上遇到的新鲜事,以及同伴之间有趣的故事。
    如今的儿子不仅仅可以自己独自上下学,出国旅行都是自己一个人跟团出游。儿子最让我们骄傲的不是他良好的学习成绩,而是他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品性、和谐的同伴关系。看着孩子渐渐地成长和变化,我越来越坚定自己当初的决定——孩子的路应该让他自己去走!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3/24/c_12630374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3 02:28 , Processed in 0.04421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