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时被拐,25年后与父母团聚 ——康县警方助被拐男子寻亲 记者金振华程健通讯员张瑛 关键词:康县寻亲拐卖 每日甘肃网-科技鑫报讯今年31岁的李王云6岁时被拐卖至河南省商丘,苦苦寻亲多之后,终于在甘肃康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找到了双亲。他是怎样被拐,康县警方又是怎样帮他寻亲的呢? 前不久,康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民警被电话那头的一位执著的男子打动了。于是,一场警民共寻亲人接力迅速展开。所长王金武立即召开全所民警会议,将此事作了通报,并决定调动全所民警,一定要帮助李王云找到其亲生父母,圆儿子的团圆梦。 1988年6月,正值农民割麦抢收的大忙时节,康县斜崖村全村能上地的劳力每天都在地里抢割麦子,李王云的父母也不例外。一天,正逢县城逢集,李王云玩着玩着就溜达到了公路上并跟着行人进了县城。当他又渴又饿想回家时,却忘了回家路。这时,一个“好心”的阿姨上前:“小朋友你一个人啊?饿了吧,跟阿姨来给你买好吃的。”就这样,李王云“飞”出了康县,任他的父母花光积蓄到处寻找,日夜以泪洗面也不闻儿子的一丝踪影。 几天之后,李王云“落”到了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店集乡花李庄村一姓李的人家。从此,他跟着养父母生活,并改名为李书运。起初,养父母对他如同亲生,非常疼爱。小小的他也就快乐地生活着,慢慢地淡忘了家乡淡忘了亲生父母。 然而,幸福的生活没过多久。 李王云13岁时,养父母生了一个孩子。随后,养父母对他除了冷漠就是白眼,时不时还打骂虐待。痛苦的他常一个人想:亲生父母是不会这样对我的。伴着泪水,李王云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双亲,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他们,找到那个属于他的真正的家。 从此,李王云踏上了寻亲路。 然而,由于被拐时只有6岁,对家乡的记忆模糊,“只知道自己曾生活在一座小县城的边上,一条公路通向远方,绵延起伏的大山,和自己的乳名——王云子,别的都一无所知。”偌大一个世界,何处是自己的家?难,难于上青天! 再难也要找! 李王云一边打工养活自己,一边跑遍打工城市周边打听自己的亲人。可是,转眼十多年,依旧毫无线索,直到2012年回河南给养母办丧事时,得知自己的家乡在康县。于是,他通过114查号台查到了康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的电话。 针对李王云的模糊描述,民警先通过户籍系统对全辖区所有姓李的人进行查询,然后对100多李姓村民一一比对。同时,利用警务微博、QQ等在网上发布寻找信息。 时间一天天过去,仍然没有任何线索,所长王金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只要有空余时间,便不停地琢磨着如何帮助李王云寻亲。无奈之余,王金武想:不如就用最“笨”的办法吧。随即,全所民警分散开来,到县城周边村庄一家一家入户走访,了解25多年前当地是否有孩子被拐的家庭。 经过民警大量走访、询问,在斜崖村走访的民警传来了好消息。民警在与村支书了解情况时,得知他们村里有个叫李洪公的人家在20多年前好像丢过一男孩,至今未找到。听到这一消息,王金武立即赶到了李洪公家中了解情况,并对李洪公的家庭居住环境进行了仔细的核查。核实清楚后,王金武拨通了李王云的电话。 随着警车缓缓驶入派出所院子,“爸爸、妈妈……”“我的儿啊,当年我们没看好你,你受苦了,这么些年,你怎么过的呀……”在李洪功夫妻进门的一刹那,李王云两步上前,三人紧紧围抱着相拥而泣,时间彷佛在那一刻停顿,全场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1988年,李王云被拐河南。25年后的今天,在公安民警和好心人的帮助下,他重回康县,与父母、家人团圆相认。25年,多少的思念曾化作泪水,但遥远的时空没能阻断血脉亲情的分隔,他和家人终于团聚了。 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13/06/26/01437750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