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39|回复: 0

[调查探讨] 社科院报告称微博热点三分之一是谣言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3-6-2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2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提出,2012年以来,中国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媒体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新媒体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升、频频引发热点。新媒体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个人隐私泄露、不良信息传播、谣言层出不穷等,危害了网络环境,损害了人们对网络的信任。
    新象
    微博“国家队”异军突起
    蓝皮书分析,2012年,微博“国家队”异军突起,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齐齐发力,在微博舆论场尝试主导“微话语权”。截至2012年底,新浪微博认证的媒体微博总数已经突破了11万个。中央媒体微博的崛起,改变了主流媒体应对网络热点时迟缓和失语的状态,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学生是微博最大用户群
    2012年,中国微博已经成为极为活跃的信息传播空间。2012年下半年中国微博总访问次数达到155.56亿次,总页面浏览量达到739.85亿次,总访问时长达到15.18亿小时。
    尽管有数十家网站提供微博客应用服务,但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四大门户网站主导着中国微博的格局,特别是已经形成腾讯和新浪二强并立的局面。
    中国微博用户整体呈现,学历低、年纪轻、收入低、集中大中城市的特征,高中学历以下用户占74.88%,接近3/4,学生有9387万人,是微博用户的最大职业群体。月收入5000元以下用户占到总数的92.2%。其中,无收入群体人数最多,达到9183.5万人,这主要因为学生用户是微博最大的群体。
    新媒体是最主要曝光媒介
    蓝皮书认为,不论是从相对数还是从绝对数上讲,新媒体都是最为主要的反腐倡廉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介类型。从绝对数上说,反腐倡廉舆情事件首次曝光于新媒体上的数量远大于首次曝光于传统媒体上的数量。其中,2010-2012年,反腐案件首次曝光于新媒体上的事件数量依次为67件、58件和31件,3年合计156件,是传统媒体的2倍。
    印象
    传统媒体仍是重要新闻源
    蓝皮书认为,从微博意见领袖的信息来源来看,传统媒体仍是微博意见领袖的重要新闻源。通过对意见领袖微博的信息来源进行统计,其中转载传统媒体信息的比例最高,占48%,而意见领袖的原创帖占44%,转载他人(非新闻机构和个人)仅占8%。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加入到微博阵营中来。传统媒体的加入,特别是杂志和报纸在微博中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在碎片化阅读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仍能凭借自身优势在内容生产上胜出,达到议程设置和引领舆论的效果。
    微博平台容易形成舆论焦点,传统媒体与微博的积极连线,对于甄别新闻事件的真伪,做好微博舆论的把关人,引导网络舆论良性发展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使得微博用户倾向于从媒体微博上对照、核实信息。
    碎片化阅读引发社会反思
    蓝皮书还提出,微博引领的碎片化阅读引发了社会反思。2012年10月,微博名人“和菜头”宣布停止更新微博,“我怀疑微博的碎片化阅读对我的大脑有所损伤,很担忧再也不能读书和做深度阅读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乱象
    1 网络反腐陷入混乱无序
    虽然网络反腐借由现代信息技术而具有传统舆论监督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其自发性、匿名性、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使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十分突出。
    2 网络举报信息真假难辨
    网络举报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网络赋予网民的言论自由,然而,一部分网民却滥用网络言论自由权,或为了赚取眼球,或为了窥探隐私,或出于发泄私愤,发布虚假信息,进行不实举报。不明真相的“围观”网民以讹传讹,虚假举报也获得很高的点击率和数量可观的跟帖和转发,使网络反腐陷入真假难辨的混乱无序状态。纪检及相关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真假信息进行甄别查证,造成原本就很有限的反腐资源的浪费。
    例如,2012年11月30日,有微博曝光“四川达县县委书记有9名情妇”,一时引起网友热议。但经过官方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证实所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
    而未经查证的“网络曝光”和“人肉搜索”,容易侵犯公民隐私,对被曝光主体构成网络暴力。一些网络举报人为了使自己的举报“言之凿凿”,不惜详细罗列与贪腐内容无关的所有个人信息,将被举报人的真实身份和个人信息暴露在亿万网民面前,甚至盗用他人照片佐证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使其及家人的工作和生活受到许多困扰。例如,网帖所曝“拥有24套房产”的“房婶”,经纪委查实,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工程师,而其6套房产也都是合法所得。虽然当事人的清白得以澄清,但其“家庭房产情况一览表”等个人隐私已被曝光。又如,厦门某女大学生的个人写真照片被盗用成雷政富情妇照片被大量转发和“人肉搜索”,对其个人名誉产生了极恶劣的影响。
    3 网络反腐低俗倾向严重
    网络反腐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严重,给网络舆论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专家表示,当前,在部分党员干部中的确存在奢靡浪费、生活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但这仅是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之一。实际上,腐败的表现形式还有徇私枉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等。但从近几年的网络反腐案例看,无论是经查证属实的案例,还是虚假的网络曝光,大多与“情妇”、“二奶”、“包养”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究其原因,这样的“桃色新闻”更具眼球效应,更易引发舆论关注,更易形成社会倒逼,因而受到网民的热捧。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表明,2012年经网络曝光、影响较大的官员性丑闻事件有10多起。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舆论引导,利用生活作风问题纠腐、反腐的过程出现低俗化和娱乐化倾向。一方面,部分网民乐于关注、跟踪、渲染官员的“花边新闻”,以满足其猎奇心理,或释放其对腐败现象的愤慨;另一方面,部分网络媒体为提升人气,赚取更多经济利益,往往对网络信息不加核实予以转载,甚至在前一版本基础上夸大事实,或使用敏感字词博取眼球,为低俗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低俗信息被不断放大传播,不仅不利于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对广大未成年网民的身心也造成伤害。
    4 百个微博热点三成谣言
    蓝皮书披露,2012年的中国,网络谣言的传播是特别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去年1月至今年1月的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3月,因“薄王”事件引发的“军车进京、北京出事”谣言使得注册用户数均超过5亿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关闭评论功能3天,另有16家网站被查处。12月,邪教组织“全能神”借助“末日谣言”蛊惑人心、牟取私利,共计有分布在16省的1300余人被公安机关查处。无论是经久不衰的灾难谣言,还是波谲云诡的政治谣言,都在2012年有了一次“狂欢式”的爆发。
    5 “新谣言”参与者无利益纠葛
    蓝皮书认为,如果把传统谣言界定为与谣言主体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少数人出于特定恶意动机而制造与传播的虚假信息,那么,当代中国社会的谣言更应该被界定为“新谣言”。“新谣言”的参与者往往与谣言的主体并无利益纠葛,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虚假的,而且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6 “儿童+失踪死亡+器官被盗”成谣言蓝本
    网络谣言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娱乐谣言(17.3%)。其次是社会治安谣言,一共有108个,占全年谣言的16.1%,其中,一半(51.9%)的治安谣言涉及命案,将近四成(38.0%)涉及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被拐、失踪、绑架或不正常死亡,两成多(20.3%)涉及器官被盗,另有一成多(12.0%)涉及群体性事件。香港儿童被拐割肾、北京小学生被绑取眼角膜、四川20名儿童失踪尸体被挖掉器官、河南男孩洗澡心脏被挖、东莞女孩失踪内脏被挖等,“儿童+失踪死亡+器官被盗”的谣言在中国的大小城乡落地生根。
(记者 代丽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2-23 11:43 , Processed in 0.03862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