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战士 于 2014-3-21 22:02 编辑
手拿妈妈的照片找妈妈,坐在轮椅上的小杰多么希望妈妈出现在眼前。本报记者 陈若梦 摄
坚强父子。 2007年6月份,小杰(化名)的母亲离家出走,当时只有5个月大的小杰只能在父亲的照料下成长。2011年,已经5岁的小杰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并且是稀有的RH阴性血型。为了给孩子治病,父亲龚跃义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但还是没有与小杰配型的骨髓。而小杰的母亲莫色衣布木(彝族)成了小杰最后的希望,为了救儿子,龚跃义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寻找妻子。 男孩患上白血病 “熊猫血”骨髓配型难 3月20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兰州火车站售票大厅门口见到小杰和父亲龚跃义,小杰一个人静静坐在轮椅上,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他们显得如此显眼却又孤单。龚跃义告诉记者,他们是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人,2007年6月份,小杰的母亲莫色衣布木一声不吭地离家出走,那时候小杰才刚刚5个月,连奶都没断。没有了妈妈的呵护,龚跃义艰难地抚养着嗷嗷待哺的小杰。小杰在5岁那年,突然连续发高烧20多天,经当地医院治疗仍不见效,龚跃义带着儿子去成都一家医院治疗,查出小杰患上了急性髓性白血病,而小杰的血型又是罕见的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 “这种病住院治疗也没用,关键是做不了手术。”每次带小杰去复查的时候,医生都这样说,而且孩子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为了能够找到小杰的配型骨髓,龚跃义几乎问遍了全国大城市的造血干细胞库,但都没有找到适合小杰的配型骨髓。“白血病原本就不好治,更别说治疗稀有血型的白血病了。”医生曾对龚跃义说,只有跟小杰相同的骨髓,孩子才有痊愈的希望。 求医踏遍大江南北 母亲成了孩子唯一的希望 3年来,龚跃义带着小杰去过天津、山东、陕西、广东、云南等地,每到一处地方,他会第一时间与当地的血液中心进行咨询,而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只是无奈地告诉他,血液中心有跟他孩子相配的血型,但是没有匹配的骨髓。 “要想治愈小杰的病,必须要有相同的血型、相同的骨髓。”龚跃义说,成都的一位医生建议他找来孩子的妈妈,然后再进行骨髓移植。据了解,小杰有三个舅舅,两个舅舅与他的血型不配,另外一个舅舅两年前吸过毒,就是骨髓相配也不行,而小杰的父亲和姥爷等亲属都不具备骨髓移植的条件。因此,小杰的妈妈是孩子唯一的希望,为了寻找小杰的妈妈,龚跃义带着孩子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但还是没有找到。 彝族的新年一般是在每年的11月,2013年11月,龚跃义带着儿子赶在彝族新年之前赶回岳父家寻找妻子。但岳父却告诉他,女儿两年多都没回家过年了,今年都快过年了,还没回来。在漫长的等待中,龚跃义始终没有等到妻子回家,新年的欢乐气氛在这个家庭荡然无存。2014年春节过后,父子俩又踏上了寻找小杰母亲的旅途。 坚强父子命相依 辗转大西北寻亲路漫漫 据龚跃义介绍,他之前听说妻子和一男子曾在乌海一工地上出现过,他便立即赶往乌海,经打听得知,在乌海大大小小有近百家正在施工的工地,正当龚跃义感到绝望的时候,终于有了妻子的消息。他在妻子曾经打工的工地上找到了老板,该工地老板却告诉他,小杰的母亲的确在工地上干过活,但由于他们只是临时打工人员,并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又有人说他们可能去了银川,于是龚跃义带着小杰又踏上了去银川的路途。 到达银川后,龚跃义再次奔走在银川的大小工地上,但大多数工地都已停工,寻找妻子的线索再次中断,龚跃义认为妻子很有可能去兰州打工了,于是父子俩在银川逗留了一段时间之后,踏上了前往兰州的火车。3月20日,刚下火车的他们举目无亲,希望通过本报寻找失散多年的妻子。 龚跃义告诉记者,以前孩子病发的时候会不停地喊“救命”,现在只会喊“疼”。3年来,小杰饱受病痛的折磨,每一天,父子俩奔波在寻亲的路上,这更是一段寻找希望之路,这段路要走多长,父子俩心里都没底。为了孩子,龚跃义一直支撑着疲惫的身躯,苦受着心灵之痛,但他依然坚强:“小杰能跟我做父子,是我们的缘分,只要小杰在一天,我就要陪小杰走下去。” 龚跃义说,以前,他在老家从没出过远门,白天挖矿,晚上杀猪,每个月下来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自从儿子患上白血病,家里变得一贫如洗,这几年给孩子治病已经花了30多万元,如今,为了给孩子寻找相配的骨髓,他一直东奔西跑,没有了收入来源,基本每到一个地方,都是靠热心人的捐助或自己捡垃圾卖钱度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