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99|回复: 3

[一般新闻] 天这么冷 孩子,你在哪?(组图)

[复制链接]
亲亲碰嘴鱼 发表于 2013-1-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越来越近了,很多人家都在为过一个团圆年忙活着,可对于另外一些家庭来说,过年,是一种煎熬。他们本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却随着孩子的丢失而变得支离破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一天不找到,他们就要承受一天痛苦的折磨,在希望与失望之间不断徘徊,甚至到死都不会瞑目。日前,本报记者在“宝贝回家”寻亲网的帮助下,兵分多路,走访这些丢失孩子的家庭,感受隐藏在“寻人启事”背后那些沉重得令人窒息的痛与苦。

  11月30日,哈尔滨11岁男孩厉涛走失,一时间牵动了冰城人的心。如今,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厉涛没有任何消息。

  实习生 姜婷婷 记者 张智威/文 王忠言/摄

  1

  男孩走失月余 音信全无

  12月30日,记者来到哈市香坊区气象台附近的一片平房区,厉涛就住在这里。这片地带的房子很密集,一个个平房紧紧相连,有好多都是临时搭建的棚子,里面住着的大都是外地来哈的务工人员,走过一条堆满杂物的狭窄胡同,记者走进了厉涛家。

  厉涛的父亲厉汝国满脸憔悴地开了门,将记者领进屋。这是一个20多平方米的套间,房门比屋里地面高出许多,房子下沉得厉害。在红砖地面上支着一个小铁炉,但屋里并不暖和,厨房和屋里连着,清晰可见一些碗盆杂乱地堆放在一个用木板简单搭建的碗柜上,除了摆放在外屋的一辆电动自行车,家里再没一件像样的东西。里屋除了旧电视和一个老式衣柜,只剩一个吃饭用的小桌子,这个小桌子也是厉涛平时写作业的写字桌。床头还挂着孩子未满月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笑得那么灿烂。床上坐着一个头发凌乱的中年女子,手里抱着枕头,眼睛充满了血丝,见陌生人进屋,一言不发。

  “这是厉涛的妈妈,最近因为孩子的事情,心情不好。”厉汝国走进屋解释说。厉汝国告诉记者,这房子是每年6000元租的,除了他们一家三口,还住着厉涛的爷爷,但老人因为孩子走失后,受不了刺激,搬到哥哥家住去了。厉汝国介绍,他们一家人都是从南方来哈尔滨打工的,已经有20多年了,他在哈尔滨的一家装修公司做木匠,妻子在市场上出摊烤冷面。

  厉涛上小学后,全家原本一直租住在幸福乡,一个月前,因为原来租住的房子动迁了,他们才搬到了这片平房区,这个房子与学校距离3站地。厉涛的妈妈朱晓青就每天接送儿子上下学。“我儿子胆子很小,他不敢自己上学。”朱晓青提到接送孩子的事情,突然失声痛哭:“他说,"妈妈你每天都要来接我,我自己走害怕"。11月30号那天我要去接,儿子说,"妈妈天太冷了,你在市场等我就行。"市场距离厉涛的学校只有20米远,可就是短短20米,阻隔了母子。那一天,朱晓青没有等到儿子。

  2

  为找孩子 马葫芦都掀开了

  走失孩子厉涛

  历经一个多月的寻子路程,厉汝国夫妇面目憔悴,精神恍惚。

  厉涛未满月的照片仍然挂在家中床头

  寻人启事

  失踪者厉涛,今年11岁,身高在一米三至一米四之间,失踪的时候穿着灰色羽绒服,黄色竖杠的黑色裤子,粉色围巾,黑色雪地鞋。

  知情人士请打电话:13936286191。

  厉涛丢失后,厉汝国的亲人朋友同事都帮忙寻找,他们把道里区、道外区和香坊区的网吧、火车站都找遍了,但仍没有孩子的消息。朱晓青哽咽地说:“甚至连学校和家附近的马葫芦都翻开找了,可还是没找到。”

  警方调取学校的监控录像显示,厉涛最后一节课的时候还在学校里,丢失就是在放学后发生的。可是,从学校到妈妈所在的市场,只有短短20米的距离,究竟发生了什么?厉涛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孩子那天连饭都没好好吃,现在这大冷的天,他会不会冷啊?能不能饿着啊?”朱晓青越说越痛苦。11月30日早上,厉涛说不想吃妈妈做的炒饭了,想吃面包,于是朱晓青给了厉涛2元钱。这对厉涛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朱晓青回忆:“儿子曾经说,"妈妈,我是班级里最穷的孩子,别人兜里都是30元、50元的,而我却只有几块钱"。”朱晓青说:“咱们和别人家比不起,咱们没有房子,爷爷还生病了,没有多余的钱给你。”朱晓青很难过,因为没有给孩子好的生活,只能让孩子和他们一起吃苦,但孩子很懂事,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乱花钱。

  厉汝国告诉记者,从孩子丢失到现在一个月了,夫妻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都是凌晨1点左右睡,3点左右就醒了。在床上等到第二天天亮后,就到处去找孩子,到处张贴寻人启事,找累了,两人就回到家,默默地坐着,没有任何对话。(下转9版)

http://roll.sohu.com/20130107/n362612183.shtml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战士 发表于 2015-7-4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遍六省寻子背后令人窒息的痛

□本报记者

张智威

连日来,微信朋友圈里接力扩散、声讨拐卖儿童行为,在呼吁法律加重处罚标准的同时,也令人们再次关注起那些曾丢失孩子、仍在苦苦找寻中的“寻子家庭”。这些家庭原本完整、幸福,却随着孩子的丢失变得支离破碎,孩子一天找不到,他们的痛苦就在延续中。

近日,记者走近曾经求助过本报的“寻子家庭”,感受隐藏在“寻人启事”背后那些令人窒息的痛,也希望能借此为每日奔波、挣扎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的他们鼓劲、加油。

1

20米的距离,完整的家支离破碎

“找儿子”,成为父亲的生存方式只有在寻子路上,他才觉得是位父亲

两年半前,一个名叫厉涛的11岁男孩在放学路上失踪,曾引发冰城人们的关注与挂念。安徽来哈打工的孩子父母通过新晚报等多家媒体,请求热心市民帮他找到儿子。一时间,民警、学校、市民、记者自发组成寻找大军,几乎找遍了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各个网吧、汽车站、火车站。遗憾的是,厉涛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不见踪影。

“我儿子还没找到。”近日,记者再次联系到厉涛的父亲厉汝国,他明显苍老了许多。尽管事隔两年多,伤心的那一幕仍历历在目:2012年11月30日,妻子在距离儿子厉涛学校20米远的市场上出摊烤冷面,她每天都会去接儿子放学。那天儿子对妻子说:“妈妈,今天太冷了,你在市场等我就行!”可就这20米的距离,阻隔了母子,儿子就这样不见了。

2

“找儿子”,成为父亲的生存方式

丢失儿子的同时,厉汝国夫妇的心也被“偷”走了。妻子由于过度思念儿子精神出现状况,躺在床上,突然就会光脚起身跳下床跑向门口说“儿子回来了”,这样的事发生过很多次。为了不让妻子触景伤心,厉汝国带着妻子回到安徽老家。将妻子托给亲属照顾后,厉汝国踏上了漫漫寻子路。

厉汝国常年都背着一个包,里面装着一叠厚厚的寻人启事,寄给亲朋好友和各地的公安部门,希望大家能帮着找回儿子;只要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破获打拐案的新闻,他一定会跑到当地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孩子;他还将寻人启事贴到曾去过的城市。为了找孩子,他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厉汝国说,自己和家人从来都没放弃过找回孩子的希望。他常常一路寻找,一路打工,维持着找儿子的开销。

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出门都会在人群中搜寻与厉涛同龄孩子的身影;每到一个城市都会特意去观察街头流浪乞讨的孩子,希望在人群中找到儿子。他也会给这些孩子们帮助,少则三五元,多则几十元。因为他最担心儿子被坏人教唆偷窃或者乞讨,每当他看到沿街乞讨的孩子时,他都会想起儿子。

3

只有在寻子路上,他才觉得是位父亲

寻子路上,厉汝国不甘心,但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有一些坏人还利用他找儿子的迫切心理骗钱。一次,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人给厉汝国打电话:“你的小孩在我手上,给我汇5万元钱,就把儿子还给你!”然而,当厉汝国想通过网络视频见见儿子时,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经“讨价还价”,对方表示可以先让厉汝国听听孩子的声音。果然,不多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厉汝国让对方喊“爸爸”,对方喊出的声音明显是由大人装出来的,被厉汝国当场识破。对方挂了电话,厉汝国沉默了许久,在他心里,多希望这是真的。厉汝国说,他不愿意放弃,也不能放弃,那种痛苦是从希望到失望的打击。

他最怕朋友、亲属问:“孩子找得咋样了?”去年,厉汝国的父亲去世,临终前,老人还叮嘱:“厉涛还得找啊,那是咱家的根儿!”厉汝国知道,这是老人的终身遗憾。妻子也一直认为孩子是她弄丢的,只有找到儿子,才能让妻子的病康复。尽管生活不富裕,但是有孩子在,才是他们继续活下去的动力。两年多时间里,他曾去过山东、河南、河北、四川等6个省份,边打工边寻找儿子,他一直坚信,只要坚持,就会找到儿子。厉汝国说,儿子能记住他的手机号,不找到儿子,他的手机号码是永远不会换的。今年7月,厉汝国又要启程了,这一站是云南,他告诉记者,无论儿子现在在哪,他始终想对儿子说声“对不起”。如今,只有在路上,他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后记

http://difan

拍张照片

也许会让

寻子家庭

看到希望

在被拐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没有本应属于他们的呵护,而只有千万次的呼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为让那些原本充满欢声的家庭不再失去生息,为让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不再饱尝失子之痛,希望更多的热心人能参与到志愿者行列中来,请大家多关注在街上乞讨或可疑人员带领的儿童,随手拍张照片放在网上,说不定他们就是被拐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正在寻找着他们……希望更多的小孩,能找到回家的路!

我省9个孩子

成功回家

“宝贝回家”公益网站中

黑龙江寻子信息600余条

我省9个孩子

成功回家

本报讯(记者张智威)2007年4月30日,宝贝回家网正式开通,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面对被拐、流浪乞讨儿童的公益寻子网站。宝贝回家网的站长张宝艳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在宝贝回家网登记寻找孩子的信息有2万多条,这其中包括孩子寻找父母的,也包括父母寻找孩子的,网站将他们标注为“宝贝寻家”和“家寻宝贝”。我省通过宝贝回家网登记的寻亲信息有664条,“而实际丢失孩子的家庭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张宝艳说,丢失孩子的绝大多数都是居住在城乡接合部的务工人员和居住在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由于受自身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制约,他们无法和宝贝回家网取得联系,一般也就是张贴一些寻人启事,找几年之后实在找不到也就放弃了。登记的人越多,说明被拐的孩子越多。面对那些痛失孩子的父母,感受着他们的伤心与绝望,她常常觉得有心无力。因为,要找回一个被拐孩子确实不易,但总是有希望的。截至目前,经过宝贝回家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努力,全国共有1097名孩子被成功找回,其中我省有9名孩子被找回。“这些被找回来的孩子是幸运的,但更多的孩子还在饱受失去父母的痛苦。”

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5-07/03/content_107630573_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战士 发表于 2015-7-4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孩] 急寻2002年出生2012年11月30日失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农场子弟校 厉涛https://bbs.baobeihuijia.com/thread-127607-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冰封雪狼 发表于 2015-7-5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日来,微信朋友圈里接力扩散、声讨拐卖儿童行为,在呼吁法律加重处罚标准的同时,也令人们再次关注起那些曾丢失孩子、仍在苦苦找寻中的“寻子家庭”。这些家庭原本完整、幸福,却随着孩子的丢失变得支离破碎,孩子一天找不到,他们的痛苦就在延续中。

近日,记者走近曾经求助过本报的“寻子家庭”,感受隐藏在“寻人启事”背后那些令人窒息的痛,也希望能借此为每日奔波、挣扎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的他们鼓劲、加油。

1

20米的距离,完整的家支离破碎

“找儿子”,成为父亲的生存方式只有在寻子路上,他才觉得是位父亲

两年半前,一个名叫厉涛的11岁男孩在放学路上失踪,曾引发冰城人们的关注与挂念。安徽来哈打工的孩子父母通过新晚报等多家媒体,请求热心市民帮他找到儿子。一时间,民警、学校、市民、记者自发组成寻找大军,几乎找遍了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各个网吧、汽车站、火车站。遗憾的是,厉涛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不见踪影。

“我儿子还没找到。”近日,记者再次联系到厉涛的父亲厉汝国,他明显苍老了许多。尽管事隔两年多,伤心的那一幕仍历历在目:2012年11月30日,妻子在距离儿子厉涛学校20米远的市场上出摊烤冷面,她每天都会去接儿子放学。那天儿子对妻子说:“妈妈,今天太冷了,你在市场等我就行!”可就这20米的距离,阻隔了母子,儿子就这样不见了。

2

“找儿子”,成为父亲的生存方式

丢失儿子的同时,厉汝国夫妇的心也被“偷”走了。妻子由于过度思念儿子精神出现状况,躺在床上,突然就会光脚起身跳下床跑向门口说“儿子回来了”,这样的事发生过很多次。为了不让妻子触景伤心,厉汝国带着妻子回到安徽老家。将妻子托给亲属照顾后,厉汝国踏上了漫漫寻子路。

厉汝国常年都背着一个包,里面装着一叠厚厚的寻人启事,寄给亲朋好友和各地的公安部门,希望大家能帮着找回儿子;只要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破获打拐案的新闻,他一定会跑到当地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孩子;他还将寻人启事贴到曾去过的城市。为了找孩子,他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厉汝国说,自己和家人从来都没放弃过找回孩子的希望。他常常一路寻找,一路打工,维持着找儿子的开销。

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出门都会在人群中搜寻与厉涛同龄孩子的身影;每到一个城市都会特意去观察街头流浪乞讨的孩子,希望在人群中找到儿子。他也会给这些孩子们帮助,少则三五元,多则几十元。因为他最担心儿子被坏人教唆偷窃或者乞讨,每当他看到沿街乞讨的孩子时,他都会想起儿子。

只有在寻子路上,他才觉得是位父亲

寻子路上,厉汝国不甘心,但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有一些坏人还利用他找儿子的迫切心理骗钱。一次,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人给厉汝国打电话:“你的小孩在我手上,给我汇5万元钱,就把儿子还给你!”然而,当厉汝国想通过网络视频见见儿子时,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经“讨价还价”,对方表示可以先让厉汝国听听孩子的声音。果然,不多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厉汝国让对方喊“爸爸”,对方喊出的声音明显是由大人装出来的,被厉汝国当场识破。对方挂了电话,厉汝国沉默了许久,在他心里,多希望这是真的。厉汝国说,他不愿意放弃,也不能放弃,那种痛苦是从希望到失望的打击。

他最怕朋友、亲属问:“孩子找得咋样了?”去年,厉汝国的父亲去世,临终前,老人还叮嘱:“厉涛还得找啊,那是咱家的根儿!”厉汝国知道,这是老人的终身遗憾。妻子也一直认为孩子是她弄丢的,只有找到儿子,才能让妻子的病康复。尽管生活不富裕,但是有孩子在,才是他们继续活下去的动力。两年多时间里,他曾去过山东、河南、河北、四川等6个省份,边打工边寻找儿子,他一直坚信,只要坚持,就会找到儿子。厉汝国说,儿子能记住他的手机号,不找到儿子,他的手机号码是永远不会换的。今年7月,厉汝国又要启程了,这一站是云南,他告诉记者,无论儿子现在在哪,他始终想对儿子说声“对不起”。如今,只有在路上,他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拍张照片

也许会让

寻子家庭

看到希望

在被拐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没有本应属于他们的呵护,而只有千万次的呼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为让那些原本充满欢声的家庭不再失去生息,为让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不再饱尝失子之痛,希望更多的热心人能参与到志愿者行列中来,请大家多关注在街上乞讨或可疑人员带领的儿童,随手拍张照片放在网上,说不定他们就是被拐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正在寻找着他们……希望更多的小孩,能找到回家的路!

我省9个孩子

成功回家

“宝贝回家”公益网站中

黑龙江寻子信息600余条

我省9个孩子

成功回家

本报讯(记者张智威)2007年4月30日,宝贝回家网正式开通,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面对被拐、流浪乞讨儿童的公益寻子网站。宝贝回家网的站长张宝艳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在宝贝回家网登记寻找孩子的信息有2万多条,这其中包括孩子寻找父母的,也包括父母寻找孩子的,网站将他们标注为“宝贝寻家”和“家寻宝贝”。我省通过宝贝回家网登记的寻亲信息有664条,“而实际丢失孩子的家庭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张宝艳说,丢失孩子的绝大多数都是居住在城乡接合部的务工人员和居住在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由于受自身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制约,他们无法和宝贝回家网取得联系,一般也就是张贴一些寻人启事,找几年之后实在找不到也就放弃了。登记的人越多,说明被拐的孩子越多。面对那些痛失孩子的父母,感受着他们的伤心与绝望,她常常觉得有心无力。因为,要找回一个被拐孩子确实不易,但总是有希望的。截至目前,经过宝贝回家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努力,全国共有1097名孩子被成功找回,其中我省有9名孩子被找回。“这些被找回来的孩子是幸运的,但更多的孩子还在饱受失去父母的痛苦。”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5-07/03/content_107630573_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6-27 00:31 , Processed in 0.04660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