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8|回复: 0

谁来温暖寒风中的流浪者?(组图)

[复制链接]
上海月月 发表于 2012-12-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到老家,小唐转身擦拭眼泪。

睡在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天桥下的无名流浪者。

  头顶是还未建设好的天桥,四周是呼啸而过的车辆,脚下是潮湿的地面,在松白路路口这个目前新区最繁忙的路段,他蜷缩在自己搭建的薄薄的“床铺”里,注视着在眼前过往的行人、车辆。在这冷雨笼罩的天气里,人们都在想:这裹风携雨的坏天气,何时才能结束?然而,这阴冷的天气,影响你我的也许只是晚上睡觉要不要多盖一床被子,阳台上是不是有未晒干的衣服;而对于住在天桥下的他来说,这又将是一个难熬的夜晚。

  从11下旬起,阴冷与寒风持续袭击城市。而来自气象部门的预测,新一轮冷空气预计再次影响深圳,深圳市气温将进一步下降,最低气温可降至10℃左右。松白路路口、光明新区人民医院人行天桥、公明广场、佳华商场……连日来,记者走访光明新区,特别是流动人员密集的公明片区,探访那些被持续的寒潮袭击的流浪者。食物、热水、棉被、衣服,这是城市流浪者最急需的物品;但也许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有担当的职能部门、有善心的市民,给他们提供必需的生活物资和收留地点。

  地点:光明新区人民医院人行天桥

  人物:无名露宿者

  生存状态:以拣食为生,靠跑步取暖

  下午3点,新区人民医院门口天桥的方柱下,他终于从被子里探出了头,下意识地捂紧身上薄薄的脏兮兮的被单。他的身下铺了一层布,从头到脚裹着一层薄薄的被子,靠头的位置撑着一把展开的雨伞,挡住灌进来的寒风。

  “十几天之前,他来到这里,然后一直生活在这里。没人知道他叫什么,来自哪里,我们都不敢跟他说话。”他身后不远处的一家店铺的主人王阿姨这样告诉记者,“很可怜,这段时间天气冷,他经常在人行道上来回跑,用以御寒。今天,他肯定是身体不舒服,睡了一天都没起来。平时这时候,他都在到处找吃的,身边的方便袋都是他捡来的。”

  “你来自哪里?叫什么?你知道有救助站吗?天气这么冷,你受得了吗?”任由记者怎么发问,他始终一言不发。就在他瑟瑟发抖时,不远处,另一位同样不知姓名的露宿者从他的身边走过,擦身而过时,后者下意识地探头看了看躺在被窝里的他,不同的是,他所有的家当是背后一个偌大的背包和手中一捆叠起的被褥。他不愿告诉记者任何有关他的信息,只是表示自己前来深圳打工,前几天从宝安来到公明,现在还在到处找工作。“这段时间,你住哪?”记者问。“随便找个地方就能睡啊!”他回答。“天气这么冷,你受得了吗?要不要去救助站?”“我不去救助站,我平时也住旅馆,晚上不冷。”听到救助站,他突然提高语气。“住旅馆,你还要自己带被子?”听到记者的反问,他突然沉默。

  地点:公明广场

  人物:小唐们

  生存状态:打工梦破灭,睡在草地上

  小唐只有20岁,这位来自湖南益阳的小伙子一年前来到深圳。一年过去了,在几次进入电子厂打工失败后,他南下打工挣钱的梦想破灭,位于公明广场东南角公明办事处广场办公室屋后的草地成了他的住所。他年轻的面庞略显沧桑,很久没洗过的头发紧紧贴在头皮上,一床被子被他紧紧地攥在手中,面对陌生人,他仍显紧张。在他身后,躲着几个和他一样的人。“你们怎么到现在才来?这些人很可怜,给些钱给他们或者送他们回家吧!”一位市民把记者当作街道办管理流浪人员的工作人员,如此说道。“晚上,在这里过夜的人更多,应该有10多个。来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已经在这里生活好几年了,没人管他们。”

  记者询问小唐是否知道有救助站?“听说过,但是没人告诉我在哪!”不过他随即表示,就算知道也不会去,他还要找工作。“既然不愿去救助站,那就回老家吧,也快过年了。”记者劝说。“没挣到钱,过年没脸回去见家人!”小唐说道,随即,他眼眶溢出泪水,转身伸出皮肤龟裂的手擦着眼泪。

  公明社会事务办:

  前期普查,只发现两名流浪者

  昨日下午,在距离公明广场新区流浪者最集中地点仅几十米远的公明办事处,记者就流浪者登记、救助等问题采访了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社会事务办主任简经武告诉记者,由于流浪乞讨人员流动性大,故没有具体统计辖区流浪者的数量。而另一位工作人员给出的答复却是,经过前期普查,只发现有两名流浪者,并都给予了帮助。“可是,经走访,仅公明广场就有多位流浪者。”记者提出异议时,简经武和该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新区没有救助站,办事处针对流浪人员在公明中学、楼村小学、玉律小学等辖区10多所学校设立了庇护点,配备有纯净水和干粮,并会叮嘱公明办事处大楼门卫一旦有求救人员,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社会事务办,并会给予流浪者一定数额现金,资助其前往宝安救助站。

  本报记者 柯季 文/图

  记者手记

  请打开救助

  流浪者的大门

  近日,贵州毕节5名男童被发现死于垃圾箱内的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个现代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让全体国人深思和痛心。家长和相关部门的双重失职,导致了悲剧的出现。

  连续多日的走访,面对一个个徘徊在死亡线的生命,记者的心情无比沉重。看到小唐,让我总是想起毕节的五个孩子;小唐的眼泪,让我不敢面对眼前这个与我年龄相仿的陌生人。记者催促他们来到公明办事处,希望办事处能为他们提供帮助。然而,在公明办事处大门前,多位身穿迷彩服的门卫将记者拦下,在记者出示证件之后仍反复盘问。“你是《宝安日报》的记者?”一位门卫左右打量。在寒风中博弈很久,才由另一位门卫打圆场放行。试问,连我们进办事处都如此周折,那些需要救助的人们还能进得去吗?

  采访结束后,小唐们在寒风中蜷缩的身影不断在记者脑中闪现。然而,我能做的也只是祈求天公,因为它若安好,对流浪者才是晴天。 http://roll.sohu.com/20121206/n359657557.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3 19:58 , Processed in 0.03921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