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贵阳依依 于 2014-4-30 22:54 编辑
苦寻隐藏在大山里的家 ----杨兴兰回家
编辑:八方客
打开地图,处在两座大山之间、怒江河畔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显得那么偏僻。在捧当乡更偏僻的迪麻洛河谷有一个很小的藏族村落(捧当乡居住有怒、傈僳族、藏、独龙、汉等九种民族,其中藏族有900多人)。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藏族人大多不会说汉语,即使在2000年左右,仍然有许多孩子不能上学。白乃、阿地便是这个村子里的一家,因贫困大女儿没能上学,全家竭尽全力将小女儿汝万娜送到学校读书。
学校离家的路比较远,要翻山走几个小时。因此,汝万娜住校,周末才回家一次。2005年的某一天,上三年级的汝万娜去上学后就再没有回来,就此失踪了。
一个生长在大山里的女孩杨兴兰,在上学的路上被自称是爸爸的朋友拐卖,先到陕西,当时杨兴兰记得奶奶家的电话,有一次偷偷给奶奶打电话时被人发现,随后又被转卖到河北。在河北又经过几次转卖,最后卖给了河北省灵寿县的一户人家。
这家只有父亲和一个30多岁的儿子,养父对杨兴兰很不好,杨兴兰逃到养父的朋友家(据说是干爸干妈),后到石家庄打工,干爸干妈每个月等她发工资就来要钱,她不愿意给,有一次就报警了。因杨兴兰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石家庄的警察把她送到了灵寿县妇女管教所,管教所警察给她另找了一份饭店的工作,在那里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有了平静安定的生活。
2013年4月24日,身在河北石家庄已是一个三岁孩子母亲的杨兴兰来《宝贝回家》登记寻亲,登记编号:63079。
志愿者‘竹林听雨’接受了杨兴兰的寻亲求助,资料显示杨兴兰约1994年(实为1993年)出生,约2008年(实为2005年)被拐。看到被拐时已经十几岁,一定有很多记忆,找到家应该很容易,对此竹林听雨信心十足。
然而,因登记时留的电话是空号,QQ加不上,一直到2014年1月19日,竹林听雨才联系上杨兴兰。满怀信心的竹林听雨经过和杨兴兰的老公交流后,却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由于杨兴兰家偏僻闭塞,周围都是不同的民族,平常交流不多,地名也都是民族语言的音译。所以,杨兴兰能提供的有价值的线索并不多(关键的地名都不记得)。
杨兴兰是原来的名字,姐姐叫杨小兰,爸爸叫杨白乃(音),爸爸脸上有一块烫伤疤。自己家是云南的,上学要过一个铁索桥,桥的旁边有个二三层的楼房,好像一条很大的河或者江,走山路要2个多小时。需要住校,学校在桥的正前方。自己应该是少数民族,节日的时候会穿一种彩条的衣服,只穿一只袖子,腰上面围一块彩条的布,衣服下面带毛毛的,可能是藏族。过年时候会喝自己家酿的玉米酒,黄颜色的。木头的房子,下面养猪什么的。过年的时候会围着柱子跳舞,唱歌,过的也是农历新年。爸爸叫阿爸,妈妈叫阿妈,家住在山上。当时早上被人贩子拐走,一直到晚上九点左右到了昆明。喝酥油茶,喝得最多的是牛奶,把牛奶煮好放在太阳下晒,然后成一个饼型的(怀疑是奶酪)。住在山上,附近没有邻居,一家是自己,一家是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家当时还有一个叔叔,三个姑姑,爸爸是老大,姑姑老二,叔叔老三,最小的姑姑是驼背。被拐到河北的时候是玉米刚成熟的时候,穿短袖。当时家里种玉米,黄豆,土豆,在山坡上种的。
地域一时无法锁定,经丁超查询名字也无结果,寻亲一时僵持。
转机出现于小秀才的转帖,因为基本确定大概是迪庆周边的,小秀才将帖子转到香格里拉贴吧,很快被迪庆州交警支队董警官发现,董警官也是藏族人,非常热心,小秀才将情况给董警官作了详细介绍。2月9日,董警官提供了疑似杨兴兰家的情况:父亲:白乃,母亲:阿地,女儿:杨晓兰、汝万娜(杨兴兰的藏族名)。
随后,八方客和丝雨分别联系了村卫生室和家长,基本确认了这就是杨兴兰的家。家长听到消息后激动不已,热切希望女儿回家,但还需要DNA科学鉴定才能最终确定。
对此,云南丝雨、怒江晓雁及她的朋友和河北老牛分别协调河北和云南当地派出所为杨兴兰和家长采血,周周协调上海市打拐办紧急做DNA检验。
家长因思念女儿几天都没睡好觉,就在这种煎熬中痴痴等待着。2月25日,经DNA鉴定,确定杨兴兰就是白乃、阿地家的女儿汝万娜。
在此,感谢所有参与的志愿者。尤其要感谢迪庆那位董警官,是他提供了重要信息;还要感谢捧当乡村卫生室的小虎,因家长不会说汉话,小虎帮助为他们采血、邮寄忙前忙后。
注:在捧当乡这个藏族村,人名字通常有汉名也有藏名,户籍中可能是藏名也可能是汉名。杨兴兰家户籍上便是这样,姐姐是汉名杨晓兰,杨兴兰却是藏名汝万娜,父亲、母亲也是藏名。杨兴兰知道自己的汉名姓杨,所以认为父亲的名字是杨白乃,实际上户籍中登记的白乃。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的功劳。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许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编写时间的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细节或参与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总结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