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8|回复: 0

有人不知家在哪 有人有家不能回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3-1-16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媒体上发布所有失联者的照片,始于一个热心肠的摄影记者的想法,我们起初对它所能产生的效果是心怀忐忑的。

  但效果显然是立竿见影。第一天见报的只是豆腐块大一张集体合影,清晰的面孔只有几张,但“助兆基”的姐姐当天就从广州赶过来接他回了家。紧接着,每一天都有好消息传来,一个星期里,7个失联者陆续和家人团圆。他们中,最久的已经失踪四年半。

  团圆,总结起来,不过是因为媒体起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还有更多的人滞留医院,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归途?他们中的一些,亲人苦苦寻觅,另一些,却极可能是因病被家人遗弃。阻碍前者回家路的是信息鸿沟,阻碍后者回家的确却是人情寡薄。

  对于前者,亟待打通的是政府信息与社会传播渠道之间的藩篱。焦急寻找的家属们和公益组织的努力催生了“宝贝回家寻子网”、“中国寻人网”等寻人网站,但,这些网站上以亲属发布的寻人启事居多,而政府救助机构收留的患病流浪人员的档案,则大多数悄悄躺在政府机构的电脑里而许许多多被亲人寻找的人正在其中。换句话说,这种信息的传递,更侧重于单向传播,而无法形成政府和民间的双向互动。

  我们看到,随着国家对救助机构投入的加大,尤其在财政富裕地区,救助机构对于流浪精神病患的救济、照顾和治疗上的确都给予了充足支持。但是不是救济了他们就功德圆满呢?于人情,骨肉尚分离、手足还牵挂;更何况,促成家庭团圆的同时还能避免社会救助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如今,全国各地救助站的档案信息现在基本实现了联网互通,但由于还没有向社会公开互动,因此许多失联者只好长期滞留医院,甚至直到病逝。万事俱备,只欠一个信息平台希望政府或社会组织担起这个责任来。

  而对于失联者中的疑似被遗弃者而言,回家之路更为遥远。他们中的一些人,比如梁月红,并非完全不清醒,他们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家庭信息,但救助站找过去,对方却矢口否认。碍于实地寻人成本和风险都较大,尤其是家在外地外省的,救助站不可能挨个上门确认,病人只好长期滞留医院。对于遗弃他们的家庭而言,精神病短期内难以康复,且治疗和照顾成本高昂,让他们不堪重负。数据显示,我国70%的重度精神病患者得不到治疗。他们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有些甚至危及家人、社会和自身安全。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好像不能只是单纯地去苛责将他们遗弃的家人,但如何面对并解决这个困境,需要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深思。(孙毛宁)
http://roll.sohu.com/20130116/n363575076.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3 18:51 , Processed in 0.04503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