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贵阳依依 于 2017-8-9 20:51 编辑
昆明湖的错觉——陈燕荣寻家记 编辑:八方客
绪言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因为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明朝一些诗人常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一郡之盛观”。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决定在瓮山一带兴建清漪园,将湖开拓,成为现在的规模,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命名昆明湖。乾隆皇帝在昆明湖泛舟的诗中写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昆明湖的南边是建园时有意保留下来的小岛,用十七孔桥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昆明湖沿堤建有六座石桥,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其中一座用汉白玉雕砌的玉带桥,桥拱高耸,远望如一条玉带。
昆明湖、昆明、十七孔桥、玉带桥,这几个名称本是昆明湖的几个基本元素。然而,由于这些元素和云南昆明相似(昆明、玉带、孔桥),因此引发了一段近乎传奇般的寻亲故事。
“雅女”失踪
雅安位于 四川盆地西缘、 邛崃山东麓,东靠 成都、西连 甘孜、南界 凉山、北接 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发源于邛崃山脉巴朗山与夹金山之间的宝兴河,与天全河、荥经河汇合后,称青衣江。青衣江穿雅安城而过,将雅安打扮的分外秀丽。青衣江边住着一户普通人家,家里有两个女儿陈燕(小名燕子)和陈建荣,男主人陈柏刚在一家皮革厂上班,和大多数人一样,陈柏刚一家过着平淡而温馨的生活。
雅安素有雅雨、雅鱼、雅女“雅安三绝”之美誉。燕子和建荣无疑是陈柏刚家的小雅女,两只燕子快乐的成长着,由于姐姐比建荣大5岁,姐姐自然担负起了辅导妹妹学习的任务,教的最多的就是写爸爸的名字。或许是因为建荣小,父亲特别偏爱建荣,青衣江的游泳池、西餐厅、公园里都留下过父女俩的足迹......。
生活并非都一番风顺,陈柏刚因一次工伤,失去了左手。后来,父妻离婚,燕子跟父亲、小建荣则由母亲抚养。
母亲改嫁他地,小建荣就在外婆家暂时生活。厄运并没有放过本就不幸的陈柏刚和小建荣,1987年的一天,小建荣和平常一样去了学校,然而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失踪了。
26年过去了,当年的小雅女已经长成了真正的雅女,但仍然杳无音讯。
被拐:噩梦般的长途跋涉
1987年2 月的一天,上一年级的陈燕荣(自己记忆中的名字)放学离开学校不远,就有一位自称认识妈妈的“叔叔”接她走,那个“叔叔”说出了妈妈、外婆、外公的名字,她相信了。
“叔叔”带她坐汽车、火车、中途停留、再转火车,历时几天的长途跋涉,最终到了安徽。
对陈燕荣而言,这是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遥远的地方。当她没见到妈妈而是被带到一个陌生人家里时,陈燕荣明白了,那个“叔叔”并不是带她来找妈妈的,这一路的长途颠簸换来的不是幸福,而是厄运。
于是,为了摆脱人贩子的控制,陈燕荣拼命抱住女主人的腿不肯撒手。她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但她没有别的选择,有个落脚的地方总比跟着人贩子强。就这样,这家人成了陈燕荣的第一个养父母。
养父给四川安岳县(人贩子提供的地址)写过信,想找到陈燕荣的家人领回孩子,但没有消息,燕荣回家的希望破灭了。因养父家已有孩子,不得已半年后又将陈燕荣送给了另一家。
陈燕荣在这种忐忑、自卑、孤独的环境中渐渐成长,她心中渴望妈妈那温暖的怀抱、渴望爸爸那山一样的脊梁、渴望姐姐那如影相伴的关怀......。眼下,这一切对于孤立无援的陈燕荣来说,似乎是那样的遥远、那样的高不可及。
寻亲:一场击鼓传花式的接力
燕荣长大了,早早的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家,让她有了安全感,同时也有了责任,面对生活的压力,陈燕荣不得不搁置住自己寻亲的想法。
孩子长大了,燕荣终究放不下这份亲情牵挂,爸爸和姐姐到底在哪里?陈燕荣一次次的在心里呐喊。由于陈燕荣不会上网,不知道如何寻亲,她打工的雇主(陈燕荣在做钟点工)知道后,便帮助陈燕荣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了寻亲求助信息,登记编号:11583。
就这样,一场击鼓传花式的接力寻亲拉开了帷幕。经过三任主管志愿者,历时三年,寻亲的足迹遍布四川、云南、重庆、贵州,参与的志愿者及爱心人士达数十人之多。最终于2013年4月30号圆满的到达了终点。
陈燕荣曾经见过一张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照片,那上面的十七孔桥极像燕荣记忆中家乡的桥(雅安的廊桥,现在的廊桥是2004年重修的,以前上面没有房子)、湖面也像记忆中的“海”(青衣江)。于是,昆明湖----“昆明”这个名字一下子撞进了陈燕荣的潜意识中,并牢牢的扎下了根,她主观的认为自己的家是昆明的(实际上昆明湖和昆明并无关系)。由于这一错误信息的误导,志愿者先后三次将昆明作为了主攻方向。
初战昆明:小试牛刀未见效
陈燕荣提供的信息主要为:名字叫陈燕荣,属羊,86年(后来说是87年)离家时刚上小学一年级几个月。她爸爸叫陈振刚(音),是一家牛皮厂(有产皮鞋的)工人,因工伤右手手指全无,人送外号“毒锤”(独锤)。有个姐姐,叫陈燕玲,离家时已经快小学毕业了,邻居叫她们姐妹大燕和小燕。离家前几年,小燕的父母离婚,她判给妈妈,住在外婆家,姐姐跟着爸爸。小燕记得外婆家离自己家不是很远,外婆家旁边有一个生产水泥板的厂子。小燕的家应该是在昆明郊区,家里有两间木屋,应该是80年代后才在木屋左侧盖了两间平房。家门对面有个报废汽车库,小燕还记得里面有很多废弃的汽车头等,她经常和玩伴在那里玩。家门口巷子里有柚子树。家附近有个部队医院,不远处还有一条河。奶奶家在市区,家里有个小院子,爷爷在院子里砌了个小鱼池,小燕还记得在鱼池旁边有一棵梅花树,冬天开花时非常漂亮。小燕清晰记得从家里到奶奶家要经过一座桥,桥西头是一棵古树,粗粗的,另一头是湖/河的绿化带。
帖子发出后,志愿者们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昆明的环境及生活习惯确实很像陈燕荣的描述。因此,将重点先定在了昆明。“雨儿PY”查了43医院和533医院,昆明志愿者还提供了叫大观楼公园里的拱桥......
几经努力,但最终没有结果。
再战昆明:耗力千斤终无果
2012年5 月,志愿者“鱼城烟雨”接替了因故退出的“雨儿PY”负责陈燕荣的寻亲工作。“鱼城烟雨”重新梳理了陈燕荣提供的信息,并建立了专门的讨论组。
陈燕荣也在邻居的帮助下进了讨论组共同探讨、分析,经引导启发,陈燕荣又提供了一些信息:名字叫陈燕荣或陈建荣(音),姐姐叫叫陈燕玲或陈建玲(音);将湖或江叫“海”;去奶奶家的桥是没有台阶的拱桥、桥头转盘里有一棵古树;见过一个佛像,穿绿色的衣服,佛像手上有一个小子,下面也有一个小孩;城里有酒店,电影院,爸爸还带她吃过蛋糕。外婆有时头上会裹很厚很宽的白布,男女都裹,盘在头上;外婆家是土灶,家里会炒臭虫吃......
“鱼城烟雨”从网上找出照片经陈燕荣核实后确认了“打屁虫”、蕨菜、佛手瓜、背小孩的背篓;陈燕荣根据记忆画出了家周围的环境、位置示意图(见寻亲帖子19、30楼)。随着帖子的内容不断丰富,似乎线索渐渐清晰起来了。
在讨论组里,大家分析认为:所有信息均指向了西南地区,昆明是重点,但西南其它地方也不能放过。
志愿者尘埃提出解放军昆明总医院附近疑似,有小河、有部队医院、有生产水泥板的厂子......。
志愿者“昆明-齐齐”提供,陈燕荣描述的这个部队医院很像云南省武警总队医院(367医院):背靠西山,前面是滇池(草海),疑似昆明西山区的普坪村一带。
昆明“天山飞雪”核实了昆明市西山区华昌路附近的疑似人,排除。
昆明志愿者“安。缱绻”两次前去核实昆明市五华区的疑似人,排除。
随后,又核实了云南开远市、安宁市均无结果。
红黄凤凰根据“海”提出了云南大理市的可能性,并在大理贴吧发帖征集线索,经核实后排除。
八方客根据地形及“桥头的古树”提出了四川雅安的可能性,但没有查到相关名字,没有进展。
在“鱼城烟雨”的鼓励下,陈燕荣向第一个养父了解信息,得到两条收获:母亲叫张素莲(音),自己家有可能在四川安岳县(实际上人贩子是安岳的)。
接着,又将目光聚集到了四川安岳,经过几天努力,最终没有进展。
本次以云南、昆明为重点的寻亲活动,经二十多名志愿者参与、历时三个多月,几乎将昆明疑似的地方排查了个遍,结果却仍是一场空。
转战四川:与胜利擦肩而过
“鱼城烟雨”因时间关系退出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由志愿者“常州小杨”接替负责陈燕荣的寻亲。2013年4 月,陈燕荣的案例进入了以西南区志愿者为主体的西南讨论群里。
根据陈燕荣提供的被拐经过和行车路线,“雁归来”归纳了重要的时间节点:下午放学(3、4点钟)-->坐公交车到山角下吃晚饭(5、6点钟)-->搭小货车,天黑到火车站(7、8点钟)-->住小旅馆半夜上火车-->第二天中午到第二个城市(中转城市,城市很大,有很长的双节无轨电车,有钟楼,在这里呆了一天多,住在一个阿姨家)-->非常大的火车站乘火车-->在火车上过了三个晚上-->安徽宿州火车站。
有了时间节点,根据乘车时间可推断大概的被拐地。因此,确定这个中转城市将是个突破点。一时间,志愿者们纷纷搜索、挖掘信息,寻找这个城市;重庆、昆明、贵阳、成都均在排查之列,志愿者“成都老中医”和“贵阳念念”分别找到了成都和贵阳的老钟楼。重庆因到安徽的时间不对首先被排除,贵阳当时无“双节无轨电车”也被排除,昆明不确定,最终推断这个城市应该是成都(现在看来,这一推断很可能是正确的)。
结合以前的信息,志愿者们分析提炼出了以下关键信息:海、皮革、成都、玉带桥(或地名)、安岳、被拐地离第一个火车站约50---150公里、第一个火车站到成都乘火车时间约4---12个小时。并制定了以此为关键要素、围绕四川(含周边)展开排查的方案。
志愿者“蓝雪”和“影子”查询了当年的列车路线(贵成线、成渝线、成昆线)及时刻表(见寻亲帖子76楼),提出按照三条铁路沿线不通火车的地方排查。
安岳县是养父提供的线索,而且有一个玉带乡,因此,安岳县首先被定为排查对象。志愿者“资阳洪姐”求助于资阳警察,资阳警方迅速全面排查了安岳县,没有符合对象最终排除。
西昌有邛海,也进入了大家的视线,但因通火车及其它信息不符合最后排除。
泸州市有玉带桥,冕宁、汉源、石棉距火车站的距离符合,都进入过排查范围。
志愿者“八方客”根据雅安的地理环境、皮革(雅安很有名)、桥头古树、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七医院)、从雅安坐汽车到夹江乘火车的距离符合等因素再次提出雅安市,甚至几乎锁定了陈燕荣家的具体位置(37医院旁边魏家岗)。但经志愿者“丁超”查询无符合的名字,而且雅安也没有关于“海”的叫法,从而未能继续深入排查下去,遗撼的与胜利擦肩而过。
三战昆明:誓将寻亲进行到底
四川寻亲没有取得效果,这时,陈燕荣又传来消息:据邻居讲当时自己过说是昆明的。而且,昆明确实有太多相似的环境,比如草海、玉带河(桥)。
于是,焦点第三次转到昆明。
鉴于昆明已经核查过两次,经讨论决定:这次除核查人名外,还应尽量求助民政部门和残联等组织、同时借助媒体的力量,由“雁归来”保持与昆明方面的联络和协调。
“雁归来”求助于云南群,得到了云南群管“丝雨”的支持。
“影子”发的微博被云南《生活新报》的记者蒋晓娟看到,蒋记者也参加到了这次的寻亲活动中。
昆明 “蝴蝶夫人”等志愿者实地核实了翠湖西路、云大居委会、华山南路几个疑似的信息,一一排除。
蒋晓娟记者连续发了三篇报道为陈燕荣寻亲(见寻亲帖子138楼)后,陆续收到了一些信息反馈。
昆明皮鞋一厂的退休职工汤大姐利用老职工的人脉关系,找了五个疑似的姐姐“陈燕玲”。除了两个没找到人外,核实了三个均不是。汤大姐表示,只要自己有时间,还续续会帮助找人。
有一位热心的退休民警打电话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土桥派出所有一个小女孩丢失。该名民警称,被拐女的家可能就在东寺街一带。
据三位老职工反应,现住岗头村的一位做皮革加工的退休职工80年代可能家里丢失过女儿......
蒋记者不是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却是个非常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为了帮助陈燕荣寻亲,她先后走访了昆明皮鞋一厂、昆明皮革厂、黑林铺街道办、黑林铺派出所,都确定没有陈振刚这个人。
蒋记者还走访了民政部门,打听到有一个右手残疾的人,但人名不对。
虽然没有实质性进展,蒋记者没有放弃,准备下一步继续核实一些反馈的疑似线索、走访残联,誓将寻亲进行到底。
柳暗花明
在昆明的寻亲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同时,陈燕荣目前所在地的南京也在行动。先是在“老中医”建议下,陈燕荣进行催眠以唤醒沉睡的记忆,这次催眠陈燕荣回忆起了小时候姐姐教她写爸爸的名字的情节(这个情节是正确的),并记得爸爸的名字就是陈正刚(这个信息是错误的)。随后,“常州小杨”联系了江苏卫视《新闻眼》栏目为陈燕荣做寻亲节目,正是这次寻亲节目打开了僵持的局面,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春天。
节目于4月29日播出后,被陈燕荣的姐姐看见了。4月30日陈燕荣的姐姐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取得联系核实了细节:父亲叫陈柏刚,当年在皮革厂工作,左手因工伤五指全无;姐姐叫陈燕(小名燕子),比妹妹大五岁;失踪的妹妹叫陈建荣,79年出生,87年失踪;妈妈叫张淑莲;家和37医院一墙之隔(37医院目前仍然是军医院,每天还吹号、做操);桥头那棵古树现在仍在......
晚上10点陈燕荣(陈建荣)和家人通了电话,双方基本确认,等待DNA的最终结果。
基于雅安目前的状况,当地采血入库有困难,“小杨”协调家长寄样本在南京检验对比。南京打拐办的贾警官给予了大力支持,5.7号收到了家长的样本,下午便紧急安排检验出了结果。至此,陈燕荣历时三年的寻亲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此,感谢为陈燕荣寻亲付出的所有志愿者和热心人。感谢南京打拐办的贾警官,特别应该感谢云南《生活新报》和江苏卫视《新闻眼》栏目。蒋记者不屈不挠的责任心和爱心值得钦佩,江苏卫视《新闻眼》栏目的临门一脚更是功不可没。
为陈建荣寻亲付出的人太多,寻亲帖子中有较详细的记录,在此恕不能一一列出。
宝贝回家志愿者:八方客 转载请注明出自宝贝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