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战士 于 2014-4-1 07:56 编辑
“类家庭”的孩子们在救助小学的教室里上课。 12岁孩子3次被卖,近6年流浪街头 他在这里找到爱的港湾 ■郑州慈善第四十六期 让我们走进爱心项目之一 9月6日上午9点,绵绵细雨中,苗圃社区内的一间普通平房里不时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房子外面挂着“救助小学”的牌子。 记者和郑州慈善总会监事会成员一同走进了这所特殊的小学,整个教室有40多平方米,里面摆着桌椅,挂块黑板,10多个孩子正在上语文课。 一名家长模样的老师正在黑板上写课文,台下十几个孩子正在认真听课。他们从七八岁到十几岁的都有。 “这些孩子,都是‘助童成长’——未成年人流浪‘类家庭’项目的直接受益者,该项目通过和郑州慈善总会合作,截至2011年8月底,已有56名儿童在类家庭中生活,返回家乡的有37名,现有儿童19名。”该项目负责人李娜介绍说。晚报记者 裴蕾 文/图 孩子心目中的家:“很平静温暖,就像现在这个家一样” 中午11点半,放学了。 “阿姨,我回来了!”12岁的申亚军(化名)风风火火地一路小跑回到了家。 阿姨刁桂梅从厨房迎出来,接过了亚军的书包。 “洗洗手就吃饭,今天我蒸了你爱吃的包子。”刁桂梅一边说着,一边抚摸着亚军的头发,孩子的头发被雨淋得有点湿了,她找了条干毛巾给孩子擦头。 刁桂梅是一号类家庭的辅导员,她早已把一起生活了4年的亚军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亚军是个可怜的孩子,”趁着孩子去洗手的工夫,刁桂梅告诉记者说,这个12岁的男孩有3次被卖、6年流浪街头生活的经历,“刚来的时候,他特别自闭,不爱说话,据说经历了很严重的家庭暴力”。 “想回自己的家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亚军摇了摇头。 “你心中的家应该是啥样子的?” “很平静温暖,没有争吵,大家都相处得很好,就像现在这个家一样。”亚军小声地说。 项目解读:百余名流浪儿童受益“助童成长”项目 “亚军是郑州慈善总会与郑州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实施的‘助童成长’——未成年人流浪‘类家庭’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他已经在郑州安定地生活了4年。心态、性格也慢慢地发生着改变。”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常青说。 据介绍,类家庭是建在社区内的,类似于家庭的集寄养、看护、教育于一体的,为流浪儿童提供的临时性家庭照料的模式。这是由郑州市救助管理站首创的针对6~14岁屡送屡返的流浪儿童开展的保护救助。今年1月,市慈善总会设立专项资金,对这一救助模式进行支持。 郑州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陈永连说,该计划合作周期预计5年,每年由郑州慈善总会提供35万元资金,开展“全天候街头救助”、“类家庭”和“家庭寄养”等系列救助活动。 这一项目的执行单位是郑州市救助管理站,资金的去向包括一个全天候街头救助服务点和5个类家庭的各项生活学习支出。 常青说,目前已有100多位流浪儿童受益。其中,全天候街头救助服务点是完全开放式的,6~18岁的儿童可以随时得到救助。 类家庭中,每家都生活4到6名6~14岁智力正常、身体健康的流浪儿童,他们由2名辅导员照顾。 账目公开:前7个月,一共花了156928.9元钱 对于理事会关注的经费使用情况,该项目负责人李娜说,财务上项目经费设立了单独银行账户,账务上实行单独核算,日清月结,对项目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从项目执行方提供的账目可以看出:2011年 1~7月,助童成长项目经费共支出156928.9元。所有的支出都一笔笔详细列出。 在认真审核了账目后,监事会成员、市人大代表、郑州市第106中学校长苏芳说,支出账目细致到了每一天的每一笔,而且都有正规的票据。 作为捐赠方的代表,监事会成员、郑州众兴置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郑丽和孩子们进行了详细的交谈。 “看到这些孩子,心里有点酸酸的感觉,希望他们能和同龄孩子一样健康活泼。”郑丽说。 http://www.people.com.cn/h/2011/0915/c25408-2323411389.html |