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issingkids.com
新华网华盛顿6月25日电(记者 孙浩)假如依然活着,埃坦·帕茨今年正值不惑。34年前的5月25日,他第一次征得父母同意独自出门上学,但从此永久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此案震惊全美,小埃坦也成为美国最知名的失踪儿童,与之后一系列失踪儿童一起,极大提升了美国公众对失踪儿童问题的关注。 今年已是5月25日成为美国“全国失踪儿童日”的第30个年头。美国全国失踪和受剥削儿童保护中心失踪儿童部执行主任罗伯特·洛厄里在专访中说,正是小埃坦们的悲剧让人们痛定思痛,促成了这个机构的建立。 埃坦案之后,1981年,佛罗里达州6岁小男孩亚当·沃尔什在随母亲去购物时失踪,16天后被发现遇害。在此前后,美国境内发生多例引人关注的儿童失踪案,使得美国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增加,从父母哀号逐渐酿成了民间“搜救失踪儿童运动”。其中,埃坦可爱的笑容曾被印上牛奶盒送到千家万户。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全美1800家独立经营的牛奶厂中多达700家曾参与这种“牛奶盒寻人”行动。 然而,这些失踪儿童家属发现,执法部门对此类案件应对能力太弱,地方和联邦执法部门之间欠缺协调,也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应对失踪儿童问题。在民间呼吁和推动下,国会先后于1982年和1984年通过了《失踪儿童法案》和《失踪儿童援助法案》。美国全国失踪和受剥削儿童保护中心就是依法建立起来的独立机构,成为全美失踪未成年人信息的汇总中心,开设24小时免费寻人热线,并与美国联邦到地方各级执法部门紧密合作寻人。 本月6日,美国俄亥俄州3名年轻女子在被人绑架和囚禁10年后获救,引起媒体连日追踪报道。洛厄里告诉记者,美国失踪未成年人规模庞大,但由非家庭成员实施绑架的危险案例占比不到1%。执法部门每年接到大约80万件未成年人失踪报告,相当于每天2185例,但失踪原因多种多样。大部分是主动或受诱惑离家出走;每年超过20万名未成年人由家庭成员拐带走,其中不少案例都是在父母离异的情况下,没有争取到监护权的一方自行带走孩子;每年5.8万起失踪儿童案涉及非家庭成员的拐带,其中旨在杀死孩子、索要赎金等常规意义上的绑架案每年约有100至115起,占整体失踪未成年人案比例不到1%。 自成立至今,该中心已协助执法部门处理19.5万件未成年人失踪案例,成功找回18.3万名失踪未成年人,寻回比例从1990年62%大幅提升至如今的98%。洛厄里说,如果没有公众帮助,日常搜救工作根本无法有效推进。随着搜救体系不断完善,美国民众对失踪儿童更加留意,对可疑行为警惕性更强,而且信息及时发布也给绑架行径造成很大压力。 在民众参与的搜寻过程中,两个警报系统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一是“安伯警报”,为纪念1996年失踪的9岁女孩安伯·哈格曼而命名,警方有关失踪儿童的信息主要通过各类电台、电视台播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交通状况电子指示牌、连锁超市广告牌等播发,近年来也与谷歌、脸谱网络公司达成合作。警报信息通常包括被拐带未成年人和嫌疑人的姓名和外貌描述,有时也有嫌疑人所驾车辆的牌照信息。自1997年至2012年,这个系统已直接帮助找回602名失踪未成年人。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法国、爱尔兰、马来西亚、荷兰、英国也已纷纷建立起同类系统。 其二,由美国和加拿大合作展开的“亚当代码”失踪儿童警报系统,为纪念亚当·沃尔什而命名,最早于1994年在沃尔玛超市启用,如今已有大批百货公司、零售店铺、购物中心、超市、游乐园、医院、博物馆加入。当有访客报告孩子失踪后,店方必须立即获取对孩子的详细描述信息,同时将建筑物所有出口封闭并实施监控。如果10分钟内不能找到孩子,必须立即通知执法部门。 洛厄里说,美国遭绑架且遇害的未成年人中76%是在绑架发生两到三个小时内遇害,因此及时、高效的干预尤为关键。 防范儿童失踪,美国民众还有不少其他参与形式。比如,该中心就设有“25分钟”计划,鼓励家长利用短短25分钟时间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防范拐带,从而将“全国失踪儿童日”的意义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中心的“拍照片带他们回家”计划,使企业和机构可以协助推送失踪儿童图像资料,普通民众可以将失踪儿童信息条置于自己网页上、预订接收失踪儿童信息更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