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两个多月以来,全国破获拐卖儿童、妇女案件1140起,解救被拐卖儿童638人、妇女959人。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全国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
70天,破案1140起,解救1597人,抓获公安部A级通缉令通缉的拐卖案件在逃人员11名。自4月9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捷报频传。
公安部刑侦局局长杜航伟说:“打击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今年打击拐卖犯罪专项行动的‘组合拳’用得好。”
把立案放在与破案同等重要的地位
立案是开展侦查、追逃、查找被拐卖儿童、妇女的基础。在前几次“打拐”专项行动中,有这样的现象:立案做得好的地方,破案数也跟着上去了。
“经验表明,及时立案对于打击拐卖犯罪极其重要。”杜航伟说,儿童失踪、妇女被拐的最初几小时是查找失踪儿童、被拐妇女和发现犯罪线索的黄金时期。
可现实中,拐卖犯罪常是跨区域作案,转移迅速,打击难度大。个别公安机关迫于考评指标要求,存在不破不立的现象。这次公安部部署专项行动时,就为各地公安机关放下了思想包袱:经工作后认定不属于拐卖案件的,可以撤销刑事立案,不影响考评。
根据部署,凡是群众报儿童、妇女失踪的,接待民警要认真询问案情,及时立案,迅速开展查找、调查、侦查,要做到件件有记录、件件有人管。
4月24日,为配合刑侦部门做好打拐工作,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治安部门积极参与“打拐”专项行动提出了要求:要认真受理群众报案,积极开展查找调查。专项行动还调整了拐卖儿童、妇女案件管辖规定:派出所对拐卖儿童、妇女案件也应当立为刑事案件开展调查。
各单位、各地立案的工作迅速抓起来了。4月9日至6月18日,全国立拐卖儿童、妇女案件1459起。而2008年全年是2566起。
“立案抓上去了,破案也就跟着上去了,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杜航伟说。截至6月18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案1140起,共打掉271个犯罪团伙,抓获此类在逃人员371名,解救被拐卖儿童638人、妇女959人,移交民政部门79人。
多警种联动形成打拐合力
拐卖案件多为跨省区流窜作案,点多、线长、面广,取证难;拐卖犯罪嫌疑人居无定所,抓捕难。以前的打拐工作,多数时候是刑侦部门唱独角戏,打击效果受到了制约。
另外,刑侦部门用于打拐的警力也是捉襟见肘。记者了解到,全国专职打拐民警屈指可数,各地只有云南、四川的刑侦总队设有打拐科。
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拐卖犯罪形势?其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多警种联动、合力打击。
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地普遍成立“打拐”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刑侦、治安、技侦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了专项行动办公室。浙江省即是其中之一,该省厅在确定了刑侦、治安(户政、派出所)、巡警等为主要参战部门的同时,还明确了各部门责任:刑侦部门要以“打团伙、破系列”为工作重点,加大拐卖儿童、妇女案件的侦破力度;治安部门要严格执行户口管理政策,严把落户关,禁止给被拐卖儿童上户口;治安部门和巡警要切实强化车站、码头、集贸市场、繁华街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治安巡逻,及时发现和解救被拐卖儿童、妇女。
打拐,不是刑侦部门一家的事,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几乎每一次破案,每一次解救行动中,都能看见除刑侦以外其他警种的身影。4月24日,山东省费县公安局巡警大队民警在高速路巡逻时,将四名犯罪嫌疑人抓获。有办案人员总结说:“各警种联动、合力打击就像握紧了铁拳头,使得侦破拐卖犯罪的能力加倍提升了。”
DNA数据库发挥积极作用
5月3日,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局中区分局专案组民警抓获一拐卖犯罪嫌疑人,当场解救出两名婴儿,技术人员立即提取婴儿的血样进行DNA检验比对,确认了他们的身份。
今年“打拐”专项行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DNA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为了运用全国联网、DNA远程比对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快速、高效地查找被拐卖儿童,公安部依托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基础,建立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
早在2000年,全国公安机关就利用DNA检验技术直接找到546名被拐卖儿童的亲生父母。
与2000年时相比,如今,全国的DNA实验室已从当年的36个增加到236个,技术方法明显进步,检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承担血样检测任务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32个省级和11个地市级公安机关DNA实验室已联网,能够异地查询比对被拐卖儿童DNA数据,全国其他DNA实验室在5月底全部联网运行,实现了全国DNA技术资源和数据资源共享。
尽管DNA检验技术更多的是在为未来聚集力量,但它已开始发挥作用。4月9日至6月18日,全国共采集DNA数据854份,利用DNA数据比对确认19名被拐卖人员身份。
作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DNA检验技术潜力巨大。杜航伟说:“打拐DNA数据库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它既有现阶段的现实效益,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