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0|回复: 0

[寻亲线索] 英德一八旬老人幼时被拐,辗转多年寻亲未果 “渴望在晚年找到祖根”

[复制链接]
上海月月 发表于 2014-2-27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日报讯 (记者/陈晨 实习生/容梓姗)迈着颤颤巍巍的双腿,走遍海珠桥附近的每一个角落,81岁的老人黄秀姬(老人记忆中发音相近的姓名)至今仍然找不到记忆中的那个家。    黄秀姬居住在英德市,据其回忆,她于1933年在广州海珠区出生,当时家有八兄妹,其排行第七。黄秀姬称,其于1937年左右因战乱与家人走散,几经易手被拐到英德市。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黄秀姬希望找到自己的家人,寻回祖根。
    对海珠桥印象深刻
    老人现居英德市西牛镇赤米村。她回忆,自己出生于广州市海珠桥附近,1937年在战乱中和家人失散。黄秀姬记得家里有八兄妹,自己排行第七,走失时最大的哥哥大概20岁,在她前面还有五个姐姐,排行第八的是妹妹。对姐姐的印象是,三姐或四姐在战乱中鼻子被炸伤。
    对于童年生活,黄秀姬尚存依稀记忆。她表示,小时候住在海珠区海珠桥附近,当时她家后面是一所孤儿院。自己对海珠桥的记忆很深刻,那时家里一贫如洗,父亲嗜赌成性,曾经把家里的门板拆了当柴来烧,母亲为此十分气愤,嚷着要去跳海珠桥。
    黄秀姬的外孙谭先生告诉笔者,外婆到了晚年,非常想念亲人,尤其是想找到兄弟姐妹,寻回自己的祖根,家人们也很想帮助外婆实现这个愿望。“现在都不忍心问外婆关于家里及其当时失散的情况,老人听了都会伤心落泪。”
    寻亲15年未果
    谭先生说,外婆从1999年开始寻亲,到处打听失散亲人的消息。2007年,谭先生曾带着她到广州市海珠区找寻过亲人。老人当时记得,自己家是在海珠区龙坪里(老人记忆中发音)73号左右,但当时我们找不到这个地名。“老人现在操一口客家话,还能听懂广州话,‘龙坪里’是用客家话发的音。”
    黄秀姬还记得从她家去附近的火车站走路只要10分钟左右。2007年时,她走到海珠桥附近的一条路,觉得有点印象,因为那里还有一些旧房子。她询问了附近的居民,大家对老人描述的地方都没有印象,这让老人非常失望。那次老人的故地寻亲就这样遗憾结束。
    如今谭先生在南海工作,有空的时候还不忘替外婆打听亲人的下落。他告诉笔者,今年大年初八回老家探望外婆时,老人又念叨起寻亲的事。于是他找到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并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助外婆。“寻根是外婆唯一的心愿,希望能帮助她达成,让她早日与失散亲人团聚。”
    锁定疑似失散地点
    黄秀姬的心愿得到了“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帮助。有志愿者把黄秀姬寻亲的信息发布到“宝贝回家”寻子网,热心的网友和志愿者根据老人提供的零星信息,竭力还原其童年场景,为其寻找家人。
    有网友查阅资料后发现,解放前广州火车站原址在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路南端,原名大沙头火车站,旧称广九车站,始建于1911年,是广九铁路的终点站。1937年国民政府动工建设广州黄埔港,并于1937年1月开工建设一条由粤汉铁路西联站经沙河、石牌、鱼珠至黄埔港的黄埔港支线。黄秀姬老人所说的火车站可能是位于现在的越秀区白云路南端。
    根据上述消息,另一名网友经实地考察后发现,在越秀区文明路定安里解放前有一个叫“文明堂”的教堂,专门收弃婴的,旧时戏称“死窄坑”。其附近原来确实有一个火车站,离海珠桥也很近。“既有孤儿院又有火车站,老人的家很可能在附近。”
    有了这些线索,谭先生希望等天气回暖之后再把外婆从英德带来广州寻根。“外婆年事渐高,很想帮她尽快了却这个心愿。”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4-02/21/content_7275016.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5-1-11 05:49 , Processed in 0.03552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