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小事,虽不起眼,但是,着实困惑着一些家长。下面这件事,就让龙岩的年轻妈妈小廖很尴尬。 上周二,小廖带着5岁的儿子逛街。在龙岩中山街附近,一个乞丐拦路要钱。这乞丐“常驻”中山街,专盯一些带着孩子的妈妈“下手”。 遇见这样的乞丐,这钱给不给?小廖挺纠结。明知乞丐是骗子,还给钱,就等于纵容了乞丐;但是,不给吧,怕打击孩子的同情心。 事件 携儿遇乞讨 该不该给钱 小廖是个80后妈妈,平日里,她一直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爱心,要常怀助人为乐之心。儿子小宝今年5岁,在小廖的教育下,小宝聪明懂事,在电视里头看到地震,儿子都会嚷嚷着要捐钱。 上周二,小廖带着小宝逛街。在龙岩中山街附近,一个年岁稍大的乞丐,“拄”着拐杖,拦住小廖,一直缠着小廖要钱。小廖说,这乞丐“常驻”中山路。“别看他‘拄着’拐杖,其实,身体挺好,经常看到他没有行乞的时候,走路特快。”小廖说,眼前的乞丐,一看就是个骗子,喜欢拦住带孩子的妈妈。 而此时,这些带着孩子的妈妈,遇到这类乞丐就犯了难。小廖说,当时她想不给钱,“明知是骗子,还给钱,就是纵容了这类乞丐”。 但是,她又很犹豫,“平时都教育小宝,遇到可怜的人,要乐于助人;孩子还小,没法分辨什么是乞丐骗子,不懂得世道的复杂,在孩子眼中,乞丐都应该同情,所以不给钱,又怕打击孩子的同情心”。 小廖的纠结,看起来是不起眼,但是,在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而且,几乎天天都会发生。那么,面对乞丐,这钱该不该给。小廖最后选择了给钱,是否妥当? 支持派 先培养爱心 再了解社会 昨日,导报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家长。不少家长遇见此类乞讨,明知被骗还是会“给”。家长们说,如今社会,人情变得愈加淡漠,多数家长企盼从小培养孩子拥有更多的爱心。 家长张女士说,在孩子的教育上是有分阶段性的。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分辨不清善恶,此时,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爱心。只有等孩子慢慢长大,有了分辨能力之后,再慢慢了解世道。 她认为,家长遇到此类乞讨,应该给钱。“首先,在孩子眼中,眼前是一个极其可怜才会伸手要钱的乞丐,孩子不知道他是不是骗子,所以,要给钱。”“只有给了钱,孩子才会认为妈妈带着他做了一件好事,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今后,他也要像妈妈一样,有爱心,经常助人为乐。”张女士说,这是舍小钱、保大爱。 张女士说,在培养了孩子的爱心之后,在孩子稍大时,也要让孩子知道一些职业乞丐,甚至是操控小孩乞讨犯罪集团的存在。让孩子再遇到这种现象时,能先动脑子想想,他们到底该不该同情,值不值得帮助。 反对派 坚决不要给 莫让孩子受骗 而持反对意见的家长也不在少数。“都已经知道是骗子乞丐,还给他钱,这不是在纵容骗子吗?没必要把孩子蒙在鼓里,要告诉孩子那是个骗子。”家长黄女士说。 黄女士说,如果随意扔钱给他们,不仅培养不出爱心,还可能教坏了孩子。“今后,碰到什么样的人,孩子都去同情,就很容易受伤害。” 此外,年轻妈妈小欣说,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要教导孩子,有些乞丐看似可怜,其实都是装出来的。甚至,有些乞丐是被人为控制的,要告诉孩子不要随便给钱,纵容坏人。“事实上,社会就是这么复杂,如果一味告诉孩子要乐于助人,一直让孩子生活在编织的美好世界里,那么,将来孩子长大了,要怎么去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小欣说。 家长们还认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从小就开始告诉孩子是非,孩子很容易记住。在今后的人生中,孩子就会格外警惕,就不容易上当受骗。 观点 该不该施舍,引导孩子学会看人 遇见这样的乞丐,这钱给不给?如何来正确引导孩子?昨日,导报记者咨询龙岩幼教老师。 龙岩一诚教育机构的廖老师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培养孩子对真善美的理解。同情心的培养对幼儿利他行为以及道德品质培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廖老师说,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此时,应该让孩子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多鼓励孩子,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主动帮助他人。 但是,在该不该施舍上,廖老师说,要引导孩子学会看人。“同情心也不能一概泛滥,同情的对象,首先要有被同情的前提,那就是首先乞讨对象是个不幸的人。”“如果,乞讨人不是残疾人,而且行动方便自如,那么,面对这类乞丐,可以不给钱;但是,要对孩子说‘人不能好吃懒做,要做个坚强的人,靠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但是,如果对方是个残疾人,或者是个老弱病残,应该给予主动施舍,至于乞丐的真伪,可以等孩子有了辨别能力后,再慢慢引导孩子学会看人。”
(责编:刘必泳、钟若漪)http://fujian.people.com.cn/n/2013/1024/c181466-197606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