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不足,身份灰暗,被多重烦恼困扰 一个名叫郭美美20岁女孩的微博炫富,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益机构——中国红十字会推向舆论漩涡的中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并最终演变成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追问。与此同时,一些民间公益网站却在以绵薄之力,救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草根慈善的独特魅力。不过民间公益网站生存状况不太乐观,主要的问题是缺乏自身“造血”功能,如何能长久健康发展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 对话专家 民间公益网站不要“大而全” 肖隆君 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项目部副主任 Q:民间公益网站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在哪里? A:民间公益网站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缺乏可持续长久发展的能力。短时间内,民间公益网站可以凭借个人的力量支撑下去,但是时间长了就后继乏力。很多民间公益网站都是个人在做,作为网站,他们是有注册有身份的,但是作为公益机构来说,他们很少有注册的,所以在现实中会碰到一些问题。 Q:如何解决碰到的困难? A:民间公益网站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进行合法社会组织的注册,然后再谋取发展的机会。获得注册后,发展的机会就多了,能够合法地获得捐赠、资金的支持。比如宝贝回家,作为一个普通的网站,起初运用个人力量,能够撑下去。但是随着工作范围的扩大,受众范围的越来越广,压力也越来越大。去年,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合作成立宝贝回家基金,通过专项基金他们向全社会募集善款,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Q:是不是在民政部注册后就能获得公募的资格? A:社会组织三种形式:基金、社会团体(协会、联合会)、民办非企业,后两者不能公开募集资金,但是可以接受捐赠。 Q:民间公益网站如何能获得大型公募基金会的青睐? A:基金会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也是有评估的,不是所有的民间公益组织都能获得这样的机会。现在很多公益网站,内容很宽泛,助学、扶贫、医疗救助等等全部都做。但是作为公益机构,要科学持续的运营,还是要专注,比如只做儿童大病救助或者助学的,这样既有利于以后身份的注册,也有利于之后可持续的发展。不要大而全,专注了才能做得专业,专业了以后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报恩网:光靠“输血”风险太大 6月中旬,段非的妻子许利娜在夫妻俩创办的公益网站“中国报恩网”上发布了一则公告:“今天我要抱歉地向大家宣布一个消息:由于长期负债经营,网站将于6月底无奈关闭。我含着泪水为5岁的报恩网写下了这封离别信。” 段非和许利娜同是“寒门”出身,在好心人援助下完成了学业。两人相识后希望能够创办一个公益网站,通过发布急需救助者的求助信息、呼吁爱心人士或爱心企业进行救助来进行公益帮扶。2006年,两人花了70元购买了域名,200元买了个空间,200元请人制作网页,“中国报恩网”就这样诞生了。 后来随着报恩网越做越大,成本逐渐增加,这令两人吃不消,“当时每个月的支出要1.5万元,包括两个技术人员的开支、服务器托管费、确认受助人信息是否真实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等等”,段非对记者表示。日积月累,两人欠下了10多万的债务。迫不得已,妻子在网站上发布了关站的公告,“发布这则公告的时候,我们的心里真的是很难受。5年来我们一直处在经济危机当中,但没想到现在连生活都无法维持,真坚持不住了。” 所幸的是,报恩网没有走上绝路,石家庄一所职业学院向深陷“绝境”中的段非夫妻伸出了援手。“学校向我们提供办公场地、两室一厅住的地方和一辆公益用车,还有技术支持”,段非说道。学校还聘请夫妻二人担任德艺老师,讲授感恩教育,给他们工资,这样就使得两人有了基本的收入。“现在因为有了学校的支持,我们费用支出降低了很多。同时因为有工资,对于网站开展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我们也能支撑下去。” 虽然挺过了这次危机,不过段非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网站会陷入困境?在他看来,表面上是因为资金压力所致,更深层次是因为网站缺乏自我“造血”的功能。虽然也有企业外部向网站捐赠进行“输血”,“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也不大可能一直给你输血下去的,怎么‘造血’还是要考虑的最关键问题。” 寻人启事网:“以站养站”难复制 如何造血,不仅是段非在思考,其他民间公益网站人士也一直在探索。有的公益网站现在已经具备“造血”功能,但是模式很难复制到其他网站身上,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造血”机制才是最关键的。 “公益性事业,商业化运作”,这是沈浩2004年做客《小崔说事》节目时说的一句话,现在他依然坚持这个观点。2001年,沈浩创立了“寻人启事网”,至今已有10个年头。在沈浩看来,坚持10年可不是件容易事,“在国内,公益性质的寻人网站有不少,倒闭的更多。我曾经做过统计,一年内有24家寻人网站倒闭。”沈浩对记者说道。做公益网站,资金压力大是肯定的,“不能‘全身心’投入,肯定做不长的。”他表示。 沈浩在商业化运作上主要有两点,一是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寻亲者家庭所交的服务费,二是他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网站建站维护服务。“我们做的是寻人服务,接触成千上万个家庭,并不是所有的寻亲家庭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有些家庭是能够支付寻人成本的。所以,号召有经济实力的家长支持一部分的费用。”他说道。 现在沈浩更依赖的是后一种“造血”机制,从2001年寻人网站建立起来后,沈浩就给他所在地方的企业提供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的服务。随着寻人启事网知名度的提高、范围的铺广,沈浩的企业客户遍及广州、内蒙和成都等地,“有几十个企业客户,每年支付服务费,带来稳定收益,我们采取的是‘以站养站’的模式”,沈浩称。不过他也表示,他的模式不具有普遍性,其他民间公益网站较难复制。 宝贝回家寻子网:已获公募资格 另一家著名的公益寻人网——“宝贝回家寻子网”似乎没有刻意去追求“造血”功能,但是他们不经意间走出一条看起来颇为不错的道路,成立志愿者协会并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之后和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专项基金,从而获得向公众募捐的资格。 宝贝回家寻子网发起人张宝艳告诉记者,网站开始运营的头两年,资金压力同样巨大。“域名、服务器的费用不算多,当时主要的花费是在电话费,有时每月的话费高达2000多元。当时我爱人上班,我负责网站,爱人的工资差不多都贴给了网站运营”,她说道。后来,逐渐有企业向他们捐助,缓解了他们的压力。去年宝贝回家专项慈善基金成立后,他们具有了向公众募集善款的资格,资金压力也进一步缓解。 不过对于宝贝回家的“造血”模式,沈浩认为同样难以复制,“不可能所有的民间公益网站都能同公募基金会合作的。” 段非也是这样认为,没有一个主流“造血”模式可供民间公益网站们去借鉴、去复制。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合情合理合法的长久发展模式,段非现在有了初步打算,那就是做代理商。“比如南方的项目要进入北方市场,我们愿意做代理商。如果我对这个感兴趣,也愿意长期做下去。” 身份尴尬:想获认可又怕捆住手脚 在采访的过程中,沈浩特意向记者提及了一条消息,“公益慈善等三类社会组织可直接登记”。而在段非的中国报恩网上,记者同样看到了这条消息。这条消息的内容是,在7月4日举行的“2011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民政部门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 “这意味着国内众多民间公益组织都有望转正,获得正式身份”。沈浩说道。此前,社会组织如想登记注册,要找到业务主管单位挂靠。但是政府部门一般也不愿意作为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担心可能带来风险,影响到自身。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虑,他们往往将上门申请的社会组织拒之门外。 不过对于这条身份有望转正的“利好”消息,沈浩和段非还是心存疑虑。沈浩表示,他现在正在和当地的民政部门接触沟通,“我也在研究相关的条例法规,但是研究后也很头痛。”按照规定,去民政部注册不能以网站的名义,只能以社会组织的身份去注册。“在注册时,要填写活动范围,在某个地方注册,那么你这个组织的活动范围就限定于某地。但是我寻人救助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活动范围不可能仅仅限定于某个地方。”沈浩说道,如果不能突破这个限制,他宁愿以个人志愿者的身份去从事这项公益活动,“怎么突破这个限制,我还要跟相关主管部门进行进一步沟通。” 段非也没有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公益组织,“我只是看到这条消息,觉得比较重要,所以放在网站首页,暂时没有去注册的打算”。按照段非自己的理解,他们的网站只是一个爱心信息平台,捐助者在网站上看到信息可以直接捐助给受助者,无需经过报恩网中转。“去民政部登记,是为了以后有可能接受公众捐款,我们目前走的不是这路。如果我们自己接受公众捐款,说不定还会引来麻烦。”段非说道。 http://tech.qq.com/a/20110718/00013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