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8|回复: 0

怎样让“骂警察”变成“爱警察”?

[复制链接]
阳光天使 发表于 2009-3-22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风 《 江南时报 》( 2009年3月19日   第 05 版)

  当陕西丹凤县19岁高中生徐梗荣受审时猝死公安局的消息传开时,可以想见民众的愤怒在网络上是怎样的表现。所以尽管昨日获悉有关责任人被刑拘,但对警察的负面舆论依然不见平息。

  笔者不久前看到警察网转载了凤凰网友同时也是一个警察的论坛帖子《你为什么骂警察》:“扳着手指头点了点论坛上几篇关于警察的文章,不论是指责警察的还是为警察辩护的,除了个别不是警察的网友站在理智的立场上为警察说几句公道话之外,其余的总是对警察口诛笔伐。上的论坛久了,看来看去,对警察都是这么一种态度,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警察,究竟是怎么了?”这位警察网友除了不解,当然更多的是委屈。的确,警察中虽然有一些害群之马,但大多数的警察虽不能说个个是英雄,至少也是忠于职守的好人。

  我不是警察,亲属中也没有从事这份职业的人。但我至少认同警察网友的判断和理解他的痛苦。骂警察是百姓宣泄的一种方式,社会矛盾的承载是警察挨骂的深层次原因,这有点像“吃肉骂娘”的悖论。不能因为出现了如此的不和谐音就误解民众对警察的感情,也不能因为社会评价的落差就放弃以人为本的实践决心。所以,我要说,江苏张家港市普通民警陈晓军的故事,就在一个特别的层面上为我们阐释了警民和谐的深刻原理,在一个特殊时期,为我们正确地理解警察、运用警察、书写警察,提供了一个活字模本。

  44岁的陈晓军,业余时间义务为人寻亲,4年多让23个家庭破镜重圆。而23名失踪人员中,精神失常的就有16人。因此他被受助者亲切地称为“寻亲神探”。这些家庭与他非亲非故,寻亲花费完全自掏腰包,如果不用职业操守和警察良知做注脚,很难让人相信它的真实性。(见昨日《扬子晚报》)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这么做的社会价值究竟有多大?

  去年底,全国公安战线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由于活动与排民忧、解民难、护民权结合起来,从人民群众最紧迫、最急需的小事入手,所以得到了广泛好评。这种以人为本、情系百姓的政法工作思路,应该说蕴含着国家高层最新的治国理念。在改革开放进入纵深的现阶段,在社会利益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今天,我们的警察工作必须从治安除恶、防范控制的旧有警务模式中,更多地在机制上建立服务社会、维护稳定的新思维、新措施;我们的“警察叔叔”必须在抓坏蛋、破案件的传统角色上,更多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建立起人民公仆型的公务员职业新形象。只有这样,“骂警察”的不正常现象才会扭转,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以人为本,也即我们的一切工作“为了谁”的问题。现在在一些领域,这个“本”有时出现模糊,有时出现轻视,有时甚至出现倒置,损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尊严。去年发生的翁安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公安工作脱离执法之本的代表作。因此,说“大走访”可贵,说“陈神探”可爱,就在于它们体现了固本求源的发展观、警察观,体现了一种国家博爱精神。

  怎样让“骂警察”变成“爱警察”?要回答这样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就需要我们的警察队伍中多涌现一些陈晓军这样把群众当做娘亲、把自己当做义工的人,就需要我们的报章多把视线聚焦在把民事看得和国事政事一样重的公安实践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3 08:06 , Processed in 0.03816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